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高清技术的一项新进展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雷电,高清,技术,新进展
  • 发布时间:2011-07-25 15:38
  近一两年来,媒体和厂商都在热炒以移动通信、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云计算为主要特征的移动互联时代。当然,这是不错的。可是,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同时,科技和时尚也在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时代——高清时代。虽然它被炒作的热度不及移动互联时代。

  看过蓝光电影的人、看过高清电视节目的人都会对高清影视印象深刻:面部清晰到看清毛孔,风景美若仙境。看过高清以后,就觉得标清粗糙得不能接受了。

  科技改变生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一组技术推动的。正如移动互联时代由触控、低功耗处理器、移动通信、云计算技术等推动一样,高清时代是由高性能处理器、图形图像处理器、大容量存储、高清晰显示和高速数据传输等技术支撑的。

  今年4月,英特尔和苹果共同宣布了新一代数据传输技术Thunderbolt(雷电),苹果在今年推出的新版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上率先采用了这项技术。

  “雷电”与USB一样都是接口技术,可同时支持电脑外设接口PCI Express标准和显示接口标准DisplayPort,可以串联连接最多6个设备,双向数据传输速率为10Gbps。

  在当前的电脑数据传输技术中,FireWire 400的速率是400Mbps、FireWire 800为800Mbps、USB2为480Mbps、USB 3为3.2Gbps,而“雷电”的10Gbps速率远高于任何一种。一部蓝光高清电影的数据量可达30GB,用“雷电”传输大约需要30秒,而用USB 3则耗时1分30秒。

  现在电脑中用于连网和数据传输的Ethernet、FireWire、SATA等接口均基于PCI Express,而用于显示的HDMI、DVI、VGA等接口都基于Display Port。这意味着连接存储和显示设备可用相同的线缆。

  高清时代,移动硬盘的容量已达TB量级,很多人有好几个TB的影视节目资源。这些高清数据在现有技术下转移,相当耗时,传1TB至少需要几十分钟。高清时代,与其他关键技术发展相比,数据传输技术的进步相对滞后。“雷电”的出现,可以说是高清时代的最后一道瓶颈终于被突破。

  再有,对于高清显示,不论是电脑屏幕还是高清数字电视,视频信号的接口和连接线都比较复杂,不仅接口的种类多,而且每种接口都需要专用的连接线。“雷电”简化了视频接口的种类,不论采用HDMI、DVI,还是VGA,通过与“雷电”配合的适配器,就可统一于“雷电”接口,显示与外置存储采用同样的连接线,从而使系统得到简化。

  综上所述,“雷电”技术是面向高清时代的一项技术突破,国外有人评价其诞生的意义可与当年MP3相媲美,这有一定道理。

  至于“雷电”能否在市场成功,现在断言为时尚早。最新的进展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硬盘厂商希捷与西部数据公司已宣布支持“雷电”;有传闻称,索尼也将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苹果不再是推出FireWire时的苹果。现在的苹果是IT的领导厂商。苹果与英特尔联手推“雷电”,其影响力不容小视。

  孙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