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育人功效,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落实办学理念实施方案

  吉林宽城二中张海泉

  一、初中思品课的性质与任务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社会愈是发展,愈是需要其公民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重视思想品德课,发挥其育人功能就显得越发重要。

  二、初中思品课教与学的现状

  学生现状: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在思想道德萌芽和发展阶段,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在生理方面,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习状况,一般来说是积极的。积极的思想状况表现为: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关注自身发展;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主体意识和法制意识显著增强,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增强。但也存在着消极的思想状况,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合作精神;关怀品质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责任意识;自律能力较差,心理素质脆弱,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对学习缺少兴趣;知行不统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状况,整体看比较好。存在的问题是:对思品课不感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没养成,体现在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积极发言;课外较少看思想修养的图书、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个别学生作业不及时不规范等。具体情况如下:

  (1)七年级学生来自全市二十几所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生间有一定差距,虽然整体素质不错,但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2)八年级学生已经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成绩良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厌学,甚至出现不学习的现象。

  (3)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整体情况稳定,但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发生了根本变化,克服了过去教师“满堂灌”,上课讲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现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灵活多样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喜爱。

  但由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旧的问题虽然有所解决,但新问题层出不穷,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课程本身的功能、价值和课程所肩负的教育使命存在着较大差距。个别教师只注重了课本范围内的备课、上课,很少考虑教材之外的教育内容。有的教师课堂上联系名人、伟人事迹多,具体联系学生周围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本人的行为实际少,重视教材内容的教学,而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的检查、督促不够,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注太少,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

  为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实施有效教学,切实解决思品课教学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发挥育人功效,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方案。

  三、发挥育人功效,实施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1.确立思想品德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据

  (1)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中的首位。

  德育理论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学校的一切工作中,德育工作应该摆在首位。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的思想是一个科学论断,是对学校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新时期加强学校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

  (2)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很显然,这门课程的设课目的是为了解决初中生的德育任务,这就说明了这门课程同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说明该课程是一门德育课程,这就是它的根本性质。

  2.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四、发挥思想品德育人功效,实施有效教学的措施

  1.发挥集体智慧,实施有效备课,使思想品德课精彩。

  (1)坚持集体备课,认真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特别是增加充分的具有时代感和教育意义的史料,使教学内容鲜活起来。

  (2)深入了解学生。通过问卷、谈话、观察等形式掌握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开放性、启发性问题,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准备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3)教案实施后,再进行课后反思,以随笔或后记的形式批注在教案的右边,积累备课内容,形成每个人的备课风格。

  (4)坚持写教学反思,并经常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享的教学资源。

  2.开发有效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七年级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七年级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系统的专题,让学生在演讲中进行自我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激发广泛的学习兴趣,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2)八年级开展课前五分钟“今日说法”活动。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把八年级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系统的专题,让学生在“说法”中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九年级课前“事件、事例”辨析活动。

  针对九年级学生升学考试的特点,把九年级教学内容整合形成系统的专题,让学生在“辨析”中进行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提高觉悟和综合素质。

  3.实施有效教学,让学生的学每一分钟都有效,让教师的教每一分钟都有效。

  (1)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每一分钟都有效。

  培养兴趣,旨在入耳。为让学生愿听、乐学,我们思品课在践行“导读探究、先议后练”的教学模式中尝试——富有思品课特点的三种方法:

  第一、特色鲜明的导课。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每节课前教师都要认真准备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故事、事件导入新课,或以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导入新课,为有效课堂做好铺垫。

  第二、寓理于鲜活有趣的故事之中。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思品教师要改变枯燥的空洞讲述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运用故事讲解法的原则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避免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要大量的收集和准备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同时,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第三、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

  (2)运用恰当的形式,调控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每一分钟都有效。

  品德教育不仅要入耳,而且要入脑、入心,只有入脑、入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变被动为主动,潜潜投入。

  第一、创设民主讨论氛围。教师下功夫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讨论,力争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点燃激情,让学生各抒己见。

  第二、进行开放式教学。如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及时代模范或者身边的同学为典型,开展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的分析活动。分析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主题使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因此思品教师要把握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要提高分析的能力,提升思品课的品位。

  第三、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思品课教师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认真备课,上足课时,不折不扣完成思品课的理论考试和实践考察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发挥育人功效。

  4.培养高尚品格,提高育人水平。

  发挥育人功效,实施有效教学,思品教师必须有意识培养自己敬业爱生的品格。

  (1)热心对待学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思品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换之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蔼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跨越陈旧的“代沟”。

  (2)用心理解学生。思品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理解每位学生,用一个心理学家的标准去指导少年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3)真心关爱学生。思品教师必须学会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掌握谈心、交流、开导的技巧。真心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