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融合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17 17:41
李明波(宁波宏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界定、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政策制定者和产业实践者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发展日益受到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设置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并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明确部署。同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数字中国。因此,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
一、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一)区域经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1.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在经济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经济区通常由许多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组成。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经济区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总体中的各个地区。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被称为“GDP”,也被称为“国家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全部成果。
2.区域经济的内涵。区域经济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禀赋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二是不同地区之间资源要素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三是在要素流动和集聚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四是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就业率,增加各方面的效益。
3.区域经济的特征。区域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二是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不同地区之间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互补需求,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要素流动和集聚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在不同区域之间形成协调有序的流动和集聚;四是经济增长具有高水平均衡性,能够在不同地区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共同进步[2]。
(二)数字经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概念。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链重塑。因此,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潜力,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
2.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数字经济的内涵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和驱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主要特征,以信息化技术有效配置资源为重要手段,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数字经济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二是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的价值不断提升;三是数字经济的边界不断扩大,形成基于数据和信息技术的泛在智能社会;四是数字经济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五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二、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技术创新与驱动机制
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核心动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创新路径。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促进了新产业和新业态的诞生,如智能制造、电子商务和智慧城市等。同时,技术创新还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在区域层面,技术创新促进了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区域能够吸引和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升级。此外,技术创新还有助于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与拉动机制
市场需求是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数字经济提供了满足这些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例如,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和更便捷的购物体验,而在线教育和远程医疗服务则满足了人们对便捷性和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企业采用数字技术来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这种需求拉动效应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如跨境电子商务和全球供应链,这些都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三)政策引导与支持机制
政策引导与支持是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政策环境并提供了资源支持。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研发资助、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旨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相关政策还通过扶持建立数字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促进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此外,相关政策还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宽带网络、数据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政策引导还涉及数字经济的监管和安全,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产业融合与互动机制
产业融合与互动是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途径。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例如,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界限变得模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数字化成为发展趋势。产业融合还表现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方面,如智能制造、精准农业和数字医疗等。这些融合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还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产业间的互动还促进了知识与技术的交流,加速了创新的传播和应用,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产业融合与互动,区域经济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转型升级[3]。
三、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提。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这涉及5G网络、宽带基站等通信网络的建设,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布局。特别是在西部地区,需要加快宽带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此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要“软”“硬”兼顾,即在建设硬件设施的同时,也要升级软件设施,如数据安全、平台算法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部地区光纤覆盖率在85%以上,5G基站、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数据孤岛、系统平台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各地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并鼓励东部地区将基础设施向西部延伸。
(二)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例如,智能制造、精准农业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还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此外,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产业数字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包括通过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在工业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生产制造、产品设计、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农业领域,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还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在服务业领域,数字技术可以加速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进而提高社会服务效率[4]。
(三)强化区域间数字经济合作
区域间的数字经济合作有助于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可以通过建立数字经济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促进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鼓励东部省份数字化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扩展业务或设立分部,辐射并带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中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结合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数字产业转移。
(四)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
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包括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加强线上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协调平台权力、平台反垄断和线上经济活动的税负公平性等问题,以确保线上与线下企业公平竞争;二是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三是在数字经济领域及时协调处理数据保护、数据流动和数据共享等问题;四是促进线上市场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健全,进一步维护线上市场的竞争秩序;五是加强线上市场的税收管理,通过有效监管线上平台经济活动,维护线上经济秩序;六是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促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五)注重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和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这意味着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还能够通过市场化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间接效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具备数字技能的人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数字贸易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此外,企业还需要培养具备数字战略管理、数据分析和挖掘、跨境数字营销等能力的“数字技术+贸易”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5]。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深入探讨,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机制。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应抓住机遇,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区域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具有互动关系,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将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和开放共享原则,并不断优化创新机制,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改造,加强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王楠,陈仕尧.数字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今日财富,2024(30):5-7.
[2]程荣荣.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4(8):22-25.
[3]杨千龙,陈慧媛,文琦.黄河上游地区市域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及提升路径[J].经济地理,2024(5):22-32.
[4]廖珍妮.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3.
[5]韩冬日,石孖祎,丁莹莹.数字经济及其内部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23(3): 72-79.
作者简介:李明波(1973—),男,本科,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