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5-03-14 15:50

  文_ 李淑霞

  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发布和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等要求,对教学发挥着明确的指引作用。

  围绕核心素养,丰富教学内容。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要使核心素养落地,体现出课程的教育价值,就必然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其中,合理选择和科学统整教学内容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而合理选择和科学统整教学内容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深入领会培育核心素养的意义,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精准把握教材内容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首先,要紧扣核心素养的培育,放大格局,注重多视角、多层面选择多形式的教学内容;其次,要突出学科教育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提高站位,关注时代发展,及时补充反映国家重大实践成果和理论创新成果的有关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再次,要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着眼实际,遵循教育规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鲜活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最后,要根据整体教学设计要求,理清逻辑,将选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处理,科学统整。在内容选择和处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四点:求准——促进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求新——提升核心素养培育的层次;求真——增强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求精——加强核心素养培育的效力。

  聚焦核心素养,注重教学实践。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活动,既是课堂教和学的方式,也是教学向课外延伸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合作探究、问题解决、时政热点分析、社会热点辩论、情境体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观点的理解,促进其思想认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增强实践性活动的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践活动意义的提炼和引导,注重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学生关心的校园生活、社会热点、时政新闻等转变为教学资源,积极挖掘其中蕴含核心素养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融入教材知识、融合教学目标,用超越知识、超越教材的“大课堂”提升学生“行”的自觉。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