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l院爱尧背叛与利益同盟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Novell,MacOS,Wintel,IBM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4 14:08
“就像将唇膏涂到鸡肉上!”1992年,Novell尝试把苹果的操作系统MacOS放到英特尔的处理器上运行,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嘲讽道。
微软与英特尔的“友谊”应该很牢固,可吊诡的是,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安迪·格鲁夫居然对Novell这个计划很热心。这还是人们印象中的Wintel联盟吗?
慑于头顶高悬的美国反垄断利剑,这两个公司一直否认有这么一个联盟存在。
侯府中的寒门爱
“我们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一场胜仗,却不知道它竟是决定性的。”英特尔负责组织、设计及销售处理器的比尔·戴维德(Bill Davidow)曾这样回忆。1980年,IBM准备生产自己品牌的PC,它把处理器采购订单给了英特尔。
当时,IBM在计算机领域是侯门望族,而英特尔虽略有小成,但影响力还有限。当时,做微处理器的还有摩托罗拉,其整体实力在英特尔之上,可是负责IBM PC业务的唐·埃斯特利奇却选择了后生小子英特尔。埃斯特利奇为人精干,曾被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视为其CEO的最佳人选。想来埃斯特利奇选择势力尚弱的英特尔是一种驾驭之道,是为了避免合作伙伴托大。
在处理器选择英特尔的同时,在操作系统上,IBM选择了微软。当时尚没有图形化的Windows 操作系统,微软提供的是DOS 操作系统,而当时最好的操作系统是DRI公司的产品,处于草创期的微软还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寒门小子,其操作系统在当时是二流产品。《BYTE》杂志当年评论说:“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就这样落到了比尔·盖茨嘴里。”
IBMPC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威力,各个并非一流的组件组合成强大的产品,风头盖过产业先驱苹果公司。
IT史上的著名人物、笔记本电脑研发先驱李·费尔森斯坦在IBM 推出PC时曾弄到一台,并对其进行了剖析:“我很惊讶地发现我认出了其中的芯片。到目前为止,与IBM 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当你看到IBM 机器的部件时,别指望把它们弄懂,因为它们都是IBM制造的,你找不到有关这些部件的任何材料。IBM自成一体。但在这个机箱中,它竟然使用了凡人也能找到的部件。”
随后,一大批所谓的IBM 兼容机厂商,如康柏、AST、佰德等公司风起云涌。其间,IBM PC 部门首任负责人唐·埃斯特利奇于1985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继任者显然没有掌握埃斯特利奇对外部合作伙伴的驾驭之道。借着IBM PC 影响力做大的英特尔与微软开始坐大,成为IBM兼容机厂商的供货商,并逐渐在眉来眼去中形成了事实上的Wintel联盟。
“当我加盟IBM 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微软和英特尔)已从IBM 手中夺走了(PC)行业的最高控制权。”
1993年4 月1 日,郭士纳就任IBM 董事长兼CEO,面对IBM PC面临的尴尬局面,他这样感慨道。
虽有背叛仍同灶吃饭
微软的诉讼代理人当庭向英特尔反诘:“英特尔不也是将本来由独立芯片完成的功能集成到了奔腾芯片中吗?”这是1998年一场反垄断官司中英特尔指证微软时的场景,两家公司为了自保,免于被美国反垄断法利剑砍削,不得不操戈相向。
但这只是一个插曲,在大部分时间里,微软和英特尔竞相推出新品,新软件与新芯片唱和有致,对全球IT业进行实质上的垄断,赢得了滚滚暴利。
期间,微软与英特尔一次最默契的联手出现在对付PowerPC联盟时。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IBM 与摩托罗拉结成一个联盟,共推PowerPC微处理器。其构想是:苹果公司发挥其Mac操作系统软件的优势,摩托罗拉结合IBM 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推出PowerPC 芯片,为苹果公司提供弹药,并向联盟以外的公司提供。
当时,《纽约时报》评价:“苹果和IBM 几乎没有共同点,但都面临相同挑战。”这个挑战就是Wintel联盟。
Wintel联盟展开了最强烈的反击,英特尔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芯片系列,而微软则“珠联璧合”地推出了Windows95。英特尔和微软还分别展开了对PowerPC的分化瓦解工作,其中微软表现得尤为起劲。
PowerPC 联盟无疾而终,Wintel联盟打开的钱口袋在一段时间内无人能遮蔽。2010 年,全球大约销售了3.75 亿台PC,其中大部分PC 都采用了英特尔的x86 处理器,而微软的Windows 是主流的操作系统。曾有PC厂商老总无奈地说,“卖一台PC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70元,微软拿去了40 元。”不要纠缠于其中数字的精确性,这是一道算不好的数学题,透过其情绪化的语言,内涵耐人寻味。
但Wintel联盟毕竟没有这样一个白纸黑字、山盟海誓的协议,双方在合作的主旋律以外,也会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盖茨曾向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施压,要求英特尔停止开发与Windows类似的软件,那一次,英特尔做出了让步。
此外,微软对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MD 眉目传情,英特尔则对微软耿耿于怀的Linux投桃报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本来就是靠利益捆在一起的Wintel联盟近年来产生了更大的裂隙。
纷争背后是利益
“英特尔想通吃电脑和手机两块市场,我们的答复是NO!”ARM公司总裁Tudor Brown曾这样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计算与通信的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英特尔把目光投射到自己一度放弃过的通信领域,它为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深度嵌入式应用专门打造了凌动处理器,意在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
在这个领域,英特尔最强悍的对手是ARM。
在2011年1 月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微软总裁鲍尔默匆匆展示完基于英特尔低功耗芯片Atom的应用之后,兴致勃勃地在高通、德州仪器及NVIDIA三个平台上试运行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8,这三家公司都属于ARM阵营,采用ARM 架构设计芯片。鲍尔默还别有深意地表示,“现在,Windows将全面兼容ARM架构。”
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此番动作是Wintel联盟破裂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风险投资家让·路易·嘉塞(Jean-Louis Gassee)评价:“这是一个很深的裂缝。”
也许是耽于Wintel联盟在PC 市场的成功,在移动互联市场上,二者都是后知后觉。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上,英特尔与微软都不是最强者,在英特尔苦苦追赶ARM 时,微软也疲于应对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抛开自成体系的苹果,在这个领域,最强的组合是ARM 加Android 的双A 组合,宛如PC领域的Wintel联盟。英特尔与微软在移动互联领域的联合,是“弱弱联合”,因此双方都意兴阑珊。
英特尔一位产品总监曾说:“我们想支持Atom 平台时,微软已不如当初那么积极,尤其在嵌入式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Moblin平台,甚至现在的MeeGo平台。”
微软当然也有理由对英特尔不满,早在微软尚未开发出WindowsPhone7 时,英特尔就迫不及待地与诺基亚合作开发MeeGo 手机操作系统,还与微软最烦的对手谷歌在一系列项目上开展合作,譬如GoogleTV 和ChromeOS。也是在2011 年消费电子展期间,英特尔全球副总裁Mooly Eden 高调接受媒体采访,针锋相对地推介基于x86 架构的谷歌Android 系统平板电脑。
英特尔还致力于AppUp软件商店建设,这似乎是微软热衷的事,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直言:“英特尔正从芯片制造厂商逐渐转向基于软件研发和服务的企业。”
在媒体分析人士纷纷议论Wintel 联盟行将就木的时候,英特尔与微软则努力找机会在公众面前秀甜蜜。
英特尔CEO 欧德宁曾声称,Windows8 对英特尔也是一种机遇:“让我感到兴奋的是,Windows8 同样会在其他设备中支持英特尔,此前我们并没有机会销售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和平板机。”
Wintel联盟30年来的风雨历程再次验证了比肯斯菲尔德伯爵说过的那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本报记者姜洪军
……
微软与英特尔的“友谊”应该很牢固,可吊诡的是,时任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的安迪·格鲁夫居然对Novell这个计划很热心。这还是人们印象中的Wintel联盟吗?
慑于头顶高悬的美国反垄断利剑,这两个公司一直否认有这么一个联盟存在。
侯府中的寒门爱
“我们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一场胜仗,却不知道它竟是决定性的。”英特尔负责组织、设计及销售处理器的比尔·戴维德(Bill Davidow)曾这样回忆。1980年,IBM准备生产自己品牌的PC,它把处理器采购订单给了英特尔。
当时,IBM在计算机领域是侯门望族,而英特尔虽略有小成,但影响力还有限。当时,做微处理器的还有摩托罗拉,其整体实力在英特尔之上,可是负责IBM PC业务的唐·埃斯特利奇却选择了后生小子英特尔。埃斯特利奇为人精干,曾被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视为其CEO的最佳人选。想来埃斯特利奇选择势力尚弱的英特尔是一种驾驭之道,是为了避免合作伙伴托大。
在处理器选择英特尔的同时,在操作系统上,IBM选择了微软。当时尚没有图形化的Windows 操作系统,微软提供的是DOS 操作系统,而当时最好的操作系统是DRI公司的产品,处于草创期的微软还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个寒门小子,其操作系统在当时是二流产品。《BYTE》杂志当年评论说:“天上掉下来一块大馅饼,就这样落到了比尔·盖茨嘴里。”
IBMPC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威力,各个并非一流的组件组合成强大的产品,风头盖过产业先驱苹果公司。
IT史上的著名人物、笔记本电脑研发先驱李·费尔森斯坦在IBM 推出PC时曾弄到一台,并对其进行了剖析:“我很惊讶地发现我认出了其中的芯片。到目前为止,与IBM 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当你看到IBM 机器的部件时,别指望把它们弄懂,因为它们都是IBM制造的,你找不到有关这些部件的任何材料。IBM自成一体。但在这个机箱中,它竟然使用了凡人也能找到的部件。”
随后,一大批所谓的IBM 兼容机厂商,如康柏、AST、佰德等公司风起云涌。其间,IBM PC 部门首任负责人唐·埃斯特利奇于1985 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继任者显然没有掌握埃斯特利奇对外部合作伙伴的驾驭之道。借着IBM PC 影响力做大的英特尔与微软开始坐大,成为IBM兼容机厂商的供货商,并逐渐在眉来眼去中形成了事实上的Wintel联盟。
“当我加盟IBM 的时候,这两家公司(微软和英特尔)已从IBM 手中夺走了(PC)行业的最高控制权。”
1993年4 月1 日,郭士纳就任IBM 董事长兼CEO,面对IBM PC面临的尴尬局面,他这样感慨道。
虽有背叛仍同灶吃饭
微软的诉讼代理人当庭向英特尔反诘:“英特尔不也是将本来由独立芯片完成的功能集成到了奔腾芯片中吗?”这是1998年一场反垄断官司中英特尔指证微软时的场景,两家公司为了自保,免于被美国反垄断法利剑砍削,不得不操戈相向。
但这只是一个插曲,在大部分时间里,微软和英特尔竞相推出新品,新软件与新芯片唱和有致,对全球IT业进行实质上的垄断,赢得了滚滚暴利。
期间,微软与英特尔一次最默契的联手出现在对付PowerPC联盟时。上世纪90年代初,苹果、IBM 与摩托罗拉结成一个联盟,共推PowerPC微处理器。其构想是:苹果公司发挥其Mac操作系统软件的优势,摩托罗拉结合IBM 在处理器方面的优势,推出PowerPC 芯片,为苹果公司提供弹药,并向联盟以外的公司提供。
当时,《纽约时报》评价:“苹果和IBM 几乎没有共同点,但都面临相同挑战。”这个挑战就是Wintel联盟。
Wintel联盟展开了最强烈的反击,英特尔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奔腾芯片系列,而微软则“珠联璧合”地推出了Windows95。英特尔和微软还分别展开了对PowerPC的分化瓦解工作,其中微软表现得尤为起劲。
PowerPC 联盟无疾而终,Wintel联盟打开的钱口袋在一段时间内无人能遮蔽。2010 年,全球大约销售了3.75 亿台PC,其中大部分PC 都采用了英特尔的x86 处理器,而微软的Windows 是主流的操作系统。曾有PC厂商老总无奈地说,“卖一台PC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70元,微软拿去了40 元。”不要纠缠于其中数字的精确性,这是一道算不好的数学题,透过其情绪化的语言,内涵耐人寻味。
但Wintel联盟毕竟没有这样一个白纸黑字、山盟海誓的协议,双方在合作的主旋律以外,也会发生擦枪走火的事。上世纪90 年代中期,盖茨曾向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施压,要求英特尔停止开发与Windows类似的软件,那一次,英特尔做出了让步。
此外,微软对英特尔的竞争对手AMD 眉目传情,英特尔则对微软耿耿于怀的Linux投桃报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本来就是靠利益捆在一起的Wintel联盟近年来产生了更大的裂隙。
纷争背后是利益
“英特尔想通吃电脑和手机两块市场,我们的答复是NO!”ARM公司总裁Tudor Brown曾这样说。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计算与通信的融合趋势日趋明显。英特尔把目光投射到自己一度放弃过的通信领域,它为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深度嵌入式应用专门打造了凌动处理器,意在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
在这个领域,英特尔最强悍的对手是ARM。
在2011年1 月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微软总裁鲍尔默匆匆展示完基于英特尔低功耗芯片Atom的应用之后,兴致勃勃地在高通、德州仪器及NVIDIA三个平台上试运行下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8,这三家公司都属于ARM阵营,采用ARM 架构设计芯片。鲍尔默还别有深意地表示,“现在,Windows将全面兼容ARM架构。”
当时,有分析人士指出,微软此番动作是Wintel联盟破裂过程中的关键性事件。风险投资家让·路易·嘉塞(Jean-Louis Gassee)评价:“这是一个很深的裂缝。”
也许是耽于Wintel联盟在PC 市场的成功,在移动互联市场上,二者都是后知后觉。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上,英特尔与微软都不是最强者,在英特尔苦苦追赶ARM 时,微软也疲于应对谷歌的Android、苹果的iOS。抛开自成体系的苹果,在这个领域,最强的组合是ARM 加Android 的双A 组合,宛如PC领域的Wintel联盟。英特尔与微软在移动互联领域的联合,是“弱弱联合”,因此双方都意兴阑珊。
英特尔一位产品总监曾说:“我们想支持Atom 平台时,微软已不如当初那么积极,尤其在嵌入式领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Moblin平台,甚至现在的MeeGo平台。”
微软当然也有理由对英特尔不满,早在微软尚未开发出WindowsPhone7 时,英特尔就迫不及待地与诺基亚合作开发MeeGo 手机操作系统,还与微软最烦的对手谷歌在一系列项目上开展合作,譬如GoogleTV 和ChromeOS。也是在2011 年消费电子展期间,英特尔全球副总裁Mooly Eden 高调接受媒体采访,针锋相对地推介基于x86 架构的谷歌Android 系统平板电脑。
英特尔还致力于AppUp软件商店建设,这似乎是微软热衷的事,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直言:“英特尔正从芯片制造厂商逐渐转向基于软件研发和服务的企业。”
在媒体分析人士纷纷议论Wintel 联盟行将就木的时候,英特尔与微软则努力找机会在公众面前秀甜蜜。
英特尔CEO 欧德宁曾声称,Windows8 对英特尔也是一种机遇:“让我感到兴奋的是,Windows8 同样会在其他设备中支持英特尔,此前我们并没有机会销售基于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和平板机。”
Wintel联盟30年来的风雨历程再次验证了比肯斯菲尔德伯爵说过的那句话:“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本报记者姜洪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