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青春剧 闪耀2011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湖南广电,革命,电视剧,收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5-18 10:36
湖南广播电视台宣管部主任陈湘表示,“这几部剧形式上有很大创新,都是真正锁定年轻群体、锁定诉求,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演绎和破题的,是两代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讲求传播效果上讲,湖南广电的历史经验证明——红色、历史题材是能够做出收视的。”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2011年的红色电视剧市场环境已非《恰同学少年》时可比,湖南卫视能否在密集的红色题材电视剧编排中杀将出来,还需拭目以待。
《风华正茂》
一波三折出精品
作为中宣部庆祝建党90年的重点献礼项目,由湖南广播电视台生产出品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风华正茂》,是继《恰同学少年》后又一部讲述毛泽东等革命先驱年轻时代故事的红色青春剧。《风华正茂》从内容上承接《恰同学少年》,整个故事以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起点,1921年到上海参加“一大”为结束,时间跨度3年。《风华正茂》特别着力描述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萧子升等一批有志青年在中国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口,如何胸怀天下,上下求索,探求中国革命之路的艰辛历程,真实展现了毛泽东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逐渐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这部剧将于6月份在湖南卫视播出。
与《恰同学少年》相比, 《风华正茂》一开始的摄制过程并非很顺利。因为有《恰同学少年》“珠玉”在前,《风华正茂》在立项之初就被寄予厚望,被中宣部确定为重点电视剧项目。不过,编剧在剧本创作阶段已经没有了当初《恰同学少年》时的举重若轻、大胆写意的创作状态。而且这个历史阶段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动荡的一段时期,当时的毛泽东无论是在家庭、情感还是思想上都正经历着一系列剧烈的变故和动荡。因此,创作难度空前加大。承接此项任务而背负了双重压力的《恰同学少年》编剧,在历经三年创作后仍无法拿出《风华正茂》完整的剧本。《风华正茂》在起始阶段就遇到了瓶颈。
2010年10月,在《风华正茂》的进度已经不能再拖的情况下。湖南广电方面决定换编剧。欧阳常林亲自点将,确定湖南广电执行副总编辑盛伯骥为该项目的直接负责人。
盛伯骥接手该项目后把解决剧本问题放在了首位。当他了解到潇湘电影制片厂正好有一部电影《湘江北去》也是讲述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经历时,立即找到该电影的编剧,请他以《湘江北去》剧本为基础,按照《风华正茂》的要求创作一部电视剧本。可是《湘江北去》的编剧从未创作过电视剧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工作有些不知所措。此时的盛伯骥当即立断,给这位编剧支付了一大笔先期稿酬,然后要求他在两个月后拿出成熟剧本。
为了保证剧本能保质保量及早完成,盛伯骥给这位电影编剧配备了两名经验丰富的电视编剧配合工作。一方面要求编剧放手大胆写,另一方面两位老编在后续修改中进行不断修正。在磨合了5集剧本之后,编剧找到了感觉,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两个月后该编剧就拿出了整部电视剧本。并且该剧本在湖南广电、湖南省委宣传部以及中宣部均一次通过。
剧本问题解决了,《风华正茂》也于2011年1月25日正式开机。盛伯骥为了加快进度,在灯光、摄影、美术等环节大量起用了潇湘电影制片厂的人员。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这批人无论是对长沙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以及毛泽东的个人历史都很熟悉,与之合作,可以大大减轻惯常剧组里沟通交流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风华正茂》中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导演,《风华正茂》的导演梦继之前一直是拍商业电视剧的,对主旋律红色题材电视剧还是头一次接触,让他来导演《风华正茂》,盛伯骥起初心里多多少少有些打鼓。但在实际工作中,梦继还是很好地把握住了《风华正茂》的风格,并体现了极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
3月25日,《风华正茂》顺利关机。在盛伯骥看来,《风华正茂》不但延续了《恰同学少年》的成功元素,而且还在几个方面取得了更大提升。“《风华正茂》与《恰同学少年》相比,演员阵容大,投入大,人物形象变动大,故事性更强。”盛伯骥说。
在《风华正茂》中,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成员的扮演者起用了众多新生代偶像派演员,而刘佩琦、陶慧敏、尤勇、申军谊等一批中国实力派演员则饰演了曾影响过毛泽东的那些风云人物。新老两代演员相得益彰也成为《风华正茂》的一大看点。
投入方面, 湖南广电“ 不计代价”。“我们采取了不容忍一点遗憾和瑕疵的摄制理念。只要看到剧中有不足之处,哪怕损失几十万也要换人、也要修改。”盛伯骥说。
《风华正茂》中的人物形象有较大变化,剧中毛泽东的形象开始向传统形象回归——外形上发型开始向分头转变。对毛泽东性格的发掘也从亲情、爱情、豪情三条线索推进,而由这三条线索中提炼出的一个个小故事,加强了整剧的故事性。
“从这几方面说,《风华正茂》完全具备了一部成功电视剧应该具有的主要元素——最好的演员阵容、定位契合的收视人群、内容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故事性。”盛伯骥说,“《风华正茂》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所揭示的当年的80、90后所面对的问题与选择,也是当今80后90后所要面对的,两者之间必能产生跨越历史的呼应。”
《我的青春在延安》
红色偶像剧新模式
虽然《风华正茂》被视为湖南卫视青春偶像剧的重点,但此次打响湖南卫视“红色青春季”电视剧第一枪的则是另一部新剧《我的青春在延安》。该剧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筹备“七大”为切入点,描绘了一群青春激昂的年轻人,如何在国家命运的转折时期冲破重重险阻,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革命精神指引下,完成了浪漫爱情与革命信仰完美结合的故事。
制片人姚嘉介绍,与很多红色题材电视剧主题集中在“革命”这一点上不同,《我的青春在延安》更注重体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生活、信仰、奋斗以及奉献。“通过这一独特视角,《我的青春在延安》可以与现在并非很了解那段历史的年轻人在精神层面上建立沟通,并能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我的青春在延安》的演员阵容是该剧的一大特色,剧中女一号“萧湘”和男二号“皇甫仁”分别由湖南广电女主持人孙骁骁和男主持人魏巍担当。在自制剧中主推自己旗下的主持人以及艺人资源,湖南卫视已有成功经验,此模式在本剧中也得到延续。而这些新人的表现也让姚嘉很有感触,“剧组在冬季的山西石楼山区拍摄时,当地条件十分艰苦,但年轻演员们却在艰苦和紧张的拍摄过程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乐观与吃苦精神。艰苦环境也让整个剧组在心灵层面体会到革命者精神力量带来的震撼,这对演员们起到很大的感召作用,所以他们都表现得十分入戏。”
让姚嘉更为满意的是,《我的青春在延安》的导演和编剧组合也很成功。总编剧周振天作为经验丰富的老资格编剧,对剧本总体把握十分扎实,尤其是善于通过一些不经意间的细节展示历史的厚重感。总导演桑华在实际拍摄中又依据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风格给剧集增添了很多带有点幽默、时尚元素的桥段,对剧中各种矛盾冲突给予了很好展现。
电视剧中毛泽东的形象塑造也有很大突破。扮演毛泽东的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王就表示,这是所有塑造的毛泽东形象中最为谦和、幽默和平实的一个。
对于湖南卫视今后的红色偶像剧之路,姚嘉表示,湖南卫视会每隔一阶段就推出1—2部,将其系列化、类型化。而谈及红色偶像的内涵,姚嘉认为红色青春偶像剧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偶像剧,就是要在人物塑造过程中打造思想和理念上的偶像,而非那些形大于质的各类偶像。
“青春三部曲”
全新的尝试
“青春三部曲”是金鹰纪实频道为湖南卫视量身打造的“红色情感剧情纪实片”系列,包括《青春作伴》《青春放歌》《青春致敬》。
第一部红色情感纪实片《青春作伴》:起用青春偶像参演,用“青春”还原“青春”,用“真情”表达“爱情”。真实还原红色年代里,12对湖南革命夫妻曲折坎坷的情感经历。
第二部新红歌纪实片《青春放歌》:选取时尚潮流的青年偶像,让他们沿着先烈曾经走过的革命道路,一路体验,一路创作,并最终唱出自己原创的致敬歌曲,全程记录年轻歌手创作新红歌的心路旅程。
第三部微型纪录片《青春致敬》:让两个时代的青春偶像,进行穿越时空的精神碰撞。当下的青年俊杰心灵独白,与辛亥先烈精神交汇,实现心灵对话。
据金鹰纪实频道总监陈杨介绍,纪念建党90周年的《青春作伴》已于5月4日顺利完成还原拍摄,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后期制作,将于6月份在湖南卫视播出;《青春放歌》自4月5日开机以来,拍摄也在有序推进;《青春致敬》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作品,将在7月份开始制作。
在谈及“ 红色情感剧情纪实片”与普通电视剧的区别时,陈杨表示,“红色情感剧情纪实片”的落点是“ 纪实片” , 也就是说“ 青春三部曲” 最核心的理念仍然是“ 纪实片”。“纪实片追求的是真实,本质真实和事实真实,这是‘纪实片’和电视剧最大的区别。” 陈杨解释,“不过在缺乏原始史料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入还原拍摄,但是拍摄的内容仍然是真实的。我们在还原拍摄时一直尽力展现真实的情境,让观众更好地了解那段史实。同时,还原拍摄在整集节目中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电视剧从头到尾是表演。”
与传统纪实片相比,特色鲜明、各有侧重点的“青春三部曲”加入了新鲜的青春偶像,更具有现代元素,更容易被当下的年轻人所接受,更具有感染力。
陈杨表示,“‘青春三部曲’是红色纪实片,是为纪念建党九十年和辛亥百年而打造的献礼片。不论是《青春作伴》《青春放歌》还是《青春致敬》都是围绕主旋律、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当下青年人能接受并喜爱的电视形式来表现红色题材,用青春向上、阳光动感的现代偶像来对照革命先烈——不同的时代、同样的青春,不同的人生、同样的信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