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面临两大变革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网络,高密度,低能耗,高效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4 15:02
云服务器更符合高密度数据中心的要求数据中心正处于从“以网络为核心”到“以数据为核心”的转变过程中。如何高效地管理数据,快捷地访问数据,同时又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成为拥有数据中心的企业或组织最关心的问题。
找到平衡点
数据中心的关键产品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等。绿色、节能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数据中心用户追求的目标。高密度、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逐渐增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
数据中心的建设者正在尝试将建设成本、工艺流程、资源进行集中化与优化整合。集中化有利于实现数据冗余和数据控制,且有利于实现法规遵从。虽然大多数企业或组织正在尝试将资源整合到数据中心中,但数据中心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服务器仍是核心设备。数据中心的迅速扩张与跳跃式发展导致用户在环境控制、电源供应、冷却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限的数据中心空间也限制了基础设施的拓展。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力求在数据中心的密度、散热以及功耗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云计算模式下,下一代数据中心对外将提供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且具有透明统一接口的资源服务。高密度服务器的体积越来越小,使得单个机架内的处理器核心、内存容量等均成倍提高,因此对供电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从节能和节省空间占用的角度看,高密度服务器的确更符合云数据中心的要求。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超云)的云服务器SC-R6000系列已部署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或者常年有循环风的沿海地区,其合理的共享基础架构能够通过自然通风来提升散热的效率,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高密度更要低能耗
出于应对未来需求变化和业务拓展的考虑,数据中心用户通常会预留部分服务器机架空间,并将虚拟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当前,虚拟化在数据中心内已经深入到I/O、应用、网络通信等多个层面,以解决应用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首先会尝试构建内部私有云,然后再全面转向云架构。因为私有云不仅具备低风险性,而且可以让企业亲身体验云计算带来的益处。
新一代数据中心将实现能源与空间的高效利用,并能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计算环境。高效率、低能耗和集中管理将成为云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
SC-R6000系列服务器包含R6110、R6220、R6240等多种机型,面向新一代高可靠、高密度、低能耗的数据中心设计,其整体结构在满足数据中心常规标准的基础上,对密度、可靠性及能耗进行了全面优化,更适合云计算对服务器的要求。
从核心部件来看,SC-R6000采用超密集型2U共享基础架构,最多支持4个独立服务器节点,采用英特尔5500/5520芯片组(R6280采用英特尔Atom芯片),支持至强5500和5600系列处理器,可满足带宽密集型应用对高性能的需求,并为持续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从主体结构来看,SC-R6000服务器采用独立计算架构设计,计算节点与前控制板采用支持热插拔技术的独特接口,故障节点可以实现热插拔,因此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
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可用性与效率并重云计算除了将改变IT基础设施架构以外,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供配电、制冷以及机房的监控和管理是不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呢?
架构比产品更重要
有些用户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对于IT业务则采用外包的方式。这类用户只是将云计算当成是一个工具,或是业务的驱动器。有些用户则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投入,并基于云计算架构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类用户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用户。它们关注的是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部署是否迅速。还有一些用户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手段,比如电信服务商和一些云计算基地,它们十分注重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整体拥有成本。
不同的用户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在选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所有的云数据中心用户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降低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部署速度,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
其实,从2002年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NCPI(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设计理念到机房一体化方案,再到APC英飞集成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使没有云计算的概念,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一定会遵循这样一个思路:第一,标准化,无论是UPS系统还是制冷系统都是模块化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套管理软件来管理所有组件;第二,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第三,绿色高效;第四,无论是供配电还是制冷都要根据负载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包括施耐德、伊顿、艾默生、台达、科华、科士达等在内的众多厂商都拥有了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易于扩展的模块化架构、智能化的管理是此类解决方案的共同特征。施耐德旗下的APC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谢卫刚表示:“对于云计算中心用户来说,用什么样的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选对架构。目前,虽然中国用户的机房密度不高,虚拟化应用不普及,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必定会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转移到云计算架构。”
飞轮UPS影响力有限
随着一些大型云计算基地和云计算中心的出现,为了保护大量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大功率UPS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高效、模块化和绿色的UPS将受到云计算中心用户的欢迎。那么,用户对小功率UPS的需求会不会萎缩呢?谢卫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除了云数据中心以外,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用到小功率UPS,比如布线间、电信室或是一些小型的机房等。云数据中心的兴起并不会影响小功率UPS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会不会促进UPS技术的革新呢?一种新型的飞轮式UPS就很适合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应用。目前,美国ActivePower公司已开始在中国销售飞轮式UPS。意大利先控公司近日也宣布推出飞轮式UPS,但还没有在中国销售。飞轮式UPS有没有可能替代以电池为核心的UPS呢?其实,对于UPS技术的创新,不同厂商有不同的主张和理念。在云数据中心里,用户最看重的还是UPS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效率。当前,飞轮式UPS应用的范围相对较窄,这可能与用户的认识程度不高有关。包括施耐德、伊顿、艾默生三大巨头在内的大多数UPS厂商并没有接受飞轮这项技术。
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薛斌
……
找到平衡点
数据中心的关键产品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与网络等。绿色、节能既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数据中心用户追求的目标。高密度、低能耗、高效率的产品逐渐增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绿色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
数据中心的建设者正在尝试将建设成本、工艺流程、资源进行集中化与优化整合。集中化有利于实现数据冗余和数据控制,且有利于实现法规遵从。虽然大多数企业或组织正在尝试将资源整合到数据中心中,但数据中心对资源的大量需求导致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服务器仍是核心设备。数据中心的迅速扩张与跳跃式发展导致用户在环境控制、电源供应、冷却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有限的数据中心空间也限制了基础设施的拓展。因此,数据中心的建设者力求在数据中心的密度、散热以及功耗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云计算模式下,下一代数据中心对外将提供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且具有透明统一接口的资源服务。高密度服务器的体积越来越小,使得单个机架内的处理器核心、内存容量等均成倍提高,因此对供电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从节能和节省空间占用的角度看,高密度服务器的确更符合云数据中心的要求。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地超云)的云服务器SC-R6000系列已部署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或者常年有循环风的沿海地区,其合理的共享基础架构能够通过自然通风来提升散热的效率,从而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高密度更要低能耗
出于应对未来需求变化和业务拓展的考虑,数据中心用户通常会预留部分服务器机架空间,并将虚拟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当前,虚拟化在数据中心内已经深入到I/O、应用、网络通信等多个层面,以解决应用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多数企业首先会尝试构建内部私有云,然后再全面转向云架构。因为私有云不仅具备低风险性,而且可以让企业亲身体验云计算带来的益处。
新一代数据中心将实现能源与空间的高效利用,并能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计算环境。高效率、低能耗和集中管理将成为云数据中心建设的重点。
SC-R6000系列服务器包含R6110、R6220、R6240等多种机型,面向新一代高可靠、高密度、低能耗的数据中心设计,其整体结构在满足数据中心常规标准的基础上,对密度、可靠性及能耗进行了全面优化,更适合云计算对服务器的要求。
从核心部件来看,SC-R6000采用超密集型2U共享基础架构,最多支持4个独立服务器节点,采用英特尔5500/5520芯片组(R6280采用英特尔Atom芯片),支持至强5500和5600系列处理器,可满足带宽密集型应用对高性能的需求,并为持续升级预留了充足空间。从主体结构来看,SC-R6000服务器采用独立计算架构设计,计算节点与前控制板采用支持热插拔技术的独特接口,故障节点可以实现热插拔,因此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工作。
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可用性与效率并重云计算除了将改变IT基础设施架构以外,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包括供配电、制冷以及机房的监控和管理是不是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呢?
架构比产品更重要
有些用户始终关注的是自己的核心业务,对于IT业务则采用外包的方式。这类用户只是将云计算当成是一个工具,或是业务的驱动器。有些用户则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投入,并基于云计算架构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类用户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以及高性能计算领域的用户。它们关注的是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部署是否迅速。还有一些用户将云计算作为一种服务手段,比如电信服务商和一些云计算基地,它们十分注重云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和整体拥有成本。
不同的用户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在选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所有的云数据中心用户有一个共同的需求,那就是降低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部署速度,实现系统的灵活扩展。
其实,从2002年美国可用性研究中心提出的NCPI(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设计理念到机房一体化方案,再到APC英飞集成系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即使没有云计算的概念,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也一定会遵循这样一个思路:第一,标准化,无论是UPS系统还是制冷系统都是模块化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套管理软件来管理所有组件;第二,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扩展;第三,绿色高效;第四,无论是供配电还是制冷都要根据负载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包括施耐德、伊顿、艾默生、台达、科华、科士达等在内的众多厂商都拥有了机房一体化解决方案。易于扩展的模块化架构、智能化的管理是此类解决方案的共同特征。施耐德旗下的APC大中华区市场总监谢卫刚表示:“对于云计算中心用户来说,用什么样的设备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选对架构。目前,虽然中国用户的机房密度不高,虚拟化应用不普及,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必定会从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转移到云计算架构。”
飞轮UPS影响力有限
随着一些大型云计算基地和云计算中心的出现,为了保护大量的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大功率UPS将有更多用武之地。
高效、模块化和绿色的UPS将受到云计算中心用户的欢迎。那么,用户对小功率UPS的需求会不会萎缩呢?谢卫刚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除了云数据中心以外,还有许多地方可以用到小功率UPS,比如布线间、电信室或是一些小型的机房等。云数据中心的兴起并不会影响小功率UPS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会不会促进UPS技术的革新呢?一种新型的飞轮式UPS就很适合集装箱数据中心的应用。目前,美国ActivePower公司已开始在中国销售飞轮式UPS。意大利先控公司近日也宣布推出飞轮式UPS,但还没有在中国销售。飞轮式UPS有没有可能替代以电池为核心的UPS呢?其实,对于UPS技术的创新,不同厂商有不同的主张和理念。在云数据中心里,用户最看重的还是UPS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和高效率。当前,飞轮式UPS应用的范围相对较窄,这可能与用户的认识程度不高有关。包括施耐德、伊顿、艾默生三大巨头在内的大多数UPS厂商并没有接受飞轮这项技术。
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薛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