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对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

  • 来源:中国商人
  • 关键字:企业,财务,数字化
  • 发布时间:2025-05-23 15:08

  文/管宏斌 宁波世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对风险管控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数字化转型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还体现在传统财务风险识别路径的改变上。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影响机制,提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优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影响风险管控的因素和途径

  数据挖掘与分析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与传统财务数据处理方法相比,基于数字技术的数据挖掘能从海量信息中挖掘出与财务风险有关联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与整合,从而帮助财务管理人员识别和防范财务风险。因此,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能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复杂的数字环境颠覆了传统财务风险识别路径。传统财务风险识别主要以人工分析为主,并且部分风险是通过人工分析事后数据进行应对,这种风险识别路径较为被动,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风险识别路径的弊端日益凸显,企业纷纷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财务风险管控模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财务风险识别的全面覆盖与实时响应,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财务风险识别方式。

  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若利用得当可以大幅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时效性和前瞻性。然而,从实践层面观察,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与数字化的融合尚不紧密,数字化场景的应用尚显肤浅,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管控面临重重挑战与困境。

  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薄弱。面对数字化背景下财务风险复杂多变的特点,部分企业存在财务风险管控意识薄弱的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对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深入,财务管理人员过度依赖传统风险管控手段,忽视数字化背景下风险形态与管控方法的根本变革,未能认识到数字技术在其中的核心价值,这阻碍了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进程;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财务风险管控的价值,但在实践中缺乏对财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指引,导致企业员工对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财务风险管控关键内容认识不足,特别是跨部门间的交流存在障碍,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管控流程体系缺失。数字化背景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内容。当前阶段,部分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流程体系尚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流程不具有系统性,这既使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失去了流程上的支撑,又导致风险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晰,难以实施有效监管,最终致使财务风险管控流于形式;财务风险管控内部协同机制缺失,跨部门协同的缺失将导致财务风险管控所需的关键数据难以及时获取,进而引发管控的滞后性,增加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保障体系不足,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数字化转型中虽然引进了大量的软硬件设备,可是与之对应的组织体系、人才体系等保障体系却没有进行有效搭建,无法满足数字化背景下财务风险管控的需要。

  财务风险管控数据整合不足。当前阶段,部分企业在财务数据整合方面仍存在短板。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中,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内部链接系统,能对企业内外部财务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受质量管控不利影响,部分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进而削弱了其在财务风险管控中的支持作用。部分企业数据整合过程存在滞后,导致数据重复、遗失等问题频发,严重阻碍了财务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此外,企业获取的财务相关数据存在碎片化问题,并且获取的数据在格式上较为混乱,难以形成统一的、可有效比较的格式数据,这可能影响到财务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部分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中存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这一方面体现在指标体系不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企业在制定预警指标体系时,主要关注财务相关指标,却忽视了大财务视角下的其他综合指标,如行业发展、外部宏观环境等不易量化的因素,导致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存在局限性。数字技术虽然能为强化财务风险管控水平提供契机,但具体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定还是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这是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心所在。同时,数字化背景下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是不易量化的、非线性的,但部分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线性量化指标,严重影响了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优化策略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这也对财务风险管控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现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困境,文章提出以下财务风险管控优化策略。

  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数字化管理意识。思想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强化企业财务风险数字化管理意识,要从企业文化、培训提升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营造出全员财务风险管控的新环境。例如,企业领导层应充分认识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营造数字企业文化氛围,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同时,应将基于数字化技术的财务风险管控纳入绩效管理体系之中,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员工形成数字化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以提高企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企业要深化数字技术在财务风险管控培训中的应用,以此增强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最后,企业还要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传统财务人员在数字技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上都存在不足,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引进来”的方式来强化人才队伍。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在行业领域内,尤其是在标杆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进行人才挖掘,更应专注于发掘具备数字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这样的策略,企业能够有效提升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流程再造,健全财务风险数字化管控机制。数字化背景下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控流程再造有利于打破传统财务风险管控流程的局限性,基于数字化底层逻辑来健全财务风险管控流程,在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效率的同时,也能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水平。企业要在财务风险管控中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以提高风险管控流程的智能化与信息共享水平。传统财务风险管控流程存在冗余、低效的劣势,并且流程节点主要聚焦在财务部门,跨部门沟通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企业在财务数字化转型中要积极融入数字技术,对企业内部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化挖掘、分析和整合,避免传统财务流程中信息冗余的问题。同时,企业要健全数字化平台体系,实现财务信息的充分共享,从而为财务风险管控夯实基础。企业要基于业务流程进行财务流程再造,实现“多管齐下”的流程体系。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建模,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重塑流程体系,利用数字技术的高效、精准等特点来实现多流程的同时运行,并明确不同业务流程节点的责任人,落实流程运行中的主体责任,从而提升财务风险管控时效。最后,要健全财务风险管控保障体系。企业在推进流程再造时,要不断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营造全员积极参与财务风险管控的积极氛围。

  加强数据整合,提供决策支持。在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据整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控水平。因此,企业亟须强化数据整合能力,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一方面,企业要健全数据集成系统。面对不同格式、类型的信息,企业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类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整合,成立相应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类数据集成系统,确保数据整合、企业运营和业务深度融合,从而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同时也为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外部数据链建设。企业要搭建内部数据链与外部数据链交流、整合的入口,实现内外部数据的深度交互,从而通过内外部协同创造更大价值。企业通过常态化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沟通,不仅能提升数据的多样性和真实性,还有利于实现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整合,从而为财务风险管控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源,提升财务风险管控的前瞻性和时效性。

  完善指标体系,确保动态生成。数字化背景下面对实时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要进行实时、动态预警,而预警指标体系是否健全是决定预警时效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保动态生成。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要立足大财务视角,运用数据建模工具,紧密贴合企业内外部实际,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既要包括传统财务指标,也要包括与财务风险相关的非财务指标;既要包括结构化的线性量化指标,也要包括不易量化的非结构化指标,从而提升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定期复盘分析,对各项指标阈值进行动态调整,从而保证阈值设定的合理性。

  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新业态、新风险层出不穷。为此,企业要实时监测内外部环境,灵活调整指标阈值,确保预警体系的动态生成,进而实现财务风险预警的与时俱进,保障管控的动态性和精准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