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酒经

  听说五十年代,初用麸曲,一些老顽固,摇了

  好几年的头,而如今,能喝到纯用麸曲的白酒,算你运气

  我国对文明最大的贡献之一,是发明了用酒曲酿酒,使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能自己喝醉自己。

  《尚书》里说,“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蘖且不论,制曲,实乃中国酒的特点,工艺也有风致,单说其中的踏曲,即用脚把曲料踩实,最合古意。北魏时的农书《齐民要术》说“令壮士熟踏之”,便是这个环节了。《齐民要术》中用手团制曲饼,都用小孩子,且“有污秽者不使”,何以用脚踏曲,却用壮士?想必是求坚实,儿童体重不足,只好有请壮汉了。但故老相传,近代制曲,却用胖小子来踩,也算一种改进吧。踏曲时边踩边唱歌,很是田园风光,竟成制曲的别名(如乾隆禁酒,诏曰严禁“肆行踩曲”),可惜现在难得见到了。

  古代造酒,制曲的方法,是为关键,酒曲一投,酒的风味,奠定了大半,所以历代造曲的法子,轻易不外泄,至于文人所记,往往是大路货,除非是贾思勰(《齐民要术》的作者)这样的行家,才记下一些细节。曹操曾给皇帝进献“九酝酒法”,但如何制曲,语焉不详,并非他有意隐瞒,工匠之事,他也不很清楚。现今有人仅据曹操奏文里的几十个字,便要复原九酝酒,那是只好骗骗你我这样的人了。

  各代谈酿酒的专书,出了不少,年代又早,记载又切实的,要属宋代朱翼中的《北山酒经》。如他述做酒饭的一个小环节:

  “瓮底先掺曲末,更留四五两曲盖面,将麋逐段排垛,用手紧按瓮边四畔,拍令实,中心剜作坑子,入刷案上曲水三升或五升,已来微温,入在坑中,并泼在醅面上,以为信水。”

  别的也都类此,非常详细。要复原古酒,他的记载,大是可资,但我估计没人做这样的傻事,不如取其中的名色,胡乱一做,便称宋代酒方,又省事又挣钱。

  前面说的是不经蒸馏的曲酿酒,也就是现在称的“黄酒”。白酒呢?蒸馏酒技术引进于元时,成熟于明代(也不停有人出来证明蒸馏酒在中国古以有之。其实学界佞人,才是古以有之),我们现在所见讲到“白酒”的古书,多在明代中期之后,现存造白酒的遗址,最早也是那个时候。所以现在酒厂,以“老”相号召的,至多也老到明代。

  现在如此,以后未必。考古界发现过上古的成酒遗物,周汉造酒的遗址,随着深挖地广拆房,这类发现更必日益增多,再结合蒸馏酒古以有之学派的最新理论,估计不用多久,标牌上印着“公元元年”甚至“负一千几百年”的老酒,就要“苟日新,日日新”了。那时候大家举杯同庆,是不消说的。

  其实,酒徒如我,根本不敢奢望喝到古法蒸酿的白酒,喝一顿酒,头有些疼,但没有疼得哭起来,嘴里有些怪味,但不是十分古怪,眼睛有些模糊,但没有瞎,心愿足矣。听说五十年代,初用麸曲,一些老顽固,摇了好几年的头,而如今,能喝到纯用麸曲的白酒,算你运气。七十年代,流行勾兑,又有人摇头,而如今,如只用酒头来兑,又是你的运气。政府批准的,可以兑在白酒里的香味剂,我没细数,大概有近千种吧,没批准的,不在其列。这些宝物,是做什么用的,想一想就上头。

  所以酒经种种,还是不要看了吧。我曾收罗一些明清的酒书,或笔记里讲到造酒的,种种细目,种种滋味,没酒喝的时候,就看一看,连口水都是香的。最近我把这些书,都送给仇人了---看了心里难过。如今喝酒,还管什么清蒸混蒸,七酝五甑,年份云云,只当胡说,最好连标签也不要看,因为上面说的,左右是撒谎。我辈喝酒之人,是有原罪的,偷偷喝一点,不要声张,再纠缠什么美恶精粗,就过分了。

  好酒是有的,但自己买不起,只好等石油界的人请客,但等了几年,就像马三立先生说的,“车也没来”。其实你我这样的人,如果有什么期盼,是酒厂将用的什么酒精,加的什么作料,如实写来,我等自作自受,再不会抱怨一句。但酒厂不肯,所以我的主张,是不如自己去买食用酒精,自己加入干净水,便成世上最好的酒。

  刀尔登:六十年代生人,北大中文系出身,做过行政、研究、编辑等工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