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探讨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 关键字:数字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发布时间:2025-03-07 20:27

  郑赟(浙江中平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摘要: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还存在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效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强;要素比例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此,深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并从加大技术融合、促进生产流程再造,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制定数字经济规划、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三个方面提出转型升级的具体策略,以供相关企业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数字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数字经济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载体,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促进经济活动的一种新经济形态。通俗来讲,数字经济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深刻地改变了产业结构。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跨界融合成为常态,这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还对传统产业结构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对此,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十分值得深思与探究。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践,以期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一)技术含量不高,生产效率较低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产流程和模式。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亟须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然而,由于技术水平限制,部分企业生产并未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滞后严重阻碍了效率提高。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产业及相关企业应积极拥抱全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并重塑生产流程,以此激发其创新潜力。

  (二)创新不足,服务能力不强

  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实际运营中,传统产业创新短板逐渐显现,其不仅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还在创新投入和机制建设上面临诸多挑战,如创新资源有限、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新技术和产品开发;创新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此外,传统产业可能过于依赖传统商业模式和流程,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反应迟缓,进一步削弱了其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要素比例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各产业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虽然我国有关部门为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生产要素比例,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是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生产要素比例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问题[2]。

  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存在技术更新换代较慢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提高受到限制。由于技术水平滞后,企业在创新产品和改进生产工艺方面的能力也受到了制约,难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且能够满足消费者期望的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最终体现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国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传统制造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不仅要面对来自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承受国际制造业同行带来的压力。这种激烈竞争进一步体现了生产要素比例不均衡、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问题。一方面,国内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在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上还存在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赖劳动力优势进行规模扩张,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技术投入和资本效率却并未同步提升。这导致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也限制了企业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大而不精、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且部分传统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主要依赖引进技术和代工生产,长期来看,这并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3]。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策略

  (一)加大技术融合,促进生产流程再造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全球产业格局发生转变,为确保我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及相关企业应积极拥抱全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化高新技术的应用并重塑生产流程,以此激发其创新潜力。

  1.智能化改造。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流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云计算平台。传统产业应深化对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围绕云计算技术构建集中化云平台,用于存储、分析、管理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中的数据信息[4]。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对数据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而且可以降低对硬件的投资、维护成本,依托数据提升企业发展决策的灵活性与对市场的响应速度。第二,深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数据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加强对数据信息的采集,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能够预测市场变化趋势,以帮助企业更精确地理解市场需求,为产品设计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精细化管理供应链等行为提供可靠依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第三,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全新生产理念与生产模式,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模式的核心技术,其能够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并具备预测性维护功能,及时发现生产设备潜在的问题,提高生产链路稳定性与连续性。

  2.依托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驱动的决策制定是技术融合在生产流程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作出更加精准、正确的选择。第一,依托数字化技术建立生产全过程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销售的所有环节。基于实时监控数据、实时分析数据,帮助企业获取有关市场动向及发展趋势的重要信息,为企业战略规划、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等决策提供依据,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有效保障企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趋势。第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踪供应链路中每个节点的状况,一旦在数据层面出现异常则直接锁定发生异常的环节并了解具体原因,如运输延误、供应中断等。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企业筛选契合企业当前生产需求的供应商,优化库存管理、降低持有成本并提升供应链整体灵活性。第三,实现精准营销与个性化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消费者行为、消费偏好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产品推荐与营销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可以提升产品口碑及企业品牌市场影响力。

  (二)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1.创新产品与服务。产品及服务创新是传统产业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应围绕数字技术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数字经济市场的全新产品与服务,以此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5]。第一,设计智能化产品。依托物联网技术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如在制造业中设计具备远程维护、监控、升级等功能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稳定性、可靠性,而且能够降低维护成本,使用户获得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第二,制定个性化服务。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总结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使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个性化优惠活动,进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例如,在零售行业中,可推出涵盖不同功能的会员机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在功能方面的不同需求。

  2.平台化转型是传统产业适应数字经济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数字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和集成功能,可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显著提高产业间的协同性、关联性。第一,构建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无障碍对接。借助电商平台拥有庞大用户基数,及自身携带多元化营销工具、数据分析功能等优势,为传统产业提供多样、可靠的营销渠道,既可以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订单量,也可以在传统产业营销过程中收集产品数据信息,为后续产品优化、营销策略升级等行为提供依据,使传统产业更加全面地了解市场环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第二,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建立设备互联渠道,实现数据信息的动态化、实时化共享效果。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大幅提升数据信息传递效率、精度,达到对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订单处理、产品优化升级等工作的一站式服务效果,不仅能够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升级进度,同时也能够提升产品生产质效并降低生产成本。第三,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应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享技术、拓展市场实现产业的持续转型升级,使双方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市场发展需求,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制定数字经济规划,提升产业结构层次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提升行业竞争力及实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技术快速迭代、市场环境动态变化的局面,各行各业需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及趋势,结合自身行业现状引入数字技术并加强对高端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以弥补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短板[6]。

  第一,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强对数字技术、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数字化建设规范性,以此弥补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短板。同时,围绕数字技术制定提升产业层次目标,提高对传统产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增强产业间与产业内的层级,如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7]。此外,也可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实验室,专注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及数字经济特点的产品与服务,从而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第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应注重优化产业链条,强化同一产业链条中各企业之间的协同性。通过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能够在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市场营销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共同提高产业质量与产品品质,明确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进而有效提升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通过向上游延伸或向下游拓展业务领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附加值。

  第三,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应提高对数字人才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途径招聘及培养高端数字化人才,如设立奖学金计划,提供高于市场标准的薪酬待遇,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同时,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培训项目、技术交流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共享创新方向、技术概念等,也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并掌握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最新的数字技能。

  第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升级。加大对研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技术改造、自动化设备更新等方面,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此外,企业也需要围绕数字经济特点建立独具优势的新兴产业,在数字化核心技术层面取得突破并形成高端产业环节,如智能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基于自主创新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三、结语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只是应对技术变革和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还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加大技术融合,促进生产流程再造、构建创新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制定数字经济规划,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部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对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分为重要。然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未来还需要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融合,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确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米瑞华,倪世龙,刘书敏.数字技术、经济效率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J].技术经济,2024(5):107-116.

  [2]牛晓彤.数字经济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路径[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4(3):27-29.

  [3]齐平,张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实证研究:基于产业结构“量”和“质”的双重视角[J].经济发展研究,2024(1):24-36.

  [4]刘国武,李君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需求端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24(1):104-116.

  [5]杨鹏正.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4(4):169-172.

  [6]郑美琪,陈彪,杨丹.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4(1):59-70.

  [7]陈雪阳,张洛斌,陆怡. 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对称影响:基于制度质量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24(2): 228-236.

  作者简介:郑赟(1979—),男,硕士,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