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管理
- 来源:商业2.0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有资金,风险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8 11:12
赵新丰(宁波甬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基金管理人违规行为,提高国有资金投资效益。本文主要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管理进行讨论,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的风险来看,主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等风险。为减少上述风险,本文结合国有资金投资属性,提出有效的资金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完善管理人选拔标准、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全流程国有资金控制体系等方法,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有资金;风险管理
引言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时代性产业,在刺激市场经济活力及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创新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时间相对较短,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经济市场中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其中,国有资金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重要出资来源,是推动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有资金的出现体现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责,推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及创新,推动了私募股权行业发展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完善。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风险
信息不对称泛指交易双方各自拥有对方无法获取的与交易有关的私人信息。国有资金由政府出资交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人无法全面、及时、准确掌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情况和投资项目真实性,造成决策滞后、失误,面临资金挪用风险、投资目标偏离的风险。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具有固定投资属性,部分基金管理人在实际操作中因多种因素影响,并未按照协议中的约定进行投资,甚至出现恶意资金挪用的现象,如国有资金基金管理人向关联企业谋取私利,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存在安全风险,甚至面临国有资金无法按期回收的隐患。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以推动地方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为主,如国有资金未按协议约定使用,可能会导致国有资金投资目标偏离政府基金设立初衷,无法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难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二、委托代理风险
委托代理理论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拥有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往往导致道德风险产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拥有专业投资团队,可提高资金投资回报率,使国有资金投入更有潜力的项目,针对性、引导性地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产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资金投资风险进行分散。首先,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可能存在未依法备案、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私募基金管理人对资金流向的真实性重视程度不够,在国有资金管理方面缺乏严谨的流程和监督机制,对国有资金的流向把控不严格,对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带来潜在风险。其次,国有资金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不规范流向极易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一方面,不公平竞争可能会对其他合规运作的私募基金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不规范行为会削弱社会投资者对私募基金市场的信任,对私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风险管理的建议
为了加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使用管理、防范资金流向风险,有关部门应发挥管理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培训,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构建合理的信息披露机制,构建全流程国有资金控制体系。具体如下:
一、完善管理人员选拔标准,强化审计监督
政府应明确基金管理人的选拔标准,全面提高基金管理人准入门槛。在完善国有资金管理人选拔制度的基础上,优化与调整管理人选拔标准及规范,要求选用具有丰富经验、良好信誉及专业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发挥管理人在国有资金启动、控制、运营及风险管理中的优势,以此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安全。此外,应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管理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进行界定,规范基金管理人市场行为,定期对基金管理人业务活动、定投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基金管理人存在的违规行为,以此防范潜在风险。可通过强化审计监督,定期对国有资金参与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全面审计,对资金使用合规性、效益性及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整改措施,必要时可追回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
二、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监管机制,加强私募基金行业内部自我约束和规范。引入独立外部商业机构,形成多方制约、互相监督的平衡模式。此外,政府应加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投入后管理,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应完善有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的使用途径,对国有资金用途不符合规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对私募机构、基金管理人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如通过高额罚款、吊销从业资格、追究刑事责任等,增加国有资金使用违规成本,形成威慑力。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减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风险的重要途径,应要求私募基金定期、准确地对国有资金中的资金流向、投资项目等进行披露,规定基金管理人必须定期、准确、全面地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基金的运作情况、投资组合、财务状况等重要信息,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透明度,并使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监督。加大信息披露审核力度、监管力度,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虚假披露、隐瞒重要信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构建全流程国有资金控制体系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在投资阶段可能会产生三层委托代理关系,因委托人、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极易产生上述提出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在募资阶段,政府应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规避共谋风险现象发生,并加强投后风险管理,如引导基金可通过政策约束、投资计划条款约定实现控制。此外,针对引导基金无法按期设立或参股子基金未按约定开展投资业务时,应按照财政部相关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向基金管理机构下达强制且无责任退出通知,以此规避国有资金流失。
四、加大私募股权基金内部风险控制力度
为了有效降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风险,应加大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内部风险控制力度,识别存在的风险类型,结合不同风险类型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抗风险能力。
应加强对投资的跟踪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要对投资项目的各个流程进行约束,项目中所涉及的人员尽量不要与项目管理费用收取挂钩,可以将人员与项目实现后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挂钩,如果项目未能达到预期收益或者项目收益降低,应从相关人员其他奖金中扣除损失部分,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加强对项目实施企业的调查和监督管理,由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尽职调查,对项目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详细核实,保证调查的详细性和准确性。加强对项目企业的跟踪管理,可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入到项目企业岗位中,监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使用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如果发现资金无法支撑企业发展,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按照合同要求保证企业向着预期目标发展。
应实现投资工作标准化,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工作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投资工作需要,执行必要的强制程序,从而实现投资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投资项目协议应采取协议模板,对于投资项目相关细节进行充分研究和考虑,并在完成协议后由专业法务人员审核。标准化的投资流程,能够有效防范投资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操作风险。
制定激励约束措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对基金管理团队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优化,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够保证各方利益均衡,降低基金管理人员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在基本权益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基金管理人员才能作出客观决策,从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基于此,可借助股权激励、优化合同设计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限制基本投资类型,投资项目是否通过需要其他决策委员会成员进行投票表决,可降低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同时,限制单笔投资的额度,避免因为单笔投资失误造成严重的资金损失。
应优化内部控制制度,防范管理风险。对私募股权中的国有资金开展运营管理、内部控制和后台操作的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会造成资金大量损失。基于此,应注重构建完善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结合企业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确定内部风险控制目标,之后根据内部风险控制目标,寻找企业中风险规避薄弱的部门,执行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明确各个部门岗位职责,保证风险防范措施能够在实际中得到落实。建立完善的岗位制度,实现各个部门之间权力的互相制约,避免某个部门权力过大的情况,否则会增加内部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结合市场变化趋势对内部风险进行监测,结合监测结果做好风险防范,持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五、加大外部风险控制力度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加大外部风险控制力度,构建安全的外部投资环境,降低国有资金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对整个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提升行业整体门槛。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门槛较低,导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能力参差不齐,容易诱发多种投资风险,对投资者利益产生损害。监督管理部门要注重提升行业门槛,加强对相关人员的风险教育,要求基金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投资能力,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对投资不规范、能力较低的机构应立即进行淘汰,营造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
加大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力度,进而防范金融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应对风险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以提升自身应对能力,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企业可以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预测,关注宏观经济变化和波动,并对其进行预测,减少宏观经济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企业面临的经济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宏观经济运行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对宏观经济进行实时监测,所有监测数据由平台集中管理,企业相关部门可以在平台上获取相关数据。有准确的经济数据作为支撑,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经济风险。加大对行业和产业的研究,识别市场中潜在风险因素,从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企业可以根据相关需要成立行业产业研究部门,主要负责对行业和产业进行深度研究,了解行业产业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发展目标,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合适的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提前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规避。
结语
综上所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群体逐渐成熟,政府引导职能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需求矛盾愈发凸显,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的国有资金管理面临一系列风险。对此,本文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国有资金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讨论,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及建议。
参考文献
[1]田海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权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以 A产业基金为例[J].财会研究,2024(5):38-44+79.
[2]黄家禧.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交通企业管理,2024(3):13-15.
[3]王高平.国有私募股权基金投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H 股权投资项目为例[J].产权导刊,2024(5):66-69.
[4]戚晨.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轮值会长冯壮志 :私募基金价值发现与投资赋能功能日益凸显[N].经济导报 ,2024-04-12(5).
[5]周佳俊.私募股权基金在交通资产存量盘活及新增投放中的作用 [J].交通财会,2024(4):41-47+52.作者简介:赵新丰, 本科,研究方向为股权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