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洲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3至5年时间努力培育科学教育实验校、造就“小科学家”“小工程师”群体,打造一批有辨识度的科学教育特色品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强调,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更加完善。我校以有关政策文件为依据,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为抓手,着力激活科学教育新生态。
课程体系重构:提升科学素养的系统化路径
我校构建“少年科学院”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整合与跨学科融合,形成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构建层级化课程平台。“少年科学院”将分散的科学教育活动整合为结构化课程体系,主要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板块:必修部分(科普阅读、探究学习、研学体验、科学实验)覆盖基础科学素养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配套七至九年级校本材料;选修部分(科创实践)聚焦有创新潜力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培育支持。
打造“1+N”跨学科课程矩阵。以初中科学课程为核心,联动数学、历史等学科及五大特色课程,构建多维融合的课程生态。数学课程重在强化逻辑思维与建模能力,培养科学问题量化分析素养;历史课程重在通过科学史事件与科学家精神学习,厘清知识发展脉络,激发探索志趣;科普阅读重在通过主题书单与深度阅读,拓宽科学认知边界,培育理性探究精神;探究学习活动重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跨学科课题(如七年级《岩石类型调查》《照亮小黑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习,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研学体验重在对接科普基地、科研机构等校外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实现科学实践场景化体验;科技活动重在依托竞赛、工作坊等载体,强化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训练;设计制作重在倡导“做中学”,通过创意物化培养工程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科学实验重在整合课堂实验资源,开放实验室预约机制,推动实验探究常态化。
拓展科学教育场域。该课程体系突破学校的边界,将科学教育延伸至校外实践场域,形成“校内课程奠基—校外研学拓展—实践创新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科学观念、思维方法、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培育的转化,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搭建立体化成长平台。
教育资源整合:拓展科学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积极探索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路径,通过汇聚多元导师力量、联动专业课程基地,构建开放共享的科学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拓展科学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汇聚多元导师资源。学校实施“导师力量加法计划”,广泛吸纳区域内科技工作者、专家学者及家长群体,组建专业化导师团队。学校定期邀请中科院科学家、温州市国科研究院专家做专题讲座,邀请瓯越科普宣讲团、温州市青少年科教演讲团、市科协进校开展科普活动,为学生带来前沿科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拓宽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好奇心。
联动专业课程基地。学校着力推进“课程基地加法行动”,与科技馆、博物馆、科创园等校外机构深度合作,实现“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联动。一方面,温州市科普大篷车多次入校开展科学实验展演,将前沿科技带入校园;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前往科技馆、科普基地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与实践体验中深化科学认知。这种校内外资源的有机融合,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为学生创造沉浸式科学学习场景,切实提升了科学教育的实践深度与育人实效。
活动评价创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内驱力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突破传统以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局限,构建“小院士”晋级评价制度,以过程性记录与荣誉激励相结合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激活学生科学学习的内生动力。
以往单纯依靠期中考、期末考的总结性评价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此,学校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建立全程化评价机制。初一新生自动加入“少年科学院”,须完成每学期必修课程考核,部分学生可参与选修进阶学习,形成覆盖初中三年的系统化培养路径。每学年入学仪式上,学校会明确告知学生学习体系、结业标准及晋级流程。该荣誉称号实行层级进阶制,学生须在上一学期基础上申报,修满60学分方可参与评选,未通过则顺延至下学期。
制度设计中,学校注重差异化激励,“常规晋级+破格通道”双轨并行,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课程学习、活动参与被转化为学分积累,必修课程考核与选修项目实践共同构成晋级依据,让科学素养发展可量化、可追溯。同时,校级及以上科技竞赛获奖、优秀科技作品(小论文、小发明等)可以获得特殊奖励,低年级学生获奖可跨级晋升荣誉称号,九年级学生若在毕业学期获得相关奖项,可直接授予“小院士”称号;其他学生则需通过成果评审答辩,从“候选小院士”进阶为正式“小院士”。
融合过程性记录、荣誉激励与实践导向的评价创新,将零散的科学教育活动整合为连贯的成长旅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小院士”这一具象化荣誉符号,持续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内在驱动力,推动学习模式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深层转变。
【本文系2024年浙江省教研课题“农村初中‘少年科学院’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G20241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