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中常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
  • 发布时间:2025-03-07 11:25

  高丽霞

  (新绛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运城 0431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果蔬中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并探讨了这些检测方法在生产、流通、消费和监管执法等环节的应用场景。分析后发现当前检测方法各有优劣,仍需进一步完善,提出应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设备维护、人员培训以及环境控制,以提高检测效果,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食品安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对于保障果蔬产量、防治病虫害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农药残留问题也随之而来,已成为影响果蔬质量安全与消费者健康的关键隐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愈发严格,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状况备受关注。准确检测农药残留是保障果蔬进入市场和餐桌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果蔬中常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1 果蔬中常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HPLC)能够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检测。在果蔬农药残留检测中,对于一些热稳定性较差、分子量大且不易挥发的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HPLC 具有显著优势[1]。它还能与质谱技术联用,精准地定性和定量多种农药残留。例如,在检测苹果中的毒死蜱残留时,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如选择合适的流动相组成、流速及色谱柱类型,可使毒死蜱与其他干扰物质有效分离[2]。其检测限可低至μg·kg-1 级别,能够满足果蔬中痕量农药残留检测的高灵敏度要求,为保障果蔬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1.2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定性能力。样品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各组分按沸点和极性等差异依次流出,进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质量分析,根据质荷比及碎片离子信息确定化合物结构。对于果蔬中挥发性较强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等,GC-MS 表现出色。以草莓中的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为例,气相色谱能将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草莓中的复杂基质成分初步分离,质谱仪则进一步对其进行精确鉴定,通过特征离子峰和质谱图库比对,可准确识别对应农药残留,且定量准确[3]。检测下限可达ng·g-1 水平,即使在极低浓度下也能可靠检测,可广泛应用在果蔬的进出口检验、市场监督抽检等环节,为农药残留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依据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酶的催化放大作用来检测农药残留。先将农药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品,若存在目标农药,则会与固定的抗体或抗原结合,再加入酶标记的二抗,经底物显色后通过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比得出农药含量[4]。在检测叶菜类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时,ELISA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且操作简便,无须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和大型仪器设备,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初筛。由于其基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能有效避免其他物质的干扰,对目标农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为及时发现农药残留果蔬,在基层检测机构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广泛应用。

  1.4 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法利用生物识别元件(如酶、抗体、核酸等)与目标农药分子特异性结合产生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变化进行检测,常见生物传感器有电化学、光学等类型。以基于酶抑制原理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果蔬中的有机磷农药为例,当酶与有机磷农药接触时,酶的活性会受到抑制,从而改变传感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信号,通过检测电流、电位等信号变化来定量农药残留[5]。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实时、便携的优势,在现场检测场景中表现突出[6]。例如,在农贸市场对新鲜采摘的果蔬进行即时检测时,操作人员只需将少量果蔬汁滴加在传感器表面,几分钟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无须复杂的试剂配制和专业的操作技能,能够及时为消费者提供果蔬安全信息,在保障果蔬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检测性能和稳定性将逐步提升。

  2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在果蔬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场景

  2.1 在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在果蔬生产环节,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发挥着关键作用。种植者借助快速检测技术,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定期对即将采摘的果蔬进行抽样检测,能及时掌握农药残留状况。这有助于合理安排采摘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导致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对于使用了高毒农药的果蔬,通过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精准检测手段,能够确定农药降解程度,从而指导用药间隔期的调整,确保农产品在源头上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2.2 在流通环节中的应用

  流通环节是果蔬从产地走向市场的关键通道,农药残留检测至关重要。在果蔬批发市场,监管人员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入场果蔬进行批量抽检。对于检测合格的产品,准予进入市场销售,保障了市场上果蔬的总体质量水平。当检测到农药残留超标时,可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追溯问题果蔬的来源,及时将其拦截在市场外,防止问题产品进一步扩散。此外,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的改变可能影响农药残留降解情况,便携式生物传感器可对运输中的果蔬进行实时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维持果蔬的品质稳定,保障消费者能购买到安全可靠的果蔬产品。

  2.3 在消费环节中的应用

  在消费环节,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直接的安全保障。超市和农贸市场可设置快速检测点,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简便方法对目标产品进行检测,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果蔬中的农药残留情况。消费者可根据检测结果,直观地判断所购果蔬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该做法可大大增强消费者对相关食品的信任度。例如,现场检测出某批次青菜农药残留超标时,消费者可选择放弃购买,促使商家更加重视进货渠道的管控,倒逼整个供应链加强对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形成从消费者端对果蔬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督,进一步提升果蔬在消费环节的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3 提升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应用效果的建议

  3.1 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提高检测灵敏度、准确性

  为提高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检测部门应当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鼓励技术创新。①在技术研发方面,应主动参与行业科研协作项目,针对新型农药的特性,研究开发特异性的检测试剂与方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新兴手段优化检测流程,实现对痕量农药的精准检测[7-8]。②检测部门应当优化和改进现有检测方法,如通过提高色谱分离效率、改进质谱分析精度等手段,提升检测精度和可靠性。③定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检测技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将其引入并应用到实际检测工作中,不断提升检测水平,确保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果蔬中的各类农药残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

  3.2 加强检测设备维护,定期校验、更新相关设备

  检测设备的良好运行是确保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检测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设备维护工作。①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和维修等信息,为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依据。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定期校验计划,邀请专业的计量机构或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检测要求。②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及时更换易损件,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9]。③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检测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上新型检测设备的信息,结合自身检测任务需求和经济实力,适时更新老旧设备,确保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从而持续提升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3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检测人员专业能力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检测部门应将人员培训视为长期重点项目。①根据检测人员的岗位需求和技能水平,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涵盖检测方法原理、仪器操作技能、数据分析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授课、实际操作演练、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加深检测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②定期组织内部技术交流活动,让检测人员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解决遇到的问题,促进团队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③积极选派优秀检测人员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拓宽其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为检测部门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业务熟练的高素质检测队伍,保障果蔬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4 严格控制检测环境,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

  检测环境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检测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检测环境并优化实验室布局。①对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条件进行精准控制,安装温湿度调节设备、空气净化系统等,确保环境条件满足各类检测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检测方法的规定。②根据检测流程和功能分区,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将样品前处理区、仪器分析区、数据处理区等相对独立设置,避免交叉污染和干扰。同时,加强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管理,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和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检测环境的洁净度。

  4 结语

  综上,果蔬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断提高。未来,检测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并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全面提高检测质量。通过不断完善检测体系,提升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农药残留问题,从而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淑娟, 于杰, 高玉生, 等.HPLC-MSMS 测定果蔬中有机磷类农药的基质效应[J]. 食品工业科技,2017,38(6):49-53.

  [2] 朱正伟, 吴婉琴, 朱松松, 等.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快速分析水果和蔬菜中毒死蜱及其降解产物[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1):20-26.

  [3] 刘净. 气质联用仪测定草莓中有机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分析[J]. 农家参谋,2020(16):163.

  [4] 乔海霞, 潘少香, 曹宁. 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果菜,2024,44(9):12-18.

  [5] 张媛媛, 王少伟, 徐强, 等. 生物酶电化学传感器在有机磷农药检测的研究进展[J]. 鲁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0,36(3):239-243.

  [6] 李鋆婧, 王雪, 赵宇, 等.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2):99-104.

  [7] 王晶, 关海涛, 张晓磊, 等. 农业基因编辑产品检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 生物技术进展,2024,14(5):712-723.

  [8] 裘一婧, 贾彦博, 张佳凤, 等. 微流控芯片快速检测技术在铁皮石斛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3,40(15):2131-2139.

  [9] 吴秋峰. 果蔬中农药残留检测过程的质量保障措施研究[J]. 中国质量监管,2024(7):86-87.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