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探讨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探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9 19:11
胡丽云
(隆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邢台 055350)
摘 要:本文以食品质量安全这一既关系民生,又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议题为对象,系统地探讨了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剖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背后原因,同时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技术手段升级、监管模式创新以及社会共治等多维度提出优化建议,最终旨在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改进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探讨
食品质量安全在社会健康稳定层面占据着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性地位,却因近年来频繁涌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致使公众对食品行业的信赖遭受极大削弱。因此,对当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形、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举措展开探究,旨在为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提供参考依据。
1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1.1 维护公众健康
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与活动的关键物质基础。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为维护公众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的重要保障,其安全性决定公众健康水平。长期摄入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有害物质,不仅会引发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反应,还可能导致慢性病甚至致癌。与此同时,食品安全对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意义重大,孕妇食用劣质食品可能致使胎儿发育异常,儿童长期摄入劣质食品容易影响智力发育,老年人更易遭受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
1.2 促进经济发展
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食品安全不仅属于健康范畴,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其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稳定推动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强化食品安全监督能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安全的食品生产体系可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1]。
1.3 维护社会稳定
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食品安全事件极易引发公众恐慌,进而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信任度,如“地沟油”事件致使公众对餐饮行业普遍不信任。公众对食品行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信任的削弱会影响社会治理能力,而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建立透明、公正、高效的监管体系是恢复公众信任的重要手段。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索,若处理不当,存在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潜在风险,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及时披露信息、追责问责、严惩违法行为能够有效化解公众的不满情绪,重新树立信心,维护社会稳定。
2 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2.1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我国目前已构建起相对完备的食品安全法规制度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地区尤其是基层农村和偏远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任务繁重,而基层监管部门编制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导致食品安全执法队伍人员配备不足,执法力量薄弱,使得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存在漏洞,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同时,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程序不严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如部分地区执法随意、处罚标准不一或处罚力度过轻,无法形成有效震慑,某些食品企业因违法成本低多次违规生产;加之现行法律法规在涉及食品安全的多个部门间可能存在分工不明或职责重叠问题,致使部门间信息不畅、监管职责划分模糊,出现监管真空或重复执法现象,致使法规的威慑力和实际效能不足。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规范执法行为、优化部门协作机制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2.2 监管技术应用不均衡
经济发达地区已将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追溯系统与动态监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严重滞后,部分地区仍依赖人工采样进行食品检测,极度缺乏自动化监测设备,这不仅降低监管效率,还因技术手段匮乏、检测能力不足,致使食品安全风险难以被及时察觉与处置。同时,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推进迟缓,部分地区监管部门未能有效整合食品安全相关数据资源,信息孤岛问题突出,如某地就因食品溯源系统建设滞后,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无法追溯源头,延误了问题产品的召回与处理。尽管先进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蕴含巨大潜力,但其推广应用面临诸多阻碍,技术成本高昂使基层监管部门难以承受,且缺乏培训支持,导致监管人员对新技术掌握不足,这使得技术创新红利难以充分释放[2]。
2.3 监管资源配置不均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城乡间监管能力差异显著、基层检测能力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尤为明显。城市地区因食品消费市场更大、监管需求更强,往往配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而农村地区因食品生产分散、监管成本高,监管资源投入不足,出现监管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无监管的情况,体现出城乡监管的巨大差异。同时,许多基层监管部门普遍面临设备、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缺乏基本的检测实验室,即便拥有相关设备也因资金短缺无法定期更新或维护,导致基层检测能力薄弱。此外,基层工作环境欠佳、薪酬待遇不高,致使难以招引和留存高水平人才,使得众多基层监管单位人员在食品检测、风险评估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无力承担复杂的监管任务,凸显出人才短缺问题。
2.4 社会共治意识薄弱
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违法成本较低且企业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自身食品安全责任,从而致使食品生产环节违法添加、偷工减料等现象频发,在流通环节则表现为伪劣产品泛滥、假冒品牌问题突出;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与监督者,由于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有限,举报渠道复杂、流程烦琐,其维权和监督意识较为薄弱,面对问题食品时往往选择忍耐。而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等社会组织,其食品安全监督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也不够健全,因此在推动食品安全透明化以及监督工作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3 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得以稳固开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一坚实支撑,其优化工作应从完善法规与强化执法这两个关键方面同步推进。在完善法规层面,需设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修订相关法规,以维系法律的时效性与科学性,同时进一步细化各监管部门、企业及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特别是清晰界定违法行为的惩戒标准与责任追究机制。例如,参照规范,对故意违规的企业和责任人予以更严苛的经济处罚与法律制裁,大幅提高其违法成本。在强化执法方面,鉴于食品安全监管涵盖农业、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建立统一协调的联合执法机制至关重要,以此避免因分工不明确导致监管真空或多头管理的情况。此外,应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增设快速追责程序,以此确保执法的高效性,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迅速查处违法企业,从而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成功营造出强大的震慑氛围[3]。
3.2 提升监管技术水平
在现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需要充分运用前沿科技来强化检测效能。①通过前沿科技手段搭建专用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大数据平台,汇总融合食品从生产、流转至销售全流程的数据,进而打造完整监管链条。基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推广其在食品追溯管理的应用,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目标,让消费者能够查询食品从源头到终端销售的全过程,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如沃尔玛借区块链实现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增强食品信息透明度与消费者信任。②通过着重为基层监管部门,尤其是偏远及农村地区机构配备先进食品检测设备,常态化举办专业培训活动提升检测人员业务技能,确保检测数据精确权威,并联合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设立针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专项培训项目等方式,强化检测能力,筑牢基层监管根基。
3.3 优化监管模式
科学的监管模式作为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核心要素,以风险管理和智慧监管为两大着力点,构建起更为精准且高效的监管体系。①在风险管理维度,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针对食品生产链条中的高风险环节、重点产品以及问题多发区域,如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冷链食品这类重点品类开展常态化抽检,以此强化监管力度,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食品安全风险数据库,定期更新风险清单,为监管部门实施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指引。②在智慧监管维度,将食品安全监管内容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开发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以及预警功能的智能监管平台,大力推广无人机巡查、自动化检测设备等新兴技术,从而实现对生产加工环节的实时监控与精准治理。例如,深圳市借助该智能监管平台达成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风险分析,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率,并通过对监管模式的优化,切实有效地提升了监管资源的利用效率[4]。
3.4 强化社会共治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项仅凭政府之力难以全面覆盖各环节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充分汇聚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具体而言,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法规普及行动强化企业守法与自律意识,对积极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资金资助等政策奖励,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优质企业名单树立行业典范,从而引导更多企业重视食品安全管控、提升责任担当。通过打造便捷高效的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推动问题食品的快速处理,并借助科普活动与新媒体传播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储备和维权意识,如2022 年某地区举办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有效提升公众对假冒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极大地增强社会监督力度和公众参与积极性。政府还应支持非政府组织、专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监督和科普宣传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并倡导社会组织参与监督,营造公众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最终,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公众及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治理架构,极大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多维度升级,扎实保障食品安全[5]。
4 结语
事关民生与发展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各方在未来发展中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大力推动社会共治机制的建设以及注重与国际接轨等方式,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只有构建起系统化、科学化的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进而推动社会健康发展和经济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佳. 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J].现代食品,2018(2):36-37.
[2] 陆宗允. 浅谈农贸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J]. 中国周刊,2020(8):333.
[3] 李云平. 如何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探究[J]. 饮食科学,2019(18):4.
[4] 公玲玲.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及监督工作高效策略研究[J]. 现代食品,2023(14):134-136.
[5] 陈雄. 探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监督工作要点[J].福建质量管理,2020(16):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