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1万亿 王者归来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银行理财产品,固定收益,存款利率
  • 发布时间:2011-09-27 09:16
  也许连商业银行自己也没想到,理财产品会如此既叫好又叫座。2011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经在2010年7.05万亿元募集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到8.51万亿元,仅上半年银行就发行了8497款理财产品,其成为金融理财市场绝对的“王者”。

  《金融理财》认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其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金融市场投资品种不断丰富和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对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改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积极作用。同时,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理财需求,商业银行在注重理财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应大力创新理财服务,摆脱同质竞争的泥潭,朝着财富管理服务商的目标不断前行。

  发行势不可挡

  “2011年银上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像是刚出炉的爆米花,小小的几颗玉米粒,‘嘭’的一下,便不再是原来的体积。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销量更是惊人,今年的投资市场几乎都成它们的天下了。”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言。

  较之于以往,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突出特点在于“高”、“短”、“快”:产品的利率高;产品的投资期限短,一些产品的投资期甚至只有2-3天的时间;银行产品发行速度快,一批产品发售结束,立刻有新品跟上,形成了滚动之势。

  尤其是在月末或季末“冲时点”前后,理财产品发行呈现“期限很短,利率很高”的现象。在发行的产品中,截至上半年,期限为1-3个月的占29.28%,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占32.8%,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发行量最大的品种。各家银行竞相发行,谁都不甘示弱。

  因此发行规模主要体现的是累计发生额,真正处于投资期的产品存量规模则小于8.51万亿元。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占同期存款余额(78.6万亿元)的4.5%,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增长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银行为吸收存款,发行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客户为了应对负利率状况,也有理财的需求;加之企业有融资需求,这就造成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火爆的局面”。

  仅仅半年的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募集资金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这样的速度无疑是惊人的。然而,这却弥补了今年房贷变化和加息政策给银行带来的资金缺口,尤其是在央行把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提高到史上最高的21.5%之后,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突飞猛进,的确让各家银行的老总多了一个揽储和高息放贷的“后门”,各家银行争先恐后的发行理财产品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再仔细梳理一下上半年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规模。央行公布的6月份存贷款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长15.9%,狭义货币M1增长13.1%;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33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9%(5月份为17.1%);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2万亿元,占2011年7万亿元的全年贷款目标的60%左右;外币贷款增加513亿美元;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7.34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07亿美元;存款同比增速反弹至17.6%,而5月份为17.1%;且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91.76万亿元,日均成交7521亿元,日均同比多成交1456亿元,同比增长24.0%。

  从这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同期银行新增存款数,这表明在银行理财产品高利息的诱惑下,很多企业和个人选择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不是以往的银行储蓄。

  三大新特点

  随着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完毕,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的靓丽业绩也浮出水面。除发行规模和销售量爆发式增长外,注重理财产品的自主研发,根据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理财服务,整合渠道资源,在高端客户中推行交叉销售成为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的三大新特点。

  与外资银行相比,产品种类单一一直是中资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软肋”。许多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7天、1个月或者1年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些产品的供给一方面来自信托公司,另一方面来自于银行自身的同业部和资金部的固定收益工具投资以及信贷资产的收益让渡。

  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虽然高于存款利率,但仍长期不能跑赢通胀,而且一旦市场进入降息周期,该类产品的吸引力将远不及股票和基金类产品,那些只能提供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银行在激烈的财富管理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针对上述弊端,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有意识地进行理财产品创新,其产品线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到挂钩境内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等结构性理财产品均有广泛的覆盖。

  与此同时,深入透彻分析客户群体的层次,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服务是银行业竞争的必然趋势。上半年,各家银行完善多层次客户服务体系,在细分客户群体的基础上,不断推出针对不同客户量身定制的财富产品和专属服务。譬如中信银行的“基金组合N计划”、中国银行的“日积月累计划”、招商银行的“金葵花”、光大银行的伞形阳光私募基金等等。

  应该说,目前在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过程中,许多银行不同的服务渠道资源并没有完全整合,也就是说,不同渠道各有各的客户资源和业务信息。要留住顾客、增加消费量,银行应当在不同服务渠道之间建立统一的客户档案,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与服务体验,实现交叉销售。

  所谓交叉销售,是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资料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了解他们的消费属性和兴趣爱好,发觉他们的多种需求,从而实现同时销售多种相关产品的目的。目前交叉销售已经在私人银行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业务亟须转型

  不少投资者向《金融理财》表达了一个观点:各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大同小异,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因此不太关注理财产品的特点。这个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当前银行理财市场繁荣背后的最大困境: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创新的动力不足,以至于银行理财市场仍在低水平层次上竞争,无益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理财产品是一项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计划,商业银行应起到“财富管家”的作用,即要测试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其工作、生活状况制定合适的理财计划,为其设计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以帮助投资者实现阶段性的理财目标。

  随着人们收入的迅速增长,许多人的理财需求正在向内涵更丰富的财富管理进行转变,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财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认为,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贵金属市场以及各类新型市场的稳健发展,新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将不断涌现,银行理财业务的范围会更广,财富管理的内涵也将更丰富。

  相对传统银行业务来讲,我国财富管理业务还只是刚刚起步,财富管理市场还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银行理财业务还需进一步精心打造和提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迫切需要加强专业投资能力建设,尤其是要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同时,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还应有更长远的眼光,要从过去关注产品收益逐步转向客户忠诚度的培育,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客户市场。

  此外,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上,商业银行要向差异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要针对不同的人士设计不同的产品,尤其对于中低端的客户,应让他们的投资资金实现保本增值。另外,有关部门还应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让理财产品的购买者对财富积累和风险的关系、投资期望和生活稳定之间的平衡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升理财能力。
  
  随着人们收入的迅速增长,许多人的理财需求正在向内涵更丰富的财富管理进行转变,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财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 本刊记者 陈士新 l 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