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隔海相望的文物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隔海相望,文物
  • 发布时间:2011-06-13 14:07
  就文物而言,北京和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合二为一,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品70万件,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亦超过了100万件。

  一个《富春山居图》已鹊桥相会。更多的文物仍隔海相望。

  隔海相望

  1948年至1949年初,国民党当局分三批共2972箱将故宫文物运抵台湾,而“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等的文物精品也随之而行。运抵台湾的故宫文物虽为小众,但多为精品。

  如《三希堂法帖》,其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大学士吏部尚书梁诗正受命校勘编次而成,收有自魏钟繇至明代董其昌共130余位书法名家的书法真迹340余种。

  清高宗弘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羲之之侄王珣的《伯远帖》收藏于故宫养心殿内,视此三帖为稀世之宝,故将藏帖之室题为“三希堂”,后将皇家内府所藏魏晋至明代名家书法真迹校勘编次,共成帖三十二册,其中包括以上三种王氏墨迹,故名《三希堂法帖》。

  三帖风格迥异,《快雪时晴帖》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元赵孟頫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伯远帖》是王珣给亲友的一通书函。它行笔峭劲秀丽,自然流畅,被列为“三希”之三。

  而今,《伯远帖》、《中秋帖》躺在北京故宫,而《快雪时晴帖》远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此命运相同的还有“康乾盛世”的产物--《满文大藏经》,它是以汉文《大藏经》及藏文《甘珠尔经》为底本,翻译、刊刻而成的佛教典籍总汇,某种程度上走在了清雕版印刷及装潢的时尚前沿,该文化工程的巨大丝毫不逊色于《四库全书》的编撰。

  共印制了12部的《满文大藏经》,至今仅有一部留于世间,幸运的是,数万片梨木经书与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存台北故宫,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文物的命运始终多舛。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张择端版《清明上河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三次转移

  隔海相望的因由要追溯到1948年。

  彼时中国内战,交战双方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认为自己才是珍宝的合法所有人。

  是年11月10日,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处院落中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共有八人:官邸的主人亦即刚辞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职务的翁文灏、“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外交部”部长王世杰、“教育部”次长杭立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考古学家李济、“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徐鸿宝。

  杭立武是牵头人,他传达了“上峰”的指示:南京已岌岌可危,为避免存于南京的文物毁于战火,主张将文物迅速迁往台湾。“行政院”院长孙科视之为“救星”,连半个哽都没打就批准了,并指令让杭立武全权负责文物迁移事宜。

  彼时,由于所有的运输都由国民党军方控制,蒋介石专门拨出一笔800万元的巨款用于这项开支,于是一场强大的搬迁开动了。

  1948年12月21日,一个萧瑟的冬日,国民党海军“中鼎号”运输舰悄然驶进南京下关码头。次日清晨,“中鼎号”起航,712箱国宝中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皇家收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安阳殷墟出土文物、“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大批珍贵文物。

  1949年元旦后,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对文物迁台的步伐进一步加码,这一次上的是杭立武包租的招商局“海沪号”。

  3502箱文物算是迁台文物中最多的一批。包括故宫1680箱、“中央博物院”筹备处486箱、“中央图书馆”462箱、“中研院”史语所856箱、北平图书馆18箱。其中故宫运出的文物尤为出众,不仅有宋元瓷器精品和存在南京的全部青铜器,还包括全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和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1949年1月29日,迁台的第三批文物的“昆仑号”从下关起航,1248箱文物中包括故宫972箱,中博筹备处154箱,中央图书馆122箱,其中就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第四次运输尚未着手,蒋介石就辞去了总统一职,继任者李宗仁下令停止所有的文物运送。

  蒋介石的一场败走,让台湾喜获3824箱至宝,尽管这些仅是1933年从北平运至南方的所有箱子的五分之一,却包括了大部分精品文物。

  两岸融合

  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这是中国人心中两个故宫的位置。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建筑本身并不存在,只是故宫国宝抵台后,为之而建。接着,艺术就成了台北故宫真正的主角。

  此后,台北故宫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1968年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

  1970年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等。

  1991年之后,台北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1996至1997年美国“中华瑰宝”巡回展览、1998年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1993年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1995年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1998年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

  与大陆愈加紧密的融合始于1999年,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等,都是借大陆的文物。

  民间艺术交流紧跟步伐,2010年5月,两百多件来自台湾民间的宫廷文物,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公司在北京港澳中心举行拍卖会进行拍卖;2010年8月,“重庆岁月--海峡两岸抗战文物展”在重庆举行,这也是台湾88件抗战文物首次到大陆展出。

  台北也好,北京也罢,一器一物一书一卷,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些伴随着国宝发生的故事,亦同国宝一般珍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