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渺渺乐在其中——初中音乐学科落实办学理念实施方案

  湖南隆回小沙江中学周雯雯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不同的集体、个体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成为我校音乐学科思考的问题。我们依据学校办学理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挖掘教材精髓,针对我校学生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为重点,以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形成我校音乐特色为生长点,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音乐,都有一个或更多的音乐特长,最终形成音乐素养的目标,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会学生一种乐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锻炼一定的演唱或演奏的能力,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形成音乐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同时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年级:掌握基本的的音乐知识、演唱技巧,准确的视唱乐谱。同时培养学生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注意鼓励学生发展会一件乐器的特长,重视使用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注意发挥学生演唱和演奏的特长,激励学生参与简单的课堂创作。

  八年级:着重培养学生歌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了解多元化的音乐体裁、题材。会完整演奏2—3首乐曲。

  九年级:通过听赏音乐分辨不同体裁与形式,能够结合所听音乐,简单评析音乐体裁与形式对于音乐表现的作用。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风格特点,为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景或做形体动作。

  二、学生特点及教学重点

  七至九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音乐知识和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和一丝不苟的音乐能力,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阶段也有了明显变化。本阶段音乐教学的重点:一是推广乐器进课堂,争取人人会一件乐器,以此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并培养班级特长,扩大生间的音乐影响力。二是加大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密度,大力提高学生音乐的鉴赏力、审美力,形成音乐素养。

  三、达标措施

  (一)树立“主动、合作、创造”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

  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和“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育思想。以学为本,构建有价值的音乐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练习和展示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主动去感受、理解、创造和表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音乐,享受音乐,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在音乐实践中,初步形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1、主动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

  2、合作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创造性学习是在教师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设想,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自我表现,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对环境和自我超越意识和能力的创造性思维。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乐音渺渺,乐在其中的课堂教学模式。

  1.听、赏、唱结合打造乐音渺渺的课堂

  听——感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过渡,他们对世界逐渐产生自己的思考,在这一时期应给学生们介绍一些优秀的、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比如有鲜明音乐形象的交响童话《彼德与狼》;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蓝色多瑙河》;表现个人英雄气概的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歌颂爱情的中国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音乐类型不仅有艺术歌曲、京剧、戏曲,还有交响曲、协奏曲等,音乐的多样性、广泛性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赏——鉴赏,通过欣赏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教材中的乐曲,大都是一些久经岁月磨砺却愈发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艺术珍品,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乐曲,精心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其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美育目的。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教学中,可介绍这部大型声乐作品词曲诞生的经过,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爱国热情,产生对作品的崇敬之情,从而使作品饱含的情感通过内化和吸收,转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对作品蕴含的“美”有较为深刻的领略。

  唱——歌唱,歌唱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正确的范唱或听歌曲录音,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表现力地歌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和正确的发音、吐字、咬字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对歌曲从内容到形式的审美能力。

  教材上歌曲的题材多是以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领袖、热爱英雄人物,以及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等为内容,符合学校教育的美育要求。另外歌曲歌词多采用第一人称,如《我们的田野》中“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都采用第一人称,这样能使学生在演唱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经历仿佛是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感情容易投入。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歌唱,才能实现通过歌曲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学生的目的,也才能充分发挥歌曲在审美和德育方面的功能。对于学生来讲,歌曲艺术形象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比上一堂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要深刻和持久。

  以上三种形式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单纯的强调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都不足以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2.让小乐器进课堂,创造乐在其中的课堂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作为发展音乐特长的载体。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一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和一些易于演奏的小乐器如:竖笛、口琴、竹笛、葫芦丝、电子琴等乐器引进课堂,并加以推广。

  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三)组织音乐社团,营造乐音渺渺,乐在其中的氛围。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课外小型活动社团会为有这方面需求的学生开辟一片小天地。

  1.建立小型合唱团

  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升学的压力都很大,他们没有可以集中的、大块的时间。所以我们认为除非要参加大型的活动、或参加大型的合唱比赛,在中学阶段没有组建大型合唱团的条件。而小而精的三、五十人的小型合唱团既能让一部分热衷于声乐的学生有用武之地,还可以为将来的大型比赛做准备。

  2.成立各种形式的舞蹈队

  现在的学生特别注重自己个性的发展,他们有的业余时间自学民族舞、现代舞、街舞、健身操等等。我们只要依据他们各自的特长把他们优化组合就可以了,同时又能带动有这方面学习愿望的学生。

  3.组建小型乐队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成小型的民乐队、电声乐队、管乐队等等。

  4.组建学生剧社

  组织有表演欲望的学生成立小型剧社,自己创作课本剧、自己排练,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表演给同学,即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5.建立定期演出制度

  要想以小众带动大众,发挥这些小型社团的作用,建立定期演出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明星”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让学生意识到:有特长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