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教育现状,内涵发展,教育质量
  • 发布时间:2025-01-12 11:24

  谢梦颖

  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吐祥小学 404600

  【摘 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强调要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这其中的“机制活”,是希望我市的党群干群要进一步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在依法依规当政前提下,要勇于冲破一切阻拦持续发展的观念桎梏,留意激发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向深化改革要活力,持续完善制度建设。现阶段,农村小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点,牵制着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小学的“研教互动、质量互动、师生互动、内外互动、上下互动”,便是推动农村小学内涵发展、加速建设质量强校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内涵发展;教育质量

  引言

  而教育做为社会的发展前提条件与确保,更应当大力发展。截止到2016年底,县区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已顺利通过评定,“全面改薄”过程持续加速,优质教育也跃上了新高度。但加快推进内涵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仍是农村小学现阶段所面临的关键课题研究。

  一、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

  现阶段,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农村小学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点。

  一是政府方面存有的薄弱点。相关部门一些机制僵硬等多种因素,牵制着底层学校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是学校方面存有的薄弱点。部分学校思想保守,相去复几许,处于被动实行教育政策法规,缺乏上下互动,管理松散,行政执行力较差;注重硬件建设,轻视内涵发展,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缺乏内外联动,忽视创建学习型组织,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这所有的一切造成了教育质量无法提升。

  二、成因分析

  一是体制机制梗阻。因为乡村环境恶劣、学校德育教学设备落伍故不但招不来优秀师范生,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逃离”。这使得城市学校变成人才的集中地,乡村学校出现了“教师荒”,促使本来就处在优秀人才缺点的乡村学校火上浇油。从这一角度来讲,刚好表达了教学资源提供管理体系与市场经济不相符合。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行政干预,也使得乡村学校无法彻底“敢打敢拼”,严重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二是教研教改减弱。伴随着社会发展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城镇与区域内的税收制度等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限制因素。根据这一缘故,教师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任教。一方面,教师们的教学内容太多太重,削弱了教研教改工作中。另一方面,教师花费在科学研究讨论上时间和精力越来越低,不少学校的教研工作没有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有的教研制度形同虚设,学科组建设名存实亡,教师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这“一多一少”成了制约教学效率提高的关键问题。

  三、探索与实践

  (一)政府部门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机制是决定性的要素之一,机制活则满盘皆活,机制僵化就会死水一潭。”因此,政府要给学校“松绑”,减少行政干预,打通体制机制梗阻, 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更好地配置资源,优化教育产业。要树立良好的容错机制和纠错机制,清除学校管理制度顾忌,依规授予校领导行政职能,持续推动校长的自我定位从政府部门委托代理人转变成学校学术带头人与学校经营人,从教育方针的处于被动实施者转变成教育原则与学校持续发展的积极研究者。要基本建设好的教育绿色生态,激发各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引领和鼓励学校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努力建设政府信任、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

  (二)教师层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是改变教师情态。队伍建设是质量建设的根本提高,一个以抱怨、自私、散漫为特征的团队不可能具有战斗力。因此,要为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改他的神态,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快乐地资金投入教学工作中。

  二是创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困难与问题,让教师们在共同的理念与目标下,形成一个承担责任、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协同学习的组织。它以课堂教学难题为题材,根据教师职业规划的需求,由学校团结起来的多种形式又很灵活多变的教师学习人群。

  三是推动教师职业规划。普通教师需要名师引领,需要问鼎中原借势招才引智。与此同时,学校要将已有的团队培养好、建设好,助推学校发展。

  (三)学校层面的探索与实践

  积极开展“研教互动、质量互动、师生互动、内外互动、上下互动”活动,是推进内涵发展,加快建设质量强校的重要举措。

  一是推进研教互动,实现内涵发展。如何让教学研究、业务研讨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增强教学过程的专业含金量,扩展教学思考深度,提高课程目标的精准度,是摆放在众多教育者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说:“想要改变一所学校,要不断进行校园内教学活动,让教师们打开教室大门口,开展互相评价,除此之外,于事无补。”佐藤学提倡并积极推动的“课堂教学更改,学校便会更改”这一教育教学理论,正说明通过矫正农村小学研教误区,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变革,是实现内涵发展的可行措施。

  二是推进质量互动,实现转型提升。2004年8月,新加坡为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而提出的“少教多學”教育理念,与近些年在我国倡导的德育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等教育措施及要求相一致。“少教多学习”的含义是通过量到质的改变,它触碰到教育的根本,即为何教、教什么及其怎样教问题,假如得到充分执行,便会为教育创新与发展引入一个新的魅力。新加坡的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它是学校推进质量互动,实现转型提升的重要举措。

  结语

  内涵发展是时代的召唤,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工作要重视内涵发展,始终坚持教育质量为基础,把提高质量贯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主要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质量管理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仩質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4.

  [2]杨宝忠.学校教育质量内涵与方法路径论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6,(2):2.

  [3]苏启敏.中小学教育质量观:误区、反思与重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7,(1):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