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的管控策略分析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 关键字:绿色金融风险,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 发布时间:2024-10-19 20:02

  孙慧君(哈巴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摘要:新时代,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新方向,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受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绿色金融在现实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结合实际对绿色金融风险进行系统管控,是商业银行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价值诉求,分析归纳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实际管控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有益借鉴与正向指导。

  关键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绿色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绿色金融,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提供更多驱动与支持。绿色金融不仅是促进绿色产业转型、深化生态问题治理的资金保障,而且是商业银行业务改革、内部治理革新的重要契机。绿色信贷业务不同于传统信贷业务,其除了要对业务盈利能力与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外,还要对企业相关环保责任、社会责任践行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因此,就业务管理层面而言,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管理方面应形成严格的流程和完善的标准。为实现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有必要立足实际,加强现状审视,积极探索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价值诉求

  为了保证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有效提高了绿色金融的规范化、体系化水平,并为广大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随着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主体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绿色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优势效能也得到深入挖掘与释放。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认可度也显著提升。农业银行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绿色信贷业务余额突破4万亿元,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邮储银行发布的《2023年社会责任(环境、社会、管治)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6378.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6%;绿色融资余额7479.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24%。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有明确的价值诉求,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构成,这决定了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必要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为了达成利益最大化目标,不惜牺牲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威胁,同时,加大了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因为一旦企业因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偿还贷款,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这一风险更加严峻。因此,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中,必须加强风险系统管控,做好授权、审核等工作,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更好地满足绿色经济时代发展要求。

  第二,完善绿色信贷发展保障体系。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系统优化,不仅是商业银行基本的社会职责体现,还是维护客户权益的路径选择,其可以为绿色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践表明,在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商业银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驱动,也是产业结构顺利升级的核心保障。通过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可以在绿色信贷业务中保证资金的精准匹配,满足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在避免出现信贷资源滥用问题的同时,为低碳环保型企业发展提供保障[1]。

  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信用风险

  绿色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规范性,除了相关项目要具备低碳环保这一基本属性外,还要求相关企业主体可以全面践行社会职责以及具备足够的盈利能力。不同于普通项目,绿色金融项目需要达到较高的绿色标准,一旦出现不达标情况,容易造成项目停滞或企业受到严重处罚,这些都属于绿色金融风险中的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绿色金融业务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在宣传推广上对政府资助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一般有较长的融资期限,利率水平整体较低。这就使得其市场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市场利率上升,绿色项目市场需求就会随之减少,进而出现业务缩减现象,阻碍绿色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三)政策风险

  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有较强的政策依赖性,当相关政策出现变动调整时,会给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例如,当绿色经济相关政策出现较大变动调整时,必然会加大绿色金融业务的不确定性,进而诱发其他风险,不利于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声誉风险

  绿色金融风险很大一部分源于绿色项目关联企业,当绿色项目关联企业出现环保不达标情况,例如,污染较严重且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时,企业信誉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社会形象也会受损,进而影响绿色金融项目的顺利开展。为这些企业提供相应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商业银行,其声誉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后续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

  三、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信用管理、筛选工作不够系统、完善,金融服务行业范围不够精准,与“双碳”目标存在一定脱节,对绿色经济支持力度不足。第二,部分商业银行在产品价格设定上,碳定价机制缺位,信贷服务不规范,绿色资源配置不合理。第三,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监测不全面、担保抵押机制不完善、资金运作不透明、资金回收不及时,影响了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信息披露缺乏强制性,部分企业主动性不足,使得绿色相关信息不透明、不集中,再加上内部信息孤岛以及外部沟通缺位的影响,导致企业与绿色金融服务机构缺乏有效对接。第二,部分企业绿色生产信息标准不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存在漏洞,甚至存在人为操作痕迹。第三,企业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大型企业信息披露较为主动且集中,而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较为被动、零散。部分企业披露内容以定性描述、财务量化指标为主,存在结构上的失衡,无法全面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影响绿色金融决策的合理性。

  (三)业务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不同行业企业在排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环保评价信息也会出现一定差别,无法进行“一刀切”,需要商业银行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时予以精准识别和精准匹配。但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再加上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政策了解,使得商业银行尽管在信息搜集上投入较大成本,但实际取得的风险管控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完善客户准入制度

  完善客户准入制度,通过设定明确的准入条件,将不达标的客户及时筛除,从源头有效规避风险,增强风险管控的前瞻性。第一,商业银行要根据绿色金融业务实际情况,明确、统一客户准入条件,涵盖资信水平、经营现状、盈利能力、项目分布、发展潜力、应变能力等方面,在客户满足既定标准条件时为其提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客户如果不满足条件标准则严格禁止为其提供相应产品与服务。第二,商业银行要以自身管理需求为导向,聚焦市场发展和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准入标准的细化设计,增强标准的可行性、贴合性。第三,商业银行要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除了对基本条件进行严格把控外,还要对客户偿债能力、抵押物价值、贷款担保等其他相关条件进行明确限定,保证所服务的客户具有足够的风险应对能力,切实维护双方利益,促进共赢发展[2]。

  (二)健全信息披露机制

  第一,加强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建设。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信息披露实践中,要重点进行流程体系的优化建设,对关键环节及具体内容加以明确,增强披露的规范性、精准性。商业银行可将信息披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追责机制强化相关主体责任意识,确保达到预期披露效果。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信息反馈及收集工作,通过双向流通共享,增强披露内容的完备性、可靠性,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3]。

  第二,加强信息披露平台的系统建构。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实践中,要做好信息披露平台的系统建构工作,借助线上线下渠道,按照既定流程标准进行绿色金融业务信息的披露,以便为后续风险管控决策制定提供更多可靠依据。需要指出的是,在信息披露平台建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建设和更新维护,确保平台高效运行,精准、全面地反映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状况。商业银行还要加强信息披露分析,及时发现不足并予以更正、改进,持续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

  第一,积极引进优秀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要以绿色金融风险管控需求为导向,定向精准引进优秀复合型人才,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具体来讲,在绿色金融风险管控人才引进上,除了要求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广泛涉猎法律、管理、环保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确保其能胜任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相关岗位。商业银行还要做好薪酬福利、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优化工作,保证自身具备足够的人才吸引力,从而建立高质量人才队伍[4]。

  第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商业银行除了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外,还要对人才队伍进行系统培训。要根据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实际要求,制定与之契合的培训计划,对培训时长、方法、渠道等进行合理安排,保证相关人员能够得到有效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商业银行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重点围绕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效果和风险管控现状,合理设定评价指标。对于考核不达标的人员,予以相应惩罚,并进行重点培训;对于表现优异的人员,要给予相应奖励,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全面践行岗位职责,深度参与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增强管控实效性。

  (四)完善动态监测体系

  第一,加强贷后监管。商业银行除了要做好贷前各项调查与监管工作外,还要提高贷后监管的重视度和执行力,通过全过程监管来打造良性闭环,以最大限度规避绿色金融风险。具体来讲,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与服务中,要结合合同内容和流程体系对相关业务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监管,并对项目内容、财务状况、成本效益等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监管,以此来保证绿色金融业务在贷后能够顺利有序推进。在贷后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对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及时反馈,将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告知具体责任主体,督促相关人员采取措施解决,以规避相关风险。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贷后检查表格,要求相关主体按照表格规定进行详细检查,从而增强贷后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5]。

  第二,加强贷后信息动态监测。商业银行要构建完善的贷后环保信息动态监测体系,并对监测主体、监测内容、反馈渠道、整改流程、整改期限、效果评估等进行明确规定,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开展动态监测活动,并生成规范的监测报告,针对监测到的问题给出专业解决方案,督促相关责任主体落实。在贷后环保信息动态监测体系的构建实践中,还要注重方法的优化革新,保证监测的灵活有效、规范合理,一旦发现问题或潜在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解决,保证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在贷后环节的深入渗透,形成完美闭环,切实增强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系统性和长效性。

  五、结语

  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具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相关人员及时转变思维,加强现状审视分析,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落实,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发展。在绿色金融风险管控实践中,商业银行要完善客户准入制度、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系统性、长效性,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柳.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3(22):103-107.

  [2]宗雪萍,时裕.“双碳”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风险法律防范模式的选择与创新[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14-20.

  [3]张驰.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经济,2023(10):178-180.

  [4]王玮鹏,王佳琪.绿色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2(23):16-18.

  [5]刘瀚斌,王昕彤.绿色金融风险的理论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J].上海保险,2022(11):30-36.

  作者简介:孙慧君(1985—),女,本科,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