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杲迪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计算技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专利,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思维水平。本文旨在探讨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情境式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图表和图像时,能够准确解读其中的数学信息,提取关键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据此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情境式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授北京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用水情况,包括家庭人口数、全月用水量以及所缴纳的水费金额等,并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如:小明家三口人本月用水量19 吨,水费95 元;小刚家同样三口人,用水量却仅为8 吨,水费40 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表格里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能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精心、细致,确保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展阅读内容,厚植数学文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问题或趣题作为阅读材料。例如,在教授“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问题诞生的历史背景,并发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头和脚的数量关系,然后尝试利用不同方法来解决。
总之,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通过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