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人口、工程师、延迟满足是中国经济三大要素红利

  • 来源:新财富
  • 关键字:人口,工程师,延迟
  • 发布时间:2025-03-30 11:29

  郭磊/ 文

  中国经济依然有三大要素红利。一是存量人口红利,中国有14亿人口,一个省的人口就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很多商业模式很容易成立。二是工程师红利,我们有2.5亿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每年新增加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这可为企业提供越来越高的研发密度。三是延迟满足红利,中国人很勤奋,基本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小目标,把投入放在现在,更多享乐放在未来,支撑了中国比较高的资本形成速度。这三点是我们的要素优势。

  理论上,我们应该利用存量人口红利做大消费和服务业;利用工程师红利做大技术类行业;利用延迟满足红利保持再投资速度优势。这三个要素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时,增长就具备广谱性,中国名义GDP增速将更为充分和均衡。从现实来看,高储蓄率带来高资本形成密度和低ROE,微观主体对于名义GDP增速也具有较高的依赖和敏感度。

  过去三年名义增长的约束因素之一是服务业(2020年起)、建筑业(地产为2022年起,地方基建为2023年起)的先后调整,它导致增长的广谱性有所下降。制造业景气度较高但很难单独支撑。从就业角度来看,制造业对应1亿多人口的就业,而服务业与建筑业对应4亿―5亿人口的就业,增长广谱性不足会对居民部门就业和收入形成约束。这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

  这一轮的政策切入点非常准确,可以总结为三点,房地产、消费、广义社融(增量信贷和增量财政),这三个切入点一则有助于弥补目前经济的短板;二则,也是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带动建筑业,消费带动服务业,广义社融带动建筑业和一般制造业,这有助于显著提升增长的广谱性。

  2025 年GDP目标大概率继续围绕5%左右的增速。其中,外需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或压力,需要内需对冲。消费大概率会好于2024 年,2025年促消费扩内需是九大经济工作重点之首,应该还会继续有政策红利;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延续负增长,但降幅估计有所缩窄;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的政策导向下,狭义基建增速应该会有所回升。

  在外需减速背景下,要维持产能利用率,避免PPI再度收缩,除需求扩张外,应该还有比较大概率更系统性推进供给端优化。这就是目前政策强调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除了约束产能之外,政策正在推动的新一轮并购重组亦是供给优化、提升产业集中度的方式;土地和房屋收储是建筑业领域的供给收缩。

  从2024年PPI下行的驱动领域较为集中、七大行业对PPI下行的贡献度为86%的特征看,定向化解通胀中枢偏低的问题具备条件。在需求扩张伴随供给收缩的背景下,名义GDP年度增速有望修复至5%―5.5%的水平,对应通胀中枢依然偏低但初步好转。

  经济基本面的边际变化会影响主要资产。从房地产来看,过去几年,随着价格的调整,百城租金收益率相对于长期限利率,比如30年国债收益率已回到一个正的溢价。这意味着长周期的房地产调整尚未完全到位,但已有明显进展;从短周期来看,租金收益率已高于5年期定存利率,这可能是地产量价企稳的基础。

  从利率来看,目前利率交易对名义增长短期压力的定价似乎相对充分。利率持续在低位徘徊,应与2025年或有外部经贸环境冲击在影响上的不确定性有关,同时预定价了一定的降息降准;如果相关线索落地,则需关注定价赔率不足以及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升温的影响。

  关于权益类资产,名义GDP中枢历来是一个关键。2024 年三季度末以来的定价修复,本质是在政策改变增长预期的背景下,A股从折价重回正常化的过程,四大启动因素类似2019年初。2005―2019年中国名义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8% ;至2019 年底,Wind全A指数复合收益率回升至12.2%,折价重新拉平。2020―2024年名义GDP年均复合增长率预期为5.8%,至2024年11 月底Wind全A复合收益率回升至3.5%。2019年那轮牛市能够延续至2021年底,关键在于总量和结构上两个重要的“接续”条件。本轮能否形成类似“接续”,较为关键。本轮存在两个潜在接续因素,一是名义GDP处于低点;二是消费处于低点。如果未来两年我们能够推动名义GDP增速重新回升至5%以上,以及把消费重新拉回到名义GDP水平,这两个线索一个影响结构、一个影响总量,堪比2021年的名义GDP扩张和双碳经济启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