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 关键字: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文体旅产业
  • 发布时间:2025-03-07 20:33

  张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为探索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路径,本文以辽宁文体旅产业为例,阐述了数字经济在辽宁文体旅产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中存在的数字科技与文体旅产业融合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整合效能不强、数字化人才短缺等问题,指明了数字经济赋能是推动文体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融合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并提出了从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体系、强化文体旅产业研发投入、打造数字科技赋能的产业集群、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等方面入手,突破当前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瓶颈,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行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文体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体旅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家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呈现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辽宁省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资源、冰雪体育资源优势和丰厚的冰雪文化优势,具备发展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的天然优势。据了解,辽宁传统文体旅产业发展模式中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欠缺等短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文体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智慧旅游、数字文创、虚拟现实等新兴业态成了文体旅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这些都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重要性与实现路径,不仅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还提升了文体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一)数字经济是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

  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不仅是推动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体旅产业作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业链长、融合性强、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在过去,辽宁传统文体旅产业的发展受粗放型增长模式的影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弱等短板问题,难以满足数字经济背景下辽宁文体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化管理、信息共享等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数字经济赋能还可以有效整合辽宁省的各类产业资源,打破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推动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二)数字经济是实现文体旅融合与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不仅为文体旅融合与创新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能,而且促进了辽宁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辽宁传统的文体旅产业发展模式下,文化、体育、旅游多以分散的形式存在,各领域间的协同作用有限,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与价值链延伸,造成文体旅产业发展融合的深度不足。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打破传统产业间的信息壁垒,为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辽宁文体旅产业可以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实现辽宁文体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通过数字平台,旅游线路可以与体育赛事形成联动营销,从而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数字化手段的应用,使得产业边界日渐模糊,实现多领域的跨界创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可以同时服务于辽宁文体旅产业,为旅游者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激发市场潜力。

  此外,数字经济为辽宁文体旅产业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工具,其中,在线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不仅扩大了体育赛事影响力,还为旅游产品的宣传与消费者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发展渠道,从而提升了产业融合的市场竞争力。

  二、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科技与辽宁文体旅产业融合度较低

  目前,数字科技与辽宁文体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技术应用落地难、融合路径不清晰等问题。一方面,辽宁传统文体旅产业对数字科技认识不足,仍以资源驱动与经验导向为主,缺乏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在数字化营销层面,辽宁文体旅企业仅停留在表层的数字化营销中,未能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融入产品开发、用户体验设计、产业链管理。另一方面,辽宁省文体旅产业间的融合存在明显信息壁垒,“文、体、旅”三大领域仍各自为战,数字科技资源未能高效共享,造成文体旅产业融合的创新链断裂,产业价值提升受到限制。

  (二)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不足

  辽宁文体旅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不足,这是制约文体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一是辽宁文体旅产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较低,造成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部分文体旅企业在科技研发上依赖外部资源,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区域内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高端科技产品与应用场景。二是科研机构与辽宁文体旅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造成科技创新资源浪费。三是相关部门对文体旅产业科技创新的专项扶持力度有限,科技资源分配与配置效率不高。正是这种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性,使得辽宁文体旅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缺乏竞争优势,难以跟上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发展步伐,加剧了区域间文体旅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效应不强

  文体旅产业资源的分散性与协同效应不足是制约辽宁文体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文化、体育、旅游资源,但是在实际运营中,资源之间的整合程度较低,未能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综合产业链。一方面,不同领域资源未能充分联动,没有充分挖掘文化、体育、旅游之间的交叉点。例如,体育赛事与旅游产品缺乏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不同产业之间的内生动力不足[1]。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度不足,影响价值链的延伸。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与文体旅资源的对接效率不高,使得辽宁文体旅产业资源整合中存在协同效应不强的问题。

  (四)数字化人才缺乏与技术应用障碍

  数字化人才短缺与技术应用障碍影响了辽宁文体旅产业数字科技的应用与发展。一是当前辽宁文体旅产业发展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层次、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匮乏。部分企业缺乏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内容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现有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难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从事传统文体旅行业的工作人员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文体旅企业内部也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才断层。二是技术应用落地存在一定障碍,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成本较高、技术适配性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方面。例如,智慧旅游平台的开发与运行成本较高,小型文体旅企业难以承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场景缺乏标准化支持;辽宁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了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三、数字经济赋能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一)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体系

  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体系,深化数字科技与文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从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平台搭建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全链条、全要素的协同发展模式。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覆盖辽宁文体旅产业全链条的综合发展规划,明确数字科技赋能的目标和重点方向,推动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的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整合文化、体育、旅游、科技等领域的资源,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辽宁文体旅产业间的深度联动。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在辽宁文体旅产业中的应用,通过技术赋能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智慧文体旅平台,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和沉浸式体验,提升游客互动。例如,在体育赛事中,利用智能化设备与数据分析工具,提高赛事组织效率与观赛体验;在旅游环节中引入智能推荐和虚拟导览功能,优化游客服务流程[2]。三是支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开放的辽宁文体旅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引导科技企业、文体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协同创新,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区域性的文体旅科技孵化器与产业园区,促进新技术、新业态培育与落地。

  (二)加大对文体旅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加大对文体旅产业的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从多渠道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面推进。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等支持辽宁文体旅产业的科技研发与技术应用,鼓励相关部门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积极引导辽宁文体旅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参与,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研发投入渠道。二是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推动辽宁文体旅产业与科技领域深度融合。依托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建立区域级的文体旅科技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集中攻克智能体育设备开发、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等核心技术难题,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合攻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创新成果快速应用在辽宁文体旅产业的发展中。例如,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围绕数字文创、智能赛事、虚拟旅游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及产业推广。

  (三)打造数字科技赋能的产业集群

  推进区域资源整合,打造数字科技赋能的产业集群,从加强顶层设计规划、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跨区域协作、推动产业链整合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辽宁文体旅产业集群。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区域文体旅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数字科技赋能重点领域与核心技术的应用场景,推动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二是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构建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体育设施、旅游景区等多领域的资源,实现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为辽宁文体旅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例如,加强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化、智能化、交通便利化等设施的投入,为资源整合与集群发展提供硬件支持[3]。三是促进跨区域协作,推动辽宁省不同城市间文体旅产业的联动发展,鼓励区域间共建科技研发中心,共享科技成果,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文体旅产业格局。例如,通过构建区域间旅游线路、联合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等方式,将不同区域的优势资源转化为整体竞争力,从而打造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文体旅产业链,推动辽宁文体旅产业的全面升级和持续发展。

  (四)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团队

  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团队,夯实文体旅产业的人才基础,需要从教育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优化等多方面努力,形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高校增设文体旅产业相关的数字科技应用课程,如智慧旅游、体育智能化运营等,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兼具体育、旅游、科技等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鼓励高校与文体旅企业联合开展项目实训与技术攻关,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辽宁文体旅产业的发展输送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4]。三是相关部门需要做好人才调控计划,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力度,通过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吸引国内外文体旅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特别是具备全球视野和尖端技术能力的领军人物[5]。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促进人才资源在辽宁文体旅产业的集聚,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团队的壮大与成果转化。

  四、结语

  数字经济赋能不仅是推动辽宁文体旅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还是实现辽宁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化数字科技与文体旅产业的融合,构建多元产业生态体系、强化辽宁文体旅产业研发投入、打造数字科技赋能的产业集群、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团队等策略的实施,辽宁省不仅能有效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还能提升文体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助力辽宁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文,谢翔,张小林.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4(11):1-7+28.

  [2]郭锦欢.湛江市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困境及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4):85-87.

  [3]蔡瑞林,黄铭晖,唐雨佳.常熟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南论坛,2022(1):73-77.

  [4]冯发才.数字经济驱动特色村寨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机理与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1):155-156+160.

  [5]王佳元.以数字经济赋能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J].新经济导刊,2024(10):46-51.

  基金项目:202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数字赋能视角下辽宁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L24CJY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智慧文旅、导游员培训、旅游文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