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耕作校园试验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IPv6,高校,互联网,试验
  • 发布时间:2011-07-25 16:38
  随着亚太地区进入IPv4地址耗尽的最后阶段,从今年4月开始,CER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经无法再从APNIC获得更多的IPv4地址,现有会员单位也无法获得IPv4地址,新接入会员单位只能依相关政策获得少量基础设施必需的IPv4地址。这进一步加速了校园网IPv6网络建设和部署的步伐。

  积极吃“螃蟹”

  “要实现IPv4到IPv6顺利过渡,必须有人敢吃螃蟹,先走这一步。高校的科研力量以及用户群体性质使它有责任、也有条件做IPv6试商用的先锋。”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说。

  事实上,在我国IPv6的探索中,高校一直走在前面,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最大的核心网和惟一的全国性学术网,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采用纯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

  据记者走访调查,目前全国高校基本完成了100个校园网的IPv4/IPv6双栈建设,其中,92所学校IPv6覆盖率大于60%,培育的IPv6用户超过100万个,有81所学校达到1万个以上,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校园IPv6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合计达到1283个,并完成了10个重要教育科研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IPv6升级和10个下一代互联网教育科研重大应用示范。

  校园网IPv6技术升级项目带动了6个IPv6网络支撑技术试商用系统,CERNET2成员单位与国内厂商合作开发,在100个IPv6校园网和CNGI-CERNET2主干网部署基于真实源地址的身份标识和认证、IPv4/IPv6过渡、可控大规模组播服务、主干网运行管理与安全监控、支持全网漫游的校园网接入业务管理、校园网网络管理与安全监控等系统。中国互联网服务商联盟也依托于CNGI-IPv6网络基础设施,为联盟会员提供了IPv6试验接入服务、IPv6内容访问、IPv6实施咨询等。通过联盟成员资源整合,大力发展IPv6驻地网试商用。

  IPv6 用起来

  IPv6匮乏的不是技术,而是应用,特别是杀手级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看似带来了希望,但是,最朴实的应用,还是需要点点滴滴积累,需要校园网一些师生去充当试用者。

  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王继龙告诉记者:“这两年来,CERNET2的用户数有非常大的增长。很多软件厂商也开始支持IPv6, 比如Win7本身就具备IPv6协议。”为了鼓励用户使用IPv6服务,某些高校开始将优质资源向IPv6倾斜,校园网视频转播平台也在向纯IPv6转变。

  CERNET2除了向高校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外,更是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研究、建设和推广的实验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00个学校参与了驻地网的建设及各个典型应用的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门户系统IPv6升级后,累计访问量达到了1800万PV,独立访问IP(注册用户)超过80万。

  在内容服务方面,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通过IPv6升级,可提供2000余台大型仪器系统共享数据IPv6访问,约3000门精品课程和约50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网上共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视频直播/点播系统应用示范,建成了可以提供500门课程1万个小时大学课程视频的内容分发系统。

  在高校招生方面,网上录取系统进行IPv6升级后,已经于2010年7月在河南、福建两省及100所试点高校投入运行。两个试点省份的全部录取批次均提供了IPv6服务。参加试点高校中,有81所通过IPv6网络完成了在河南省的录取工作,34所通过IPv6完成了在福建省的录取工作。

  在文化资源共享方面,大学数字博物馆IPv6升级迁移展品资源共10万多件,建设展项资源3866条;浙江大学也推出了“百万册数字图书服务系统IPv6升级”的项目。

  脚步还需更快

  CNGI-CERNET专家组成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马严教授认为:“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的过程中,面临技术和管理决策方面的问题。IPv6网络不能直接同IPv4网络通信,但可通过IVI、ISATAP、6to4、NAT等多种技术手段。IPv6取代IPv4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但尽快启动过渡过程是当前的重点。”

  通过建设IPv6网络的大量实践,清华大学提出了基于运营商路由前缀的无状态IPv4/IPv6翻译技术IVI。这一发明正好解决了IPv4/IPv6的过渡难题。目前基于IVI机制的部分设备已在CNGI-CERNET2主干网和100个校园网大规模部署,并计划在中国电信的下一代互联网试验网中投入试运行。

  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认为:“IPv4到IPv6并存和过渡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存在诸多争议,这是正常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我国这样大规模的网络,我们现在碰到的过渡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解决不了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设备制造商凭空想出来的过渡方案也是不现实的。我们不能坐等他人的方案,而应该倡导我们自己的运营商在国家的支持下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吴建平指出:“虽然下一代互联网和IPv6在中国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严峻的形势,这就是我国IPv6的发展与互联网大国发展是很不相称的,IPv6活跃数量还没有走在世界前列。用IPv6构造下一代互联网是发展主流,创造出巨大的技术创新机会和产业发展机会,新平台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虽然发展IPv6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但不应该止步不前,而且这不是光靠CERNET2就能够解决的,而应聚合各大运营商的力量,共同去解决问题。”

  本报记者 许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