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1921声音与理想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回望,1921,声音,理想
  • 发布时间:2011-07-18 15:28
  回望1921,影像和文字并不能完全再现那一年代的声音与理想。但却时刻提醒我们:记住那些微不足道的声音,也记住那些震聋发馈的声音,正是那些在黑暗年代里发出声音与付诸行动的人们,开启了之后中国的自强之路。

  “大雪满城,寒冷绚烂,景象簇新”。这是《毛泽东年谱》描述1921年长沙的元旦。

  28岁的毛泽东,正准备找一份新工作,他一准备教书,二准备当记者,这位文笔颇佳的年轻人已经在湖南《大公报》发表过数篇评论文章,也曾做过该报的演讲记录员,基本算是这份报纸未入职的实习生。

  但他遭遇了一个现实相当严酷的中国,这一年长江暴雨成灾,黄河山东决口,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山东、河南、直隶、陕西等8省遭遇水灾。主政中枢的北洋政府焦头烂额,灾民流入城市引发问题不断,大学生们不时发起学潮要求罢免校长,京沪两城银行发生挤兑风波,上海和广东的工人都在酝酿罢工,奉系和皖系的军人们则磨刀霍霍。面对一连串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南方各省与北方诸省的官员们各有主张,主持政府工作的国务院总理靳云鹏则在奉系、直系权利斗争的夹缝中束手无策。

  混乱中的中国,也因此而百态纷呈,众声喧哗。学者傅国涌研究称此时自发创办的刊物至少在400种以上,报刊总数多达1137种,遍及全国各地。民国十年间政坛人物此起彼伏,权力与血污混杂其间,引导这个社会前行的政权逻辑并不清晰。旧的权威尚有余温,新的领袖已接踵而至,近代社会的浓缩式发展,正是起于此一阶段,西方各路名家如罗素、杜威等纷纷访华,而《新青年》杂志所铸造的意见领袖如陈独秀、胡适、鲁讯等人则影响日甚。

  各种思潮、意见、观点蜂拥而至,如《新山东》开宗明义的说“旧山东是腐败的、黑暗的、万恶的山东”,“非把山东的、中国的、世界的军阀、财阀打破,不能单独建设。”其他诸如《新四川》、《新江西》、《新山东》《新湖北》、《新安徽》、《新浙江》等都气势昂扬的宣称要革新除旧,几乎每省都有以“新”开头的杂志报纸,尽管大部分昙花一现,但却都留下了为中国发声的记录。

  中国向何处去?这应该是那时被讨论最多的问题。当时声势最为浩大的是中国少年学会,包揽了其时思想最为开放的青年精英多达108人。在这一年的南京年会上对是否要“确立一种主义”展开激辩,最终投票诸表决,有19人赞同,3人反对。

  这是一个歧路彷徨的时刻,每个人自动做出选择,也被动的为时代所选择着。

  现在看来,1921年7月23日的那场聚会,是那一年无数会议中的其中一场。

  九个九零后,一个七零后,一个八零后,外加两个零零后,这是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参加聚会的人员名单,他们公开的社会身份有杂志主编、记者、教师、留学生、肄业生。彼时他们正处于即将三十而立的年龄,他们所代表的56名党员,亦都处于同样的年龄区间,在未来中国启程的那一年,他们仍属于少数,他们的声音还未成为这个国家的共识。

  回望1921年,影像和文字并不能完全的再现那一年代的声音与理想。但却时刻提醒我们:记住那一年微不足道的声音,也记住那一年震聋发馈的声音,正是那些在黑暗年代里发出声音与付诸行动的人们,开启了之后中国的自强之路。没有人会预言未来的成功,那些细微的声音,有可能正是黄钟大吕的启蒙,后来无数的继起者与追随者,都应该铭记在历史现场发出声音的每一个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