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山上疯狂的石头 浪漫在黄梅戏中的安徽天柱山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爱情山,浪漫,黄梅戏,安徽天柱山
  • 发布时间:2011-03-23 10:37
  图为天柱山飞来峰。飞来峰是天柱山第三高峰,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由一整块巨石构成。在峰顶有一块浑圆如盖的巨石压在上面,犹如从天外飞来,故称作“飞来石”,飞来峰也因此而得名。

  余秋雨先生曾写过一篇名为《寂寞天柱山》的文章,字里行间满是因天柱山一度被世人忽略的无奈。时过境迁,现在的天柱山开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去游览,这座在千余年前就已声名显赫的大山终于慢慢从寂寞中翩翩走了出来……

  有着“江淮第一山”之称的天柱山,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西北襟连大别山,东南频临长江,总面积为135.12平方公里,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一柱孤擎,雄浑巍峨。

  游览过天柱山的人对它的评价是:既有北方山的雄奇,又有南方山的灵秀。

  在安徽大地上,太多的要素证明着天柱山的雄奇。一方面,天柱山是全球规模最大、剥露最深、矿物组合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地段;另一方面,天柱山上还分布着上千处美丽的花岗岩遗迹。雄奇之外的天柱山,还极具灵秀的气质,它不仅以“爱情圣地”的美誉演绎着自由和浪漫,也以黄梅戏艺术诠释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许多大文豪、大诗人都曾在天柱山留下足迹。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仅仅因为从江上路过这里,只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就立即把它选为了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所以,当安禄山叛乱,唐玄宗携杨贵妃出逃蜀中等大事件发生在历史舞台上时,李白就躲在天柱山静静地读书。当然,李白并没有炼成仙丹,最终也没有“投迹归此地”。时至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极其热爱天柱山,在他所写的诗句“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里,就流露出想把天柱山选为自己归宿的愿望。

  能够吸引文人墨客的,自然是天柱山绝美的风光。的确,天柱山兼具了太多名山的特质,它有黄山的雄奇,也有庐山的灵秀;它有奇松怪石、飞瀑流泉,也有峡谷幽洞。在《天柱山志》中,曾经这样描绘说:“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由此可见这里自然景色的奇绝。

  所有游览过天柱山的人都会惊叹这里多得惊人的石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柱山其实就是一座石头垒成的山,山中奇石遍布,或大或小,形状千奇百态。而奇峰、怪石、洞穴等奇特的花岗岩地貌遗迹就有上千处,蔚为壮观。难怪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的诗句,而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更是以“天柱通神”来概括这里的神韵和魅力。

  在遍布天柱山的花岗岩地貌中,被誉为“天柱一绝”的神秘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所谓神秘谷,也被称为“花岗岩洞第一秘府”,位于飞来峰下,谷长400多米,全谷巨石交错。从外面看神秘谷,就是一堆乱石,但进入谷内,你会发现有50多个形态各异的洞穴,洞中有洞,有的相连,有的间隔。洞内有庭、门、石梯、石栏,移步换景,神秘莫测。洞宽处可容数人行进,狭窄低矮处则必须屈身匍行。道家历来把这里视为洞天福地,将其称之为“第十四洞天”,旧志则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

  天柱山神奇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光游览,不仅如此,这里还是许多年轻人追求圣洁爱情的理想之地,因为历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和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天柱山也因此有着“爱情山”的美誉。

  最为大家熟悉的,应该是《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迄今已有1770余年的历史,诗中主人翁的故事就发生在天柱山下的潜山县、怀宁县一带。东汉建安年间,庐江(今安徽潜山县)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娶了当地一位名叫刘兰芝的女子为妻,俩人恩爱情深。刘兰芝知书答礼,心灵手巧,嫁入焦家后也一直遵守妇道,勤俭持家,但是焦母对她始终不满,最终将她赶回娘家。刘兰芝回到娘家后,不少达官贵族纷纷登门提亲,但为了坚守和焦仲卿的爱情,她都一 一拒绝了。可她的哥哥却逼她改嫁,刘兰芝宁死不从,最终投水自尽。焦仲卿听闻兰芝为自己殉情后,悲痛不已,也上吊身亡,酿成了一出婚姻悲剧。两人死后,家人将他们合葬在一起,这座合葬墓至今仍保存完好。如今,作为《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怀宁县还建成了以爱情为主题的“孔雀东南飞文化园”,园内有和两人爱情息息相关的孔雀台、孔雀坟、望雀亭、兰芝桥等,再现了他们凄美的爱情。

  潜山县也是三国绝色美人大乔和小乔的故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深情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中描叙了小乔与周瑜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令无数青年男女神往。此外,天柱山还是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天仙配》中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故事的传说地,他们的爱情同样让无数人感动。

  雄奇灵秀的天柱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爱情的摇篮,如今,很多人踏着七仙女的足迹,在这情缘福地里寻找属于他们的美好爱情。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选段。它不仅成就了天柱山这个爱情圣地,也让黄梅戏名扬四方。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最早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清朝未年流传到安徽省,并以安庆为中心在安徽流传开来。经过民间传唱和加工之后,这种雅俗共赏的戏曲在安庆一带越唱越红火,并融入了安庆地方方言,更具地方特色。

  说到黄梅戏,不得不提到一代宗师严凤英,她出生在安庆,12岁开始学唱黄梅戏,后来跟随戏班走南闯北登台唱戏。作为第一代黄梅戏名角,严风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吸收了京剧、越剧、评剧、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被誉为“严派”。在她的戏曲生涯中,塑造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艺术角色,尤其是在《天仙配》、《女驸马》中塑造的七仙女、冯素贞的艺术形象,更是堪称经典。继严凤英之后,安徽还诞生了马兰、韩再芬等黄梅戏名家。

  如今,当你穿行在安庆的大街小巷、公园广场,或是端坐在茶楼会馆、书场剧院,耳边时常会传来黄梅戏的声音。安庆人几乎都会哼上几句黄梅戏,从专业水准的剧团演出到群众自娱自乐的表演,黄梅戏早已融入安庆人的生活,成为真正的民间艺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