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碳审计制度构建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双碳,碳审计,数字经济
  • 发布时间:2024-10-26 15:28

  李悦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11)

  【内容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于绿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碳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监测企业的减碳效果。数字经济发展萌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项新技术,将这些新技术融入碳审计,构建碳审计数字化平台捕捉、分析碳数据,构建创新的碳审计制度,可以大幅度提升碳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双碳;碳审计;数字经济

  一、研究背景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2023 年12 月31 日,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其中指出“数据要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数字要素加强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废弃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数字要素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同时,生态环境的发展制约着经济环境的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进程,其中高能耗企业必须通过应用数字化等技术手段进行减碳操作,并积极利用碳审计核查企业降碳减污的真实效果。借助于数字技术,碳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能得以提高,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行业,助力减碳效果。

  我国碳审计制度逐步日趋成熟。2022 年4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到截至2025 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技术手段更加科学合理,碳排放数据质量全面提高;2023 年4 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11 个部门发布《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度的逐步完善为科学合理高效的碳审计工作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实现双碳战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深入研究碳审计的创新机制,促使企业经营和减碳措施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二、国内碳审计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碳审计的研究大致从2010 年开始,主要分为碳审计机制的研究和碳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刘惠萍、王爱国(2013)研究了国外碳审计的进程、我国的碳审计推进研究的意义和构建碳审计的支撑体系;陈洋洋、王宗军(2016)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研究经济效益、低碳消费、低碳技术、环境资源、低碳政策五个方面构建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周一虹、张雪雁(2023)研究碳审计的内在逻辑,阐述了碳审计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作用机制。

  三、企业碳审计制度设置

  (一)碳审计要素设计

  1. 内容要素

  碳审计内容要素主要指碳审计的指标,目前主要的评价指标包括碳财务、碳排放、碳技术、碳制度。碳财务主要是和碳数据相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的审计;碳排放主要指对碳排放量、排放状态管理和监管的审计;碳技术主要指减碳技术的执行审计和减碳技术创新的审计;碳制度指的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监管下,企业制定的内部有关减碳制度的审计。不同行业的碳标准也不同,对于煤炭、化工、石油等高能耗行业,其碳审计应该执行更严格的标准。

  2. 技术要素

  当前能够提高碳审计准确和效率的重要因素就是技术要素,新业态环境下新技术涉及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碳捕捉技术等。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三年来,我国数据产量每年的增速在30% 左右。大数据技术是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碳审计的数据资产也需要维护和更新,以便衡量出企业所在行业的碳数据指标平均标准。大数据技术可用于排放气体或其他载体的含碳物质进行碳数据收集数据,实现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和预警。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碳足迹核定、碳数据捕捉和监测领域。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借助新技术能够在审计监测中实时构建碳排放状态模型,同时对于季节性企业的碳数据进行智能监测。新技术为创新碳审计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审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节约审计的各项成本。

  3. 主体要素

  碳审计主体包括内部审计主体和外部审计主体。外部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主体为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人员。通常外部审计的主要社会意义在于事后监督和修正,而企业内部审计则重点在事前预防,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各项基础业务,包括市场业务、财务业务、金融业务、碳技术和碳排放情况等较为熟悉,能够预见不同经济环境下风险的产生,并制定审计流程进行防范,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细致性。

  (二)碳审计流程设计

  碳审计的流程和其他审计的流程基本一致,因为碳数据的收集具有技术特性,因此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以企业所在的行业对应碳排放的制度作为标准,对企业碳排放环节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后进行碳数据收集,再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核查历史数据的准确性并进行碳数据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首先制定审计计划,然后熟悉当地碳政策和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执行情况,正确评估企业碳行为和捕捉碳踪迹,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碳数据收集和分析,最后根据碳审计情况编写审计报告。企业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改进预后,制定改进建议书并实施,达到审计要求,完成一个审计流程。

  四、存在的问题

  (一)碳审计政策和标准还不够完善

  我国碳审计理论体系虽然在逐步推进,但是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目前的《审计法》中较少涉及碳审计的内容。从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来看,指南和框架性建议较多,政策和法律法规较少。碳审计准则没有形成体系,碳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主观意识占据主导地位,难免会出现有关审计主观性的问题,导致审计效果不佳。

  (二)碳审计人才稀缺

  碳排放的准确核查需要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碳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数学、物理、工程、信息学等专业知识,具备会计和审计的专业知识,会核验财务报表,还需要熟悉碳排放指标、碳交易和其他法律法规等碳信息的专业知识,在学科理论、实践实操、政策法规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对于碳技术碳理论碳政策不熟悉,或者碳技术专家又不了解审计程序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流程,因此目前碳会计和碳审计人才非常稀缺。社会上大部分碳审计是由碳技术专家和审计专家组成的碳审计团队,以审计人才为主,聘请了和碳技术专家协同进行碳审计。

  (三)审计客体自身对于碳排放认知薄弱

  我国目前仅有部分公司披露了碳排放数据,并且在披露碳数据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上市企业。这表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减排的意识薄弱,或是没有对碳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予以重视。BCG 波士顿咨询发布的《2021 年全球企业碳盘查计算调研报告》中指出,参与调研的企业估计其计算碳排放结果的错误率约在30%—40% 之间。有些企业对于碳排放的统计口径还不够清晰,碳信息数据的权威性和公允性受到质疑。

  五、解决对策

  (一)政策层面上完善碳审计制度法规

  加强碳审计制度建设,发挥国家和地方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国家制定整体碳审计政策方针后,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地方性碳审计相关标准和指导政策。可根据《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中的子体系建设、地方特色制定碳审计相关政策。在碳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吸纳产业、能源和技术专家的建议和意见,确保标准能够适用于大部分企业,便于定量衡量,保证碳审计政策的权威性和可执行性,还要照顾到特色行业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碳审计人员的专业修养

  一是培养专业的碳审计人员。在构建审计教学体系时,增加碳审计相关专业,要求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更新碳信息知识体系,重建智能审计人才培养方案,在理论层面完善碳审计专业知识的传授。二是更新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体系。在企业职业素养培训中,增加碳审计的内容,让现有审计人员了解掌握碳审计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评价体系。

  (三)加大审计客体的碳信息披露

  对于企业来说,不但要引入碳足迹捕捉技术,还要引入降碳技术。在真正意义上实现零碳目标,就要从根本遏制企业的碳排放量。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规定碳排放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必须披露碳排放和碳交易信息,必须定期进行碳审计,以达到从根本控制碳排放量的目标。

  (四)利用新技术完善碳审计机制

  1. 优化碳审计水平

  优化碳审计水平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下萌生的新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收集和清洗碳排放相关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碳排放相关数据的算法,例如颗粒度和排放系数等的计算,尽量准确地核算碳排放量。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用于阶段性地自动采集数据和跟踪数据,进行自动化碳排放管理,有效控制碳排放量。对于审计数据的核算也提供了更精确的计算结果。

  2. 构建数字化碳审计平台

  构建数字化审计平台,要完善碳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碳审计作业流程,平台中应包含顶层设计、审计方案和目标实现三个部分。顶层设计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碳审计流程设计。不同的企业碳排放方式不同,传统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企业的审计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审计方案要有所差异;审计方案是在顶层设计确定的情况下,针对企业进行的定制化审计方案制定,审计方案数据库要充足,保证达到高质量审计的必要要求;目标实现指企业降碳排放的实现。在数字化审计平台中,实时监控的数据设备实时上传碳数据,达到减碳目标。成熟的数字化碳审计平台能够完成企业的碳行为评估、碳数据收集、碳数据分析、碳减排规划和碳数据应用。

  3. 根据审计主体的特点,优化碳审计机制。

  碳审计需要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部门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规避审计弱势和难点,进行“碳协同审计”。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审计人力明显短缺;对于社会审计部门来说,审计人员对于企业的业务流程不熟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对于审计标准的理解不够专业。一般来说,碳审计应由政府审计主导,企业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积极参与。三方审计主体分别发挥在碳审计上的优势,提升碳审计质量和效率。

  六、结论

  在全球低碳趋势中,对企业进行碳审计是实现低碳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首先,地区政府方面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完善有关碳排放的政策和标准,为审计人员提供行动的指南。其次,技术支持方面,要结合数字经济背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逐步搭建数字化碳审计平台,将碳审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导入到信息化平台中去,为审计人员提供可靠、高效的碳审计工具。最后,企业方面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意识到降碳的重要性和社会意义,积极配合碳审计人员完成各环节的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奇帆,朱岩,邵平. 数字经济内涵与路径[M], 中信出版社,2022 年8 月.

  [2] 王嘉豪,“三位一体”协同下碳审计运行的优化路径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3 年3 月第三期:60-61.

  [3] 黄梦霞,“双碳”背景下电力行业碳审计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23 年8 月第8 期:29-31.

  [4] 周一虹,张雪燕. 碳审计促进碳中和实现的机制与路径分析[J]. 会计之友,2023 年第11 期:124-125.

  (编辑/ 王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