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运行,平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05 20:21
下阶段,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
文 |《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在8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刘爱华表示,从7月份主要指标数据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延续了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下阶段,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落实落细各项政策举措,巩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刘爱华说。
新动能日益成为新引擎
当前,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各领域逐步形成。从产业发展来看,新质生产力在培育壮大,新产业发展趋势向好。
“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2.6%和9%。智能绿色新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比如虚拟现实设备产品产量增长55.7%,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41.6%,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7.8%,充电桩产量增长34.9%。”发布会上,刘爱华阐述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时说道。
“从生产端看,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刘爱华表示,今年以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步伐稳健,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产业提质升级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和新优势,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刘爱华结合数据分析称,1—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6和0.9个百分点;虚拟现实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产品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
产品竞争力提升也在带动外贸增量提质。今年前7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比达到5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船舶等产品出口额增长分别达到11.6%、25.8%、84.4%。“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有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刘爱华说。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中国报道》记者分析称,高技术产业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下发展较为活跃,7月份的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达到10%,连续多月实现快速增长,累计增速8.9%,同比增速边际提升,显示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依然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落脚点和重要增长点。
市场需求持续恢复
观察经济运行的需求侧,7月份,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消费延续恢复态势,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比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5%。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较前月加快1.2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市场潜力、政策效力有望带动国内需求继续恢复。”刘爱华表示,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连续3年超1.2万美元,当前正处在消费潜力加快释放的时期。近期,各地区各部门加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不断围绕国潮新品、区域特色优化消费供给,亲子游、演出游、赛事游、影视游等新型融合式消费快速发展,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亮点。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国铁路发送旅客达到25亿人次,旅客周转量达到945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5.7%和10.6%,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陆续出台的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也提供了助力。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释放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为扩大内需添动力的明确信号;《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关政策将逐步实施,尤其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加上中秋、国庆、元旦等假日将到来,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刘爱华说。
苏剑告诉《中国报道》记者,预计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走势相对平稳。从拉升因素看,除政策推动以外,改善性消费以及价格因素都将成为拉动2024年消费额增速上涨的因素;从拉低因素看,人口因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低于预期的收入及经济增速可能会抑制2024年消费额增速的上涨。
具体到投资态势,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刘爱华称,7月份,受部分地区高温多雨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当月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放缓,但是总体上保持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
1—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2.2%,比上半年提高4.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4%,高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的重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此外,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1—7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0%,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0.7%;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苏剑告诉记者,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预计2024年全年投资增速逐渐上行。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重要会议一再强调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目标明确,预期得到强化,利好企业明确投资;另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在3月1日审议通过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具有政策落地的实际意义,将促进全年投资增速增长。
刘爱华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促进投资体制机制作出具体安排,目前“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重大举措正在加快推进,未来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及2023年政府增发国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将持续释放。同时,企业效益的逐步改善也有利于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的不断恢复。
外贸将继续利好三季度经济
“7月份,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进出口实现了质升量增,这是来之不易的。”在分析外贸表现时刘爱华说道。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5%,比上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以美元计,我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7.0%,增速较6月放缓1.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由降转升,增速加快9.5个百分点至7.2%。进出口相抵,当月实现贸易顺差846.5亿美元。“整体的外贸出口与顺差表现表明,外贸将继续利好我国三季度经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苏剑向记者分析,今年7月的进出口额增速均受到了低基数效应影响。其中,2023年7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4.2%,是当年年内的最低点,基数效应是维持今年同期出口额增速明显正增长的因素之一。不过,尽管该效应明显,但由于主要国家经济走势不及前月,外部需求没有明显扩张,使得出口额增速在本月小幅回调。从进口看,2023年7月进口额同比下降12.2%,较2023年6月下降5.4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明显的低基数效应,促使进口额增速由负转正。
周茂华认为,除了低基数效应,海外需求的适度扩张,以及部分贸易进口商受欧美政治前景的不确定性影响而“提前备货”等客观因素外,我国7月外贸出口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实则凸显出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
例如,我国外贸纾困、帮扶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以机电产品、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技术、新动能出口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重点产品出口优势继续得到巩固。此外,民营企业外贸活力足,我国与东盟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形势均持续向好。
从数据看,1—7月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同比增长11.6%,家用电器出口额增长18.1%,集成电路出口额增长25.8%,船舶出口额增长84.4%;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1%,提高2.3个百分点。1—7月份,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1%,其中对东盟增长10.5%。
在进口端,周茂华称,7月进口增速反弹超预期。今年前7个月进口商品数量和价格整体保持增长,反映出我国需求保持复苏扩张态势。从趋势看,我国进口有望逐步改善。国内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大,消费和内需复苏,企业经营改善带动补库存需求,加上低基数影响,预计年内进口保持扩张态势。
就整体趋势而言,周茂华认为,海外高通胀、高利率、财政政策及其效果退坡等因素使需求趋缓,贸易保护主义、地缘冲突冲击供应链、物流链等都可能对我国外贸构成扰动。但我国供应链等外贸基础条件扎实,外贸支持政策力度不减,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等外贸新动能稳步增强,国内外贸企业积极适应全球市场变化等因素,将促使我国外贸出口有望保持温和扩张走势。
刘爱华表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具有产业体系完备、创新性强的供给优势,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引领下外贸主体活力足、增长韧性强的优势不断显现,外贸韧性和竞争力不断巩固增强,将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