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及追溯体系建设策略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信息技术
  • 发布时间:2025-03-29 19:19

  张建华,黄金平

  (澧县农业农村局,湖南常德 4155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养殖业面临的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明确了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是保障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其可以有效追踪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提升监管透明度和效率。为此,建议相关部门建立追溯体系标准、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对养殖户的培训等,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养殖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信息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养殖业涉及的环节众多且复杂,从饲料、药物使用到加工、运输,每一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食品的安全性。然而,由于监管力量的不足和信息流通的不畅,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给公众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追踪与管理,能够有效增强食品安全的透明度,提高监管效率,进而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探讨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1 建设养殖业源性食品追溯体系的重要性

  1.1 保障消费者权益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养殖业源性食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不仅决定着消费者日常饮食的安全性,也会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提升,市场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透明性要求也日益增强。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精确记录和实时更新食品的来源、加工、运输等环节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自己所购买食品的生产过程和安全状况,从而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信任,也为其权益的维护提供了保障。在追溯体系的应用过程中,消费者可以追踪食品的生产背景,了解是否存在不合格问题,如药物残留、饲料污染等,进而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

  1.2 提高监管效率

  食品追溯体系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传统的人力监管模式往往存在信息滞后、存在监管盲区以及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而追溯体系通过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和信息共享,能够使政府部门实现精准性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监管机制,有利于实时获取和监控食品的流通过程,及时识别和追溯安全隐患。这不仅可以大大提升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效率,还能减小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件,追溯体系可以迅速提供相关信息,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召回问题产品,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此外,追溯体系还能促进监管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帮助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3 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关注生产效率和市场需求,更应注重食品安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健全的食品追溯体系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追溯体系能够为养殖业提供透明的生产过程记录,确保养殖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1]。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养殖企业优化生产管理,规范养殖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②追溯体系有助于养殖业相关企业建立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动行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在全球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可持续、环保和健康的食品有着更强的需求,追溯体系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满足这种需求,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2 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2.1 养殖环节的安全问题

  在养殖环节,诸多因素威胁着养殖业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①饲料质量问题。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选用劣质原料,或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导致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影响动物生长发育。②兽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养殖户为追求养殖效益,在动物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不遵循兽药使用规范,超剂量、超范围使用兽药,甚至违规使用禁用兽药[2]。还有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违规添加激素,以促进动物快速生长,这种行为不仅导致动物体内药物残留超标,还会促使耐药菌的产生,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潜在风险。③养殖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养殖场内卫生条件差,动物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容易滋生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增加动物患病概率,这些病原体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2 加工环节的安全问题

  加工环节同样存在诸多影响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的隐患。一些小型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加工设备简陋陈旧,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加工的卫生和质量要求。这些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零部件磨损严重,难以彻底清洁和消毒,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二次污染[3]。此外,部分加工企业为改善产品外观、延长保质期或降低成本,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在肉类加工中违规添加亚硝酸盐,虽然亚硝酸盐可以使肉类色泽鲜艳,延长其保质期,但过量使用会在人体内转化为亚硝胺,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2.3 运输储存环节的安全问题

  在运输储存环节,温度控制不够严格是影响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养殖业源性食品,如肉类、奶制品等,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运输和储存,以保证其品质和安全性。然而,部分运输企业为节省成本,未配备专业的温控设备,或在运输过程中未能严格控制温度,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例如,在夏季,鲜奶运输途中温度升高,细菌会快速繁殖,导致鲜奶变质,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问题。此外,许多仓库没有按照食品储存要求进行分区管理,不同种类、不同保质期的产品混放,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同时,仓库的温湿度调控设备不完善,无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精准调控。例如,若将干货类养殖产品储存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则会导致产品受潮发霉,产生霉菌毒素,危害人体健康。部分仓库存在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的现象,如将养殖产品与农药、化肥等存放在同一仓库,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挥发或渗漏,污染养殖产品,影响食品安全。

  3 对策意见

  3.1 明确追溯标准

  在促进养殖业源性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中,明确追溯标准是首要任务。①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调研行业现状,充分考量养殖、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细致全面的追溯标准。标准需涵盖从养殖源头的种苗来源、饲料兽药使用,到加工环节的工艺流程、添加剂使用,再到运输储存的环境条件等关键信息。②统一追溯信息内容,确保各环节记录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且应具有关联性。规范信息格式,采用标准化的数据结构,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③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无缝对接,打破信息孤岛,让消费者、监管部门和企业都随时获取和查询追溯信息。

  3.2 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为实现对养殖业源性食品的有效监管,政府有关部门需大力推动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①积极引入物联网技术,在养殖设备、加工生产线、运输车辆和仓储设施中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食品在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宜的环境中[4]。②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追溯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为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分析饲料兽药使用数据和动物生长状况,预测可能出现的药物残留问题。此外,还要借助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强消费者对追溯体系的信任。③整合各类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养殖、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全链条的食品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方位、实时监控。

  3.3 组织培训

  养殖户作为养殖业源性食品的源头生产者,确保其参与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至关重要。①相关部门应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养殖规模和养殖种类的养殖户,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追溯操作流程、信息记录要求等,以提升养殖户对追溯体系的认识和理解。②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养殖场,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帮助养殖户掌握追溯信息的采集和上传方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追溯体系建设且表现优秀的养殖户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发养殖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③建立养殖户交流平台,促进养殖户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追溯体系建设在养殖环节的有效实施。

  3.4 加强监督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养殖业源性食品追溯体系的监督管理,确保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①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定期对养殖业源性食品的追溯体系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对养殖、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定期抽查,确保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合规性[6]。有关部门还应建立追溯信息的数据库,对所有参与追溯体系的主体进行注册和备案,确保能轻松追溯到源头,形成完备的信息链条。②加强对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应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和信息技术培训,确保基层养殖户能够顺利接入追溯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还应严格惩处违反追溯体系规定的行为,对故意篡改、隐瞒追溯信息的企业进行处罚,强化追溯体系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确保追溯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是保障养殖业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途径。通过明确追溯标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组织专业培训以及加强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食品追溯的透明度与监管效率,从而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追溯体系将不断完善,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推动养殖业向更高水平、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全社会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萌, 沈鑫琪, 乔娟. 食品可追溯体系对养殖户用药行为的影响: 对信息传递、政策情境机制的检验[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21(4):168-178.

  [2] 刘青山. 养殖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8):87.

  [3] 张媛媛, 程丽丽.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J]. 现代食品,2024(12):155-157.

  [4] 林民山, 林宗英. 物联网技术在鸡肉产品可追溯体系中的应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6):79-82.

  [5] 李宗泰, 李玉红. 养殖户落实生猪可追溯制度激励机制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20,35(1):111-116.

  [6] 刘芳. 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的实践发展与制度完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1,43(3):62-6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