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攀雀 找女朋友先修毛坯房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中华攀雀,女朋友,毛坯房
  • 发布时间:2011-03-23 10:35
  中华攀雀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它们被称为鸟类建筑大师,是鸟类中的能工巧匠,筑巢技艺令人叫绝。

  中华攀雀的吊巢不需要任何支撑点,整个巢穴凌空系在树梢头,悠悠地在空中晃荡,令人不禁掩口呼险。

  雄鸟想要找到女朋友,先得修建一个“毛坯房”,等待雌鸟来检验。如果合格,它们会共同装饰、布置新房,然后才孵化育雏。

  攀雀,顾名思义,是一种擅长攀缘树干细枝的小型鸟类。在庞大的鸟类社会里,攀雀种类非常少,即使算上所有的亚种,也只有白冠攀雀、中华攀雀、欧洲攀雀等十余种。夏季,它们分布在欧洲中南部、中亚、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北方等地;冬季,则迁徙至南欧巴尔干半岛、意大利南部、中国南方等地。

  攀雀常常栖息于高山针叶林或者混交林中,成群生活在一起,有时也与山雀等小型鸟类混群活动。它们行动敏捷,飞行迅速,鸣声细弱而急促,以啄食枝干或卷叶中的虫子为食。

  中华攀雀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并非为我国独有,在俄罗斯东部及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它们被称为鸟类建筑大师,是鸟类中的能工巧匠,筑巢技艺令人叫绝。

  初识中华攀雀,或许会让人失望:它身形娇小,身长仅10厘米左右--比身长14厘米的麻雀还小;“衣着”也朴素低调,没有色彩缤纷的羽毛包裹。雄鸟背部为褐色,额头、颊面和耳羽都为黑色--双眼完全包裹在一片黑色之中,看起来像一个穿着褐色上衣,用黑布蒙面的佐罗大侠;雌鸟没有黑色“蒙面布”,它的贯眼线是棕色的,因此能很清楚地看到它炯炯有神的眼睛。

  中华攀雀的外形不够华丽,嗓音也并不动听。与同属鸣禽的百灵、画眉、黄鹂相比,攀雀的叫声远称不上清丽婉转,而且声调既不洪亮也不清脆,旋律更是单调得乏味。

  尽管没有漂亮的外表与优美的歌喉,中华攀雀却有一项出类拔萃、无“鸟”可比的绝技--营建“空中楼阁”。

  就所有鸟类而言,无论它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总是能够慧眼别具、就地取材搭建富有创意、造型奇特的巢窝。尤其是雀类,它们更是将建筑技艺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们用嘴和爪营造出结构复杂、保暖舒适的“房屋”,形状五花八门,选材多种多样,常常令人乍舌称奇。而中华攀雀,更是全世界几千种“心灵手巧”雀类中的佼佼者。

  中华攀雀被称为“鸟类中的建筑师”。它能凭借超群的技艺,在树枝上搭建“空中楼阁”--吊巢。与绝大多数的鸟巢不同,吊巢不需要任何支撑点,而是将整个巢穴凌空系在树梢头,悠悠地在空中晃荡,令人不禁掩口呼险。正像身怀绝技的大师总是罕见于江湖,在全世界所有的雀类中,会搭建这种吊巢的高手寥寥无几。中华攀雀的吊巢不仅选址惊险,巢的结构也精致异常,筑巢的材料更是别出心裁。

  每年4月,雄性中华攀雀就会来到繁殖地,经过短暂的休整,便开始选择中意的巢址:一棵榆树或者柳树,有时候也会选择灌木。建巢的材料主要是芦苇的花絮、棉花和柳絮。雄鸟在整个筑巢过程中不断地用脚爪摁住建材,用嘴将其拉伸成纤维。它用这些细长的纤维反复缠绕在树梢上,打上一个结,作为巢的悬吊点。随后,它把纤维反复缠绕,编织成一个圆环,由圆环编织出一个有底的提篮。这样,一个巢穴的雏形就算完工了。

  在急急忙忙建造出巢穴雏形后,雄鸟就站立在枝头心急地鸣唱,以吸引雌鸟注意自己的“大作”。雌鸟来了,首要先检验这座“毛坯房”,不满意的话雌鸟会立即飞走,雄鸟也并不纠缠,继续鸣叫,吸引下一位雌鸟的光临。如果雌鸟满意了,一对“新人”会立刻开始为后来的孵化做准备工作,将巢窝修整得更加完美:由提篮的半圆继续向上编织,进而成为上头有两个圆洞的囊状物,再将一个洞口封死,过程与我们修补衣物上的洞非常相似;另一个洞口横向延伸出去成为大门。这样,建造“空中楼阁”的工程完工了。鸟类学家通常将中华攀雀的巢穴形容为一个侧面开口的烧瓶,或一只挂在树梢上的“靴子”。

  接下来,所有的“内部装修”都由雌鸟负责,它会搜集众多的柳絮、花絮以及羊毛增加巢壁的厚度,不光是为了保暖,也是为了增加巢的重量,不然一阵微风就会把巢吹得上下翻飞,里面的“住客”也会不停地跟着翻跟头。从外面看,中华攀雀的巢穴有点像被子的棉胎:外面密密的线网包裹着厚实的棉花。最后,雌鸟用蒲公英、苦菜花的花瓣等材料做最后的“装修”,其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中华攀雀筑巢时,会留一个“后门”,那里比鸟巢的其他地方要薄很多,当前门被堵住,里面的攀雀--包括正在孵蛋的成鸟和刚能飞翔的雏鸟就会用力破门逃生。但当笔者向当地人求证时,一位村民立即给予了否认,那位村民从小与攀雀相伴而居,对它们的习性了如指掌。他小时候曾经捕捉过正在孵化的攀雀--可怜的攀雀妈妈束手就擒,并没有后门供它在危机时刻使用。他还补充到,中华攀雀是他见过最小的鸟,放在掌心几乎感受不到分量。而且在80年代,常常可以见到一只只“烧瓶”挂在树上,随风摇曳,但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

  在这位村民的带领下,笔者见到了一只陈旧发黄的“烧瓶”。它托在手中沉甸甸的,但质地却柔软坚韧,十分保暖。曾听说在欧洲有人用攀雀的巢穴给儿童做拖鞋,不过中华攀雀的巢穴实在是太小了--也许刚出生的婴儿勉强能将脚伸进去。还听说有人用巢当做零钱袋,这倒不失为一个废物利用的好办法。

  中华攀雀在自己亲手搭建的巢窝中产卵,坐巢孵化,喂养幼鸟。对它们而言,巢窝不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

  笔者有幸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观看了中华攀雀喂养幼鸟的过程。攀雀妈妈在枝叶茂密的树枝上不停地跳跃,寻找猎物;而幼鸟则在巢里嫩声嫩气地鸣叫,并不时从巢口探出脑袋。攀雀妈妈来来回回忙碌不休,不停地给幼鸟喂食,大约1分钟便是一个来回。在等待妈妈喂食的间隙,笔者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幼鸟倒退着将尾巴和屁股伸出巢口,抛洒出一团白色的排泄物。

  攀雀生活的地方,天空中不时有猛禽飞过,它们喜欢用其他鸟的幼仔来喂养自己的孩子,每当有猛禽从空中掠过,都会让附近的鸟儿们惊慌不安,但是攀雀妈妈却镇定自若--它们的巢穴虽小,但是却隐蔽而结实,让任何猛禽都没有下手的机会。

  邻近树上的虫子被捉光后,攀雀妈妈飞向了更远的芦苇荡觅食。中华攀雀不仅是建筑大师,还是捕虫的高手。它能用嘴剥开苇壳,取食隐匿在其中的虫蛹。此外,攀雀妈妈还很注意饮食搭配,每次带给幼鸟的食物都不相同:圆鼓鼓的虫蛹、带着厚壳的甲虫、身体蜷成一团的绿色豆虫……慢慢地,大鸟困乏了,回来喂食的间隔越来越长,但幼鸟已经吃饱了,不再鸣叫。

  这时,吃饱喝足的幼鸟会频频向巢外探身,脑袋大幅度地旋转,瞪着大眼睛惊奇地四处张望,有时几乎还会将大半个身子都探出巢穴。一眨眼,巢中已经是空空如也--幼鸟已经展翅飞出了巢穴!中华攀雀每次可以产卵4~8枚,这只刚刚展翅飞翔的小攀雀也许是最后一个离开巢穴的孩子了。

  攀雀妈妈独自承担着孵化和养育的工作。在攀雀妈妈产下卵开始孵化的时候,花心的攀雀爸爸又忙着建造另一个“烧瓶”,招引另一只雌性攀雀上门交配--多一个配偶,就有可能多一些自己的后代。最后,雄性攀雀会留在它最后一个“妻子”的身边,跟她一起养育自己的孩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