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追溯体系,标准统一,全产业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9 19:12
王生娥,张 静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陕西延安 717600)
摘 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追溯标准不统一、全产业链追溯建设不健全、追溯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和追溯监管制度与能力不足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追溯主体参与积极性和强化追溯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的优化对策,以期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标准统一;全产业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追溯体系作为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控、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1]。然而,在实践中,追溯体系建设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参考。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2002 年起,我国开始系统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制度建设和法规支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技术应用与平台建设方面,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运行良好,目前已有29 万多家生产经营主体在平台注册,全国累计实施追溯管理的主体规模超过50 万家[2]。从地方实践来看,我国已有20 个省市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追溯平台,许多地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金溪县将生猪定点屠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现场实时监控信息连接物联网追溯网络,全县62 家重点监管对象已纳入追溯平台管理[3]。在市场主体参与方面,大型商超和电商企业,如沃尔玛、京东等纷纷建立内部追溯系统,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也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了追溯平台。同时,为推动追溯体系建设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各地积极探索追溯信息与产品准入挂钩机制,通过扫码入市或索取追溯凭证等方式,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发展格局,但在标准统一、全链条追溯、主体参与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追溯标准体系不统一导致系统对接困难
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追溯标准体系不统一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追溯信息标准不统一。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追溯标准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采集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不同追溯平台对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记录的采集要求不一致[4];在农产品检验检测环节,各地对检测项目、检测频次等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导致追溯信息难以实现互认共享。②追溯编码标准不统一。目前,不同地区和不同追溯平台普遍采用自定义的追溯码编制规则,缺乏统一的农产品追溯标识体系。部分地区和企业为了突出地方特色或品牌标识,在追溯码设计上创新,这不仅造成了追溯码的重复建设,增加了系统运行成本,还导致追溯信息难以在不同平台间实现互联互通,影响了追溯体系的整体效果。
2.2 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产业链覆盖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关键环节追溯链条断裂。在农产品生产环节,虽然建立了产地准出和合格证制度,但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后,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产地信息往往在批发、运输等环节出现断层。特别是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由于经营主体众多,农产品在分拣、分装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遗失,导致产品来源难以追溯,质量安全责任难以落实[5]。②多环节信息采集缺失。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而在加工、储存等环节的信息采集普遍不足。例如,在农产品储藏环节,缺乏对储存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记录;在运输环节,对运输工具、时间等关键信息的采集不完整;在加工环节,对加工工艺、添加剂使用等重要信息的记录不规范。这种信息采集的不完整性导致无法全面掌握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况,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
2.3 追溯主体参与积极性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追溯成本收益不平衡。对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而言,实施追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硬件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人员的培训等。然而,由于消费者对追溯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够高,追溯产品难以获得明显的市场溢价,导致企业投入与收益严重不匹配[6]。②追溯能力建设不足。大多数中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对追溯系统的操作和维护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在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不熟练,无法准确记录和及时上传追溯信息。
2.4 追溯监管制度与能力不足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工作中,存在监管制度不完善和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追溯监管制度执行力不足。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缺乏强制性的法律约束,追溯管理主要依靠企业自愿参与。虽然已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部分企业参与性不高。例如,有的企业只是在形式上建立追溯系统,实际上并未严格执行追溯信息的采集和更新,造成追溯数据失真等问题。②追溯监管技术能力薄弱。监管部门在追溯信息的采集、验证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监管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特别是在基层监管机构,由于人员编制有限、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追溯信息中的异常情况。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化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
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①建立统一的追溯信息采集标准。由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采集标准,明确规定不同环节必须采集的核心信息项目。例如,在生产环节,统一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的采集要求,包括使用时间等关键信息;在检验检测环节,统一规定必检项目等技术规范,确保各地区、各平台采集的追溯信息具有可比性和互认性。②构建统一的追溯编码体系。制订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追溯码编制规则,建立统一的编码标准和识别体系。在保留地方特色和品牌标识的基础上,规范追溯码的结构和格式,统一编码规则,实现追溯码的唯一性和互认性。同时,建立追溯码备案管理制度,避免重复建设和标识混乱,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促进不同平台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3.2 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建立全程信息传递机制。在农产品流通的各个关键环节建立信息传递“接力站”,确保追溯信息能够完整传递。例如,在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点,要求经营者在农产品分拣、分装过程中保持追溯信息的完整性,通过扫码等方式记录和传递追溯信息;在农产品运输环节,引入智能物流系统,实时记录运输车辆、路径和环境参数,确保产品流向可追踪。②完善多环节信息采集体系。针对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等重点环节,建立完整的信息采集规范。例如,在储藏环节,安装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储存环境参数;在加工环节,建立严格的加工工艺和添加剂使用记录制度;在运输环节,采用GPS 定位和温控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3.3 提高追溯主体参与积极性
为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管理的积极性,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建立多元化的激励补贴机制。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生产经营主体给予硬件设备购置、系统开发维护等方面的补贴支持。同时,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参与追溯的成本压力。建立追溯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引导大型商超、学校食堂等优先采购有追溯标识的农产品,提高追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②加强追溯能力培育。针对中小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系统化的追溯技术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对追溯系统的操作能力。设立技术服务站,为企业提供追溯系统使用、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组织开展追溯技术示范和经验交流活动,树立典型案例,通过示范带动提高企业参与追溯的意愿。
3.4 强化追溯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
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监管效能,建议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完善追溯监管法律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纳入法律框架,明确规定生产经营主体的追溯义务和法律责任。建立健全追溯信息失信惩戒机制,对弄虚作假、应付检查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如列入黑名单、限制市场准入等,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制订追溯信息真实性核查制度,定期开展追溯信息核查工作,确保追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②提升追溯监管技术能力。加大监管技术装备投入,配备先进的追溯信息采集和分析设备,提高监管效率。加强监管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其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推广应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的追溯监管平台,实现对追溯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分析和风险预警。
4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标准统一、全链条追溯、主体参与和监管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要全面提升追溯体系的运行效能,必须着力完善追溯标准体系,健全全产业链追溯机制,提高主体参与积极性,强化监管制度与能力建设。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构建标准统一、链条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佚名. 建立全程可追溯体系 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控[N]. 中国食品安全报,2024-12-31(C02).
[2] 赵雅雯, 李绍稳.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信追溯体系构建与建议[J/OL].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1-8[2025-01-08].https://doi.org/10.13304/j.nykjdb.2023.0453.
[3] 胡雯, 黄季焜, 陈富桥, 等.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实践、挑战与建议[J]. 农业经济问题,2024(5):33-47.
[4] 李亚琼, 窦全军, 朱翠荣.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其经济应用[J]. 农机市场,2024(5):64-66.
[5] 李墨霞.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0):12-15.
[6] 杨东霞. 落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几点思考[J]. 中国发展观察,2022(11):118-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