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联时代:“跨平台语音社交”技术派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浩联时代,跨平台,语音社交,技术派
  • 发布时间:2011-07-25 15:49
  “High 聊一月的流量费只不过是买一盒‘点8的中南海’的价钱。”7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北京地铁5号线北端的一栋僻静的办公楼走访了浩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为了给记者讲明白跨平台语音社交软件“爱滔客”(airtalkee)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该软件开发者、浩联时代创始人、总经理夏一哂掏出几部装有“爱滔客”的手机,一边熟练地摆弄一边滔滔不绝地讲,如数家珍。

  聊起为何选择跨平台语音社交软件做创业方向时,夏一哂说,“这是缘分”。

  缘分注定的意外收获

  2009年,还在一家叫伟创力的为一线手机做研发制造企业工作的夏一哂就看准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前景。当年5月,他毅然拿出多年积攒的家底,跟两个伙伴一同投入了创业的大海。

  起初,他们只是知道移动互联产业里有机会,坚信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但突破口聚焦在哪个方向上,并不是很明确。于是,他们选择了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初期都会做的行当——给iPhone开发App,做了一些软件,但收入和影响力有限。“我妻子也属于巾帼英雄,是敢想敢干的那种人。她的观点是:只要你生活得高兴,大不了我陪你到街上去住。”那一阶段,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给了夏一哂莫大的鼓舞,他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坚持就一定会等来机会。

  机会真就让他等来了。2009年11月的一天,一个朋友告诉夏一哂,北京移动计划开展手机对讲(PoC)业务,正在招标。“这不正是我2003年到2005年供职西门子的时候研究的业务方向吗!”夏一哂一听立刻来了心气,就好像这次机会就是给自己准备的,当即决定投标。

  可那时留给夏一哂的时间也就是两个多月了。凭借对“手机对讲”业务的理解以及对技术难点的认知,夏一哂鼓足了信心,带领技术骨干在一间20平米、没有暖气的小房子里封闭两个半月,硬是做出了一套完备的PoC技术架构和成型软件。

  “竞标的有三家公司,一家是该系统服务器提供商,一家是专门做软件开发的,我的公司规模最小,最不被看好。但我深知这项业务的关键,既要保证时延短,又要保证稳定,流量耗费还要很小。”夏一哂说,竞标当天浩联时代的PoC软件是惟一一个能在Symbian、OMS、Windows Mobile三个平台上运行的系统,且综合性能排第一,顺利拿到了标书。

  据夏一哂介绍,浩联时代的系统不仅适用于Symbian、OMS、Windows Mobile,还能用在Andriod上,适应不同的手机和不同的网络(如Wi-Fi及各种2G、3G、LTE标准),而且扩展性很强,能融载对接更多的企业业务系统。“PoC在商用和民用方面都有很大前景,各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在做这一业务的拓展。”夏一哂坦言,PoC定制化商用已经为公司带来了收入,甚至公共安全行业已经有所应用,公司业务已经聚焦这一领域,同时,基于PoC的跨平台语音社交业务也将是公司的发展方向。

  5块钱聊一个月的技术追求

  其实,对于业内人士来说,手机对讲和跨平台语音社交的概念应该并不陌生。手机对讲早在1995年就被提出,后又被确定为3G的重要应用之一。而早在2005年前后,就有中国的公司试水这一应用,其中著名的当属北京掌中无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皮卡(PICA)软件在当年巨鳄环视的“移动IM”(移动即时通信)领域,因优秀的手机对讲功能而颇受青睐。但受当时网络带宽限制、流量资费过高以及体验不佳等问题困扰而没有发展起来,如今掌中无限仍健在,但PICA已被遗忘。

  对于跨平台语音社交之前的挫折,夏一哂评价道,当年先行者的瓶颈主要还是技术问题。TalkBox之所以火主要不是因为业务模式多新颖或在关键技术上有突破,而是换了一种简单的办法——“录播”,令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这个东西就是走数据量的,有时难免有点卡,但在任何环境下总卡,就没有人玩了。”

  基于对完善技术的追求,夏一哂团队为“爱滔客”开发了介于操作系统与应用间类似“中间件”的系统平台,从程序上融载各种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接口,以及终端硬件系数。同时,不同于其他“类talkbaox软件”,通话时“爱滔客”并不是向对方发送一个语音文件,发送完毕后对方才可以收听,而是通过虚拟按键控制的完全实时的通话,和传统对讲机的体验一致。

  经过测试,“爱滔客”的通话效果比较清晰,而且也很灵敏,一些比较细微的声音也可以分辨出来。更加难得的是,爱滔客的流量消耗相当低,5分钟左右的通话,仅耗费流量368KB,每分钟仅70KB左右,这样的流量即便手机使用的是2G网络也毫无压力。

  “我们很多活跃用户说,这东西虽然比打电话慢点,但我能听清对方说了什么,又能及时回过去,感觉很舒服,而且一个月偶尔跟异地的家人和朋友聊几十个小时,可能也就四五块钱,既没有长途,又没有漫游,确实很方便。”夏一哂表示,爱滔客的流量控制还在优化,并且经过中国移动PoC在全国推广的不断打磨,爱滔客的个人用户端也同时进步。而且社区性互动性的应用会逐渐丰富,比如与微博的打通,或引入人人网社区交流等方法。“未来我们都要尝试,但是我们不着急,要先把核心平台做到拥有业界第一名的口碑。”夏一哂说。

  本报记者 李敬

  创业者档案

  夏一哂:哲人工程师

  现年39岁的夏一哂阅历颇丰,他祖籍湖南,出生在西安,成长于云南,长大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控制系深造。毕业后在军队的科研所里一待就是8年,为中国的鱼雷设计“大脑”。从研究所出来以后,他到佳能图像处理业务部供职,很快就脱颖而出,并领导整个人脸检测开发小组。2003年,夏一哂进入西门子,带领七八十人的团队为国际市场做手机产品,见证了西门子移动鼎盛的时期。2005年,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成立,夏一哂跳槽到伟创力,一家美国的手机研发制造商。2009年,夏一哂与两个朋友一起创立了浩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出身的夏一哂喜欢读历史和社科类典籍,他自称这一习惯是拜其北师大历史老师所赐。人文历史知识的积淀让他受益匪浅。夏一哂告诉记者,他平时在公司里最爱做两件事,一是辩证地思考公司发展的节奏;二是给员工讲历史故事,讲经典案例。

  在夏一哂看来,目前中国移动互联创业者大致可分为两拨,一拨是从传统互联网过来的,另一拨原来是做无线设备的。前者优势在于,他们非常熟悉传播手段、商业模式、营销技巧,能很快把名气打起来;而后者知道怎么把业务从技术的根上做得更好,但要补足的是传播和商业的能力。由此,夏一哂认为,应该先把技术尽量做到完善,有了技术过硬、对广大用户有价值的产品,商业前景就会慢慢显现。

  概念解读

  手机对讲

  PoC(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电信专业人士称之为“移动一键通”,通俗的叫法就是“手机对讲”。这是一种基于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即按即说业务”,基于2.5G或3G网络,通过半双工VoIP技术来实现通信,类似现有集群通话。使用PoC业务,用户只需像使用对讲机一样按一个键而无需进行拨号就可以快捷、直接地与任何地方的多个用户进行“点对多点”的即时语音通信。

  “手机对讲”的概念早在1995年就被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而在3GPP R6中,无线一键通(PoC)业务已被列为未来第3代移动通信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3G在中国的成熟,其网络覆盖面广、能异地漫游,以及廉价便捷的特点使基于手机对讲的社交平台必将成为亮点应用。

  PoC不仅受到民众的喜爱,更具有商用价值。应用领域包括对讲机信号难以覆盖地区的建筑施工队、现场销售队伍、快递人员和物流服务队伍等需要进行即时通信的集群通信人群。PoC还能进行语音短信、远程会议等复杂业务。目前,已有中国专业商用系统集成商试水此项服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