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消息时更需冷静思考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消息,冷静,思考
  • 发布时间:2011-06-13 10:32
  加息没有如市场以为的那样在端午节后到来,于是对它的期望就推到了随后的一周。刚好,本周要公布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其中,居民物价指数的涨幅最受重视,人们甚至希望它高一点、高到不会再高的程度。

  由于没有等到消息,资本市场失去了动力。当一个走势只有向上才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市场动力缺失的时候,下滑时则不需要什么力量、对它的抵挡也相当脆弱。

  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多人认为能够组织起一股力量把股指击出一个更深的、10%以上的跌幅。市场处于一个相对寂静的时期,由于缺少足够有力消息的刺激,我倒是认为可以让我们想想下一个较长的阶段影响市场变动的可能力量。

  首先,市场中的投资者会越来越多、还是会越来越少?从长期来看,中国投资者的数量(无论是机构的还是个人的)一直保持增长,而且不会有人怀疑这个趋势仍在继续。财富的增长在继续,私人家庭收入中用于消费之余的财富在增多。尽管我们都知道当前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就是社会的财富分配状况相当糟糕,但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恶化的、畸形的贫富结构的经济体应该更有可能朝着改善的方向变化。如果真是这样,增加了的中产阶级队伍也一定会向投资者群体输送更多的主体。

  一定有人会争辩说,投资者数量上的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市场向上的趋势。是的,如果人们只是把存款搬进股市,但始终没有足够的信心购买股票,牛市很难形成。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投资者的信心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同时,投资者信心却始终由于紧缩政策的预期强烈而受到重大压制。

  紧缩政策针对的是通货膨胀。资本市场流行的看法就是央行在实行紧缩政策的同时把可能进入股市的钱抽走了。最近与一些资本圈内的业者接触后我受到一些启发,通货膨胀也同样对股市产生巨大压制作用。所以,如果通胀真的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指数出现高位回落,那么货币政策的紧缩就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压制,其实就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在市场中的投资者数量问题。通货膨胀中市场中各种商品的价格会形成轮番上涨的局面,其中最为有利可图的就是上游资源品的价格,这类商品的最大特点就是易于控制和囤积。由于资本市场同时还提供了期货交易等衍生品交易工具,这为大资金实现现货与期货双重获利提供了可能。如果在资本市场上有这样的高获利选择,进入股市的钱不但会减少,甚至可能一直在被抽走。

  我更想对本栏目的读者说,股市中的资金未必真如人们以为的那样是被央行抽走了,央行真正想抽走的是集中于商品市场中的资金。当商品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真的不再那么“有利可图”时,股市的吸引力才会提高到超过这些投资机会,人们的信心才可能真正建立。

  其实,中国的股市已经不再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这里的杠杆率相对较低甚至没有,当前的融资融券也只意味着2倍的杠杆,比起期货保证金交易10倍甚至20倍实在是低得多的风险。再者,中国股市中的上市公司质量近年来已经显著改善,赢利能力代表着对社会贡献和创造财富的能力,这又比起商品交易中依靠资金和权力管制带来的利益要高尚得多。

  我发表这样的观点无意贬斥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交易的市场地位和价值。我只是希望政府更加积极地认识到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价值,并用更有效的办法提高股市和上市公司的吸引力。

  这其实就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长期因素--让中国的上市公司表现出更强的赢利能力。事实上,中国的企业获利能力相当不错,它们不但承担着世界上最重的税务负担,同时还提供了全世界最低廉的商品价格,但仍然维持着平均8%以上的利润率。如果中国的政府可以更加慈悲的话,大力度地减税减负,这样会更加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进而刺激社会投资企业的兴趣。

  这种前景尽管现在不十分明确,但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国物流企业暴露出来的税、费负担十分沉重,政府不得不做出因应措施。这也许会是政府日后政策选择的走向。若果真如此的话,善莫大焉。中国的经济会获益,企业会获益,投资者亦会获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