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
- 来源:商业2.0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技,路径,研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8 11:00
陈波
在新时期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惠金融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发展。通过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在现代金融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普惠金融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新时期国内社会现代化建设、大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但同时还需要认识到,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迎来众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含金融科技自身所体现出来的局限性等。因此,本文将针对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促进新时期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普惠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科技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独特优势,成为推动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关键力量。普惠金融旨在实现金融服务的广泛覆盖和公平性,为偏远地区、农村及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为便捷、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然而,传统金融体系在覆盖范围和服务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这些群体的金融需求,形成显著的金融服务供需矛盾。金融科技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可以优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此外,智能客服系统、区块链跨境支付、云计算资源弹性扩展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不仅可以在现有基础之上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间、地域限制,还可以进一步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进而满足更多人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现实意义,分析此项工作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期待对相关工作开展起到一定借鉴和参考作用。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现实意义
一、拓宽金融服务范围,增强金融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更多的主体具有了普惠金融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而传统的普惠金融服务范围并不能满足相关主体的要求和需求。金融科技的加持可以显著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进而有效增强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例如,传统普惠金融在偏远地区及农村地区,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金融服务难以满足需求,服务范围也存在不足。但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普惠金融能够在现有基础之上打破地域限制,使金融服务的触角得以延伸到这些地区。其中,移动支付、在线贷款、数字保险等金融科技产品,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同时能降低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正是金融科技加持之下所形成的积极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普惠金融的包容性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优化客户体验
传统的普惠金融所形成的效果和作用之所以比较有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服务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对金融服务效率这一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并且优化客户的金融体验。传统金融服务往往依赖人工操作,流程烦琐,耗时较长。金融科技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手段,简化服务流程的同时还可以缩短交易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普惠金融的效率,让普惠金融机构服务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这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的发展根植于市场经济,以不同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载体,在金融科技加持之下,可以有效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同时还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服务范围也会随之扩大。目前来看,金融服务已经开始在支付结算、信贷融资、风险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深度也在不断深化,并且催生出一系列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还能够促进新时期金融市场的活跃和繁荣,由此可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良性金融发展循环,有效推动新时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虽然在多个层面带来较大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数据安全问题,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深入,大量敏感信息被收集和处理以及应用,相关的数据涵盖面广泛,包含金融用户的身份信息、交易记录、信用状况等关键且隐私的内容。然而,当前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却并未伴随金融科技发展逐渐完善,部分普惠金融机构中的数据安全防护水平比较低,不足以完全抵御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此外,部分金融机构在数据保护上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安全措施滞后于金融技术发展,导致数据泄露风险增加,甚至形成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后期有可能削弱用户对金融科技的信任,制约其在普惠金融中的广泛应用。
二、无序竞争情况相对明显
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各行各业在面临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行业内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这一点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对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制约。从金融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众多企业和机构涌入金融科技领域,市场竞争必然朝着愈发激烈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市场环境下,部分机构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策略、夸大宣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无序竞争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降低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抑制创新,阻碍金融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大数据算法滥用问题日趋严重
大数据算法在金融科技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对于新时期的普惠金融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大数据算法的滥用问题也日益严重。部分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商在风险评估、信贷决策等方面过度依赖算法,忽视人工审核的重要性,导致决策出现偏差,部分用户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这显然违背普惠金融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部分机构甚至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价格歧视、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和市场公平竞争。不难发现,大数据算法滥用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对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四、征信数据孤岛现象依旧存在
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征信数据孤岛现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不同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征信数据无法有效整合和共享,容易形成数据孤岛。这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降低信贷决策的准确性,还可能引发重复授信、过度借贷等问题,增加金融市场的风险。征信数据孤岛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效率较低,制约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一、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现代金融科技本身建立在数字经济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之上,因此,为促使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需要注重基础数据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这对于新时期金融科技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商不能停步不前,要继续加大在数据安全领域的投入,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提升金融科技的数据保护能力。此外,还需要注重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的流程与规范,确保数据在生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应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和第三方合作中的数据安全管理,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提升用户对金融科技的信任度,为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相关金融机构可以积极主动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有效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此外,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求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进而提升数据安全防护体系质量,为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
二、构建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无序的竞争环境不利于金融机构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整体的市场环境会形成不利影响。针对目前无序竞争情况,需构建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主导者,需要积极主动完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明确市场准入、业务规范、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要求,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为保障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的效果,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商之间建立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金融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服务质量,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市场效率低下。通过构建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金融科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能力。
三、规范大数据算法的应用
大数据算法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海量数据,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和需求,从而提供更精准的金融服务。然而,算法的不当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算法歧视和不公平决策,会损害消费者权益,影响普惠金融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因此,相关金融机构需要注重规范大数据算法的应用。一方面,建立大数据算法应用的监管框架,明确算法使用范围、决策流程和透明度要求,防止算法滥用导致的决策偏差和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加强算法模型的验证和评估,确保算法的准确性和公平性,推动金融机构和技术服务商之间建立算法共享和合作机制,促进算法技术的优化和升级。通过规范大数据算法应用,提升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增强用户对金融科技的信任感,为普惠金融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金融机构在使用算法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向客户解释算法的决策依据,确保客户了解其信贷申请被批准或拒绝的原因,并且建立相关审查制度,确保算法应用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这有助于提高算法的可信度,增强消费者对普惠金融服务的信任,促进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 .
四、消除征信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的存在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从而影响其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这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也使得一些有潜力的客户因为信息不完整无法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因此,相关金融机构需要消除征信数据孤岛,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之间实现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此外,还可以加强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升征信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推动征信数据的开放和应用,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风险评估手段,降低信贷决策的风险。通过消除征信数据孤岛,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优化信贷决策流程,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地方政府部门作为重要主导,可以牵头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格式标准,确保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和交换,并且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使金融机构能够方便地接入征信系统,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进而降低数据共享的技术难度和成本,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在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效率、促进金融创新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数据安全、无序竞争、大数据算法滥用及征信数据孤岛等问题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针对现存的诸多挑战,相关机构和部门需要通过强化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大数据算法应用及打破征信数据孤岛等有效路径,为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普惠金融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和广大民众。
参考文献
[1]马妍妮.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J]. 农业经济 , 2024(12):109-112.
[2]周园.关于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J].广东经济,2024(17):82-84.
[3]罗勇.人机交互信贷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J].银行家,2024(7):113-116.
[4]卜燕敏.浅析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商展经济, 2024(10):70-73.
[5]覃晨.数字技术助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23.
(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