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斌的“保守”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商业地产
  • 发布时间:2011-12-09 11:34
  对于地产商而言,2011年是个多事之秋。

  从2010年住宅市场遇冷后,如万科、保利、恒大等以住宅为主业的开发商,都转向了商业地产市场,再加上原本深耕于此的万达、宝龙、SOHO中国等,商业地产似乎早已不是想象中的蓝海。

  “商业地产市场,的确是群雄逐鹿,热火朝天。但其中,一部分地产商的跟风、攀比、不理性行为,也可能会造成这个市场的危机。”2011年再次跻身“中国最佳商业地产企业”的光耀东方集团董事长李贵斌如是说。

  事实上,这家集城市综合体开发、商业地产投资并购重组、商业运营管理于一身的商业地产企业,在2011年动荡的市场中依然斩获颇丰。问及核心原则,李贵斌坦言:“在这个浮躁的市场里有很多机会,商业地产投资现在也的确是最好的时机。但是,企业没有饿死的,都是撑死的。对我而言,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并购——完善商业模型起步于三线城市的光耀东方,在业内以改造“停建项目”及发掘“价值被低估物业”闻名。2011年,光耀东方进一步加大了并购力度,涉及5个项目,金额达百亿元:3月,进入上海;5月,在天津滨海新区再添新项目;7月,再次出手北京……然而,在这一众让人眼花缭乱的华丽并购中,李贵斌最为看重的,却是在山东聊城老家的一桩并购——聊城百货公司。

  “这是个可圈可点的事件。聊城百货公司的加盟,说明市场对光耀东方整体商业运营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聊百加入光耀东方,对于完善公司的商业模型有着现实和长远的双重意义。”李贵斌说。

  他口中的聊城百货公司是山东省三大百货公司之一,有34年历史,在聊城是家喻户晓的百货品牌,占有聊城零售业2/3的市场份额,旗下拥有百货、超市、家电零售三大产业。

  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聊百是很多巨头希望合作的对象,其中包括大商集团、茂业集团、金鹰商贸等,但是聊百最终选择了光耀东方。聊百看中的是光耀东方对商业运营的重视,而李贵斌看中的,则是聊百在商业运营方面的经验。

  在并购聊百之后,光耀东方商业集团公司也正式成立,由原聊百董事长许振清任董事长。“聊百的加入,对光耀东方原有的商业运营管理板块是一个有益补充。光耀东方商业集团的专业领域将不仅限于商业管理,更是延伸到了商业运营。我们的整个体系完整了。”李贵斌说。

  事实上,随着管理架构的成熟,光耀东方集团将在2012年正式推出自有的百货品牌——“光耀东方百货”。同时,在邯郸、大同、聊城、石家庄等多地商场运营良好的基础上,北京“光耀东方广场”商业部分和“光耀东方中心”商业部分两个高端商业正陆续招商,光耀东方商业集团多形态、多档次的产品体系也将形成。

  “光耀东方商业集团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商业零售公司之一。”李贵斌说道。

  运营是商业地产的灵魂

  “为什么我认为聊城百货那么重要?因为,在涵盖‘写字楼+商场(mall)+酒店”等多种业态的城市综合体中,运营的核心就是要把商场经营好。”李贵斌说。

  这种观点,印证了与当下商业地产界一个主要的困惑:2010年至今,不少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量呈“井喷”之势,大量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在建或已经开业。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报告显示:到2011年底,东莞将拥有购物中心69家,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沈阳将拥有购物中心71个,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石家庄将拥有购物中心22家,建筑面积接近230万平方米;贵阳将拥有购物中心43家,建筑面积接近200万平方米……

  这样令人吃惊的数字正在许多城市上演,然而这些项目中的大多数,运营得并不成功。

  面对这种局面,李贵斌忧心忡忡:“房地产投资的目标,不管是住宅还是商业,核心都是价值投资。一个综合类的商业地产项目中,商铺做好了,物业的整体价值才能提升。反之,对整体的物业价值是极大的浪费。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中,业主们有收益,开发企业才有长远收益。如果业主赔钱,最终受损失的其实是开发商。”

  而这正是光耀东方在诸多开发和并购的综合体项目中,将商业部分自持经营,而没有散售的原因。

  因此,在别人忙于圈地、大干快上的时候,光耀东方却在研究,什么样的业态能让业主们挣钱?什么样的规划定位能给商业项目带来更高的人气?2003年,山东聊城的新东方广场,规划为“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和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时尚购物中心”;而邯郸新丹兰·尚街,定位于“16-45岁女性消费的专业商场”,主打时尚消费;石家庄光耀东方广场则是“品牌荟萃、时尚前沿”……

  光耀东方集团在各地运营的不同项目,都根据城市、区域以及当地的消费习惯做出了差异化的定位。

  “光耀东方商业集团成立之后,有了聊城百货丰富的专业人才加入,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李贵斌总结道。

  是稳健还是保守

  随着住宅投资的前景日渐模糊,资金选择商业地产为避风港,2011年的商业地产市场迎来了新一轮投资高潮。

  “大家这个时候都进来做什么?先占有资源。开发什么产品可以将来再说,但是谁占有了资源,谁就占有了将来。如果不占有资源,三五年内,这个游戏就没有你的事了。”业内人士说道。“越来越多的公司敢于在三四线城市拿地,他们看到的是土地的增值。现在,住宅用地限制了,商业还没有。地方政府的地价会给得很便宜。开发商赌的是地价上涨,资产溢价可以用于私募、整售甚至IPO。”易城中国副总裁尹宝军的判断代表了主流的观点。

  但李贵斌在光耀东方的扩张步伐上,有自己的选择。“以千亩为单位计量的土地,无论在哪个城市,都不可能位于市中心。等待它升值的时间太长,而升值的空间又有风险。开发商资金投入的最大需求来自于拿地,而资金回笼只能靠销售。拿地太多而销售受阻,开发商如何自处?何况现在整体的销售市场这么疲软?”

  因此,李贵斌对光耀东方2012年的发展步伐做了严格限定:并购重组方面,以一线城市为主,并购4个项目就达成目标,最多不能超过6个;而城市综合体开发,则以华北华东现有市场为基地,考虑到有效的管理半径,项目不过长江,不到东北。

  “一个企业应该清楚认识自己的容量,中国市场那么大,适合自己的项目能做好一两个项目,就是成功。”李贵斌说。

  事实上,光耀东方集团直到目前仍然维持着低负债水平。李贵斌的态度很务实:“企业做事要向最好争取,按最坏打算。盈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前提是财务安全。”

  中国的商业地产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毕竟发展时间尚短,真正的分化还没有开始。而李贵斌认为,未来的趋势,一定强者恒强、弱者则遭到淘汰。因此,他对眼前每一个可能导致危机的问题都十分重视。

  光耀东方从三线城市起家,历经6年才稳步进入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一直不缺少机会,但是企业从前的资金实力和人才队伍都是短板,所以我没有贸然进入。直到企业成熟、时机成熟。”

  在李贵斌看来,尽管短期市场前景不明,但长期来看,商业地产市场仍然具有供应量大、保有量大、需求量大三大特点。而且,正是由于市场浮躁,资金不理性,一线城市将会有更多的投资并购机会。

  “其实我们集团目前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公司的布局,都是在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机遇决定财富,投资不仅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和预期。”李贵斌说。

  文|周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