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4-10-13 14:21

  文/张慧玲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摘要:职业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在实地调研院校的基础上,发现建筑工程专业培养已获得初步发展,过程具有规范性,目标突出高层次,内容强调专业性。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待改进。因此,文章立足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基于职业本科院校类型特征和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特点,从问题出发,为推动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人才培养

  引言

  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关键支撑。以建筑产业为例,其在装配式技术、BIM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结构性短缺明显。据《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的比重为19.0%。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仅靠“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推动建筑业发展已难以满足需要[1]。加之,人口红利的渐趋消失也在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如何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变为人口质量红利成为建筑业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此,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把握产教融合现实背景,立足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并对院校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思考。

  1职业本科院校借助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

  1.1历史逻辑

  以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我国职教界持续探索的关键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样态。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各类产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产业结构优化速度加快。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建设将从“外延式”发展阶段全面步入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时代[2]。这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职业本科院校如何适应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科学研究等是高等教育应有的职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色。

  1.2理论逻辑

  美国学者休伯特·德雷福斯和斯图亚特·德雷福斯提出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论将人类获得技能的过程划分为:初学者阶段、高级初学者阶段、胜任阶段、精通阶段、专家阶段、大师阶段以及实践智慧阶段[3]。与之对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也需要发生相应改变。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借助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可表述为:职业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办学,根据产业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围绕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1.3现实逻辑

  一方面,国家政策要求人才培养改革落实产教融合于具体实践。2019年,《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把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作为推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4]。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5]。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6]。另一方面,职业本科教育要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7],发挥多元主体培养的高光作用;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也导致职业本科院校难以满足产业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

  2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解析

  依托于实地调研职业本科院校,对建筑工程专业(实际招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文本分析,从而解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2.1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发展

  2021年3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8]重新修订并收录了职业本科专业,明确了土木建筑大类下土建施工类的建筑工程专业。根据各职业本科院校官网数据显示,目前现有职业本科院校32所,共计13所职业本科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专业,且开设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区域分布上看,建筑工程专业建设院校在华东地区有4所高校,占比31%,比重最大;华南、华北地区各3所高校,各占比23%;华中、东北、西北地区各1所高校;整体上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同时,人才培养的核心主体是学生。截至目前,已开始招生的职业本科院校共计8所。总体来看,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群体样本较多,各院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超过一百且数量变化相对稳定,人数总量呈现增加的态势。因此,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虽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一定的规模发展。

  2.2培养过程符合本科培养规范

  建筑工程专业整体培养过程中,明确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职业面向、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毕业要求等。各培养模块之间区分度明显,总体安排既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也符合了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特性和规划逻辑。专业实行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按规定成绩合格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学分修满的前提下,建筑工程学生还需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实践,并在最终毕业设计达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毕业。职业本科院校在生源招收环节采用多元的招生方式,规划设计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培养环节,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教学管理组织制度,规范实习实训教学规章程序;在就业准备环节,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设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达成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完整培养过程。

  2.3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本科层次

  各职业本科院校在定位上统一明确为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建筑人才。在层次定位上,应对建筑类产业、岗位和技能等的高层次;在类型定位上,坚持职业性,培养建筑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内涵上,建筑工程专业主要确立了五个层面目标:一是对爱国爱党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做了目标要求;二是确立了创新创业、应用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教育能力,同时强调了专业技能和解决土木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三是规定了学生在建筑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施工技术等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四是涵盖了基本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养及职业素养等核心素质要求;五是面向建筑职业群、施工岗位群和技术发展等,培养从事建筑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施工、管理、开发、咨询和检测等工作。

  2.4培养内容注重提升专业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数理知识和工程学科知识,更要强化实践锻炼、提升专业素养。专业培养课程内容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这五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思政素养和理性思维,使之适应市场变化需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各种力学课程最为典型,强调建筑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专业核心课主要以《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为重点核心课,直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专业拓展课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出发,结合院校特色开设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和建筑设计等选修模块;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人才培养整个过程,包含了以入学教育、劳动教育为主的公共教育实践,以实训、实验为主的专业教育实践,以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为主的综合素质实践。

  3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剖析

  2021年1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9]规定了职业本科专业的具体设置条件和要求,明确了职业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高层次性。建筑工程人才培养应契合基本办法要求,但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着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3.1培养目标定位理想化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相关工作,《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土木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是能胜任设计、施工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而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所设立的培养目标要求不仅能胜任施工、管理与设计,还要求能胜任研究、规划、勘测、咨询、开发等。培养目标中所要达到的素养能力包括预计五年要成为的技术骨干目标期望过高,但教育机制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部分院校尚未提及本专业所要面向的职业群或岗位需要,不能深入分析土建施工类岗位现实需求。专业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容易使职业本科院校失去类型特征、建筑工程专业缺失实践特征,无法支撑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3.2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各职业本科院校由于对建筑工程专业定位不清,仍依据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未整体性、系统性地改革课程体系,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修正,不能完全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10]。在课程模块上,各职业本科院校基本采用“通用课+专业课”的模式,但实质课程内容只是将通用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机械组合。在课程内容上,对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发展等相关知识传授占比较小,各职业本科院校对于本专业的特色方向模块占比较少。在学时学分上,部分院校尚且不符合职业本科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50%以上”的规定,整体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不高,实践性内容突出不明显。在课程实施上,主要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本质上仍然是依据学科知识本位来搭建课程框架,该模式课程与岗位无直接联系,尚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通。

  3.3师资队伍建设不充分

  本科教育强调基础性和专业性,职业教育更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因此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要求更高[11]。经调查研究发现,建筑工程专业内各院校师生数量比例失衡,实际师生比无法达到不低于1∶20,专业教师不足,无法保障建筑人才培养质量;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比较高,多表现为“理论型教师”,即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但不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高职称教师比例不足3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依旧不足;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认定困难,阶段培养进程缓慢,占比不高,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师资队伍整体处于乏力状态,教师较难在产教融合需求中实现赋能发展,导致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缓慢。

  3.4实训基地落实不到位

  培养建筑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职业本科院校,还需多元主体共同发力。目前缺乏多元主体、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或流于表面等问题一直存在,这也会造成行业信息涵盖不全面、理实资源难以融通等问题。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建筑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发展问题。一方面,建筑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实施“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模式,以适配建筑行业施工周期长、体量大、安全性差等特点[12]。但是校内实训基地主体建设表征上无法完全反映施工现场,与建筑行业企业信息量大、节奏快的岗位要求相差甚远。另一方面,综合对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设施,职业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平台优化改进幅度不大,存在着实训空间面积不足、仪器设备相对陈旧等问题,无法有效支撑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实践教学。

  4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面对建筑工程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聚焦产教融合、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建筑人才是职业本科院校的职责所在。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建议对策如下。

  4.1基于多元需求,校企共建目标

  职业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要满足多元需求。一是要主动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求,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以及建筑产业体系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要求,针对性定位人才要求。二是立足学校实际,紧密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实训设施、教师水平和地域环境等,深入开展可持续性调研及分析,充分挖掘院校办建筑工程专业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目标。三是满足“人”的个体完整需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实际,融通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思维等,完善人的心理境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净化人的灵魂境界[13],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完整建筑人”。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产教双方达成共识的目标[14],培养目标需要时刻对标需求变化,及时进行动态性和发展性的调整修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目标的追踪反馈机制,以学生成长、企业反馈、专家建议等利益相关者诉求为依据,进行持续科学的修正。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正确瞄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建筑人才的发展方向,补充市场缺口,实现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产出”。

  4.2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

  人才培养的落脚点是课程,课程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关键性环节。针对目前建筑工程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索解决途径。

  构建“G+T+X”课程模块。G是指通用基础课程,包括教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普遍设立的课程和普通本科教育同类专业均设置的课程;T是指技术学科课程[15],涵盖了通过具体土建活动总结概括共性理论课程和面向施工工作过程的经验知识课程;X是指技能拓展课程,包括直接对接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课程和面向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职业拓展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起点,深化课程横向贯通、纵向联动,达成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建构。

  重组课程内容比例。一方面,适度降低基础理论课程比例,但要保证学生“理论够用”;适度增加应用性知识和职业性能力培养的课程比例,同时保证学生“实践会用”;重点关注专业拓展课程和专业前沿动态知识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比例,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和职业性,充分利用碎片化实践环节,创建复合性的实践教学项目[16];强调“X”技能培养,设置建筑行业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课程,推动学生获得土建施工类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17]。

  4.3优化师资结构,培育双师教师

  产教协同共育型教师既要热爱学生、扎实理论、提升素养,按照人才培养特点和职业教育规律展开教学,又要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新一线实际境况[18]。

  其一,强化已有师资能力提升,推进常态分类培训管理。搭建培训服务组织平台,制定“个性化培训菜单”,教师“自下而上”提出培训需求,平台“自上而下”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以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保持教师技术技能水平与技术技能革新同步;基于教师进修、学习交流、社会培训等途径学习提升教师对本科教育教学的驾驭能力;采取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推进技术研发、提高奖励幅度等途径推动教师在新时代向多元素养转型。

  其二,拓宽双师教师准入渠道,促进学校教师结构优化。职业本科院校在教师准入要求下做好顶层设计、长远规划,严格教师准入条件,严把教师准入质量,建构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优秀人才引进门”:协同引进建筑专业对口的博士生和专家教授,建筑行业造诣深厚的领军人物和名家大师;建筑业界技术高超的工艺大师和技术骨干。“兼职师资来补充”:建立校企人才互培互聘互用机制,加大选聘各类兼职教师,如掌握丰富的实操能力的企业技术能手。

  4.4创新共建模式,推动实训落地

  建筑工程专业建设需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真正实行校企双主体共同建设,让企业有决策权、话语权、参与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19]。

  第一,改变校企合作“共建”模式。建筑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应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以技术攻关与专利研发搭力校企合作密切度,致力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将学生的教学与实际生产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能在理论学习外投身实操实践,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生产与实训的两不误。通过“校中厂”“厂中教”“教中学”模式实现建筑人才培养定制化,完成人才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彻底摆脱所学与所用脱节的问题。

  第二,推动实训基地建设落地。一则面向学生“基础能力”“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针对校内校外分类建设实训基地基础设施。坚持传承沿袭和改造升级,由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带头人共同设计落实,按需调整扩建实训规模。二则打造基地成果承接转化平台。对接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结构化需求,重新设计实习实训岗位和项目制定,围绕实习实训基地的现实成果,拓宽校企成果转化渠道,形成多方位、全链条的成果转化平台,实现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建筑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主体性等特点[20]。职业本科院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要始终牢记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职责与使命,紧跟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契合产业链和岗位群要求,借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深化建筑工程专业改革,增强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出满足复合工作任务需要的高层次建筑人才,为推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打下牢固的人才根基。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李晓雪.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产业工人培育政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5):57-59.

  [2]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2):57-67.

  [3]DREYFUS H.How Far is Distance Learning From Education[M].Evan Selinger, Robert P.Crease edited.The Philosophy of Expertise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6.

  [4]国务院.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EB/OL].(2019-10-10)[2023-06-0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1/content_5438226.htm.

  [5]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EB/OL].(2020-09-23)[2023-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6]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6-05].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7]刘艳.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内外双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0):31-34.

  [8]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EB/OL].(2021-03-12)[2023-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2103/t20210319_521135.html.

  [9]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EB/OL].(2021-01-22)[2023-06-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101/t20210129_511682.html.

  [10]余玉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35(06):95-100.

  [11]钟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实践逻辑与适然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61-66.

  [12]王美芬.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0):103-104.

  [13]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4):6-11.

  [14]吴亚军,宛立群.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本科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0):52-57.

  [15]徐国庆,王笙年.职业本科教育的性质及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22,43(07):104-113.

  [16]沙鑫美.层次、类型、改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J].职教论坛,2021,37(03):43-49.

  [17]孟庆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究[J].职教论坛,2021,37(12):79-85.

  [18]刘兰明.职业特色是职业本科的灵魂[N].中国青年报,2022-01-24.

  [19]阙明坤,张德文,李东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时代之需、现实之结与破解之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4):7-11.

  [20]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02):99-1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