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规则,当生于“梧桐树下”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股票,交易,佣金
  • 发布时间:2011-12-26 10:48
  1792年5月17日,华尔街68号,一株梧桐树下,24位股票经纪人聚集于此,开始讨论起有价证券交易的条件和规则,举世闻名的《梧桐树协议》即此形成。

  这份诞生于200多年前的协议极其简短,但意义非凡,其原文如下:我们,签约者,作为买卖公共证券的经纪人,特此庄严承诺并彼此保证,在从今往后的交易中,无论对任何人,无论买卖任何证券,都将以不低于交易额0.25%的比率提取佣金,而我们之间彼此交易时,则相互切磋,给予优惠。

  就是这个不到一百字的协议,使这24位在该协议上签字的经纪人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享有交易特权的有价证券交易联盟,这也成为后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而这一天也成为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诞生日。

  这是美国股市及规则诞生的路径,它自下而上,由市场自发形成。

  差不多200年后的1990年,北京,面对要不要搞股市的巨大争论,邓小平发话定调:股市可以大胆地试,不行就关掉。

  于是,在几乎没有准备的情况下,1990年12月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上海股市仅以8只股票开张。次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营业,挂牌企业也只有深发展、深万达、深安达、深金田和深原野等5家公司。

  这是中国股市及规则诞生的路径,它自上而下,由政治权威指定。

  注意,《梧桐树协议》的表述很有意思,其开篇即是“我们,签约者”,而不是“你们”,即制定规则的人是市场的参与者。而中国的股市及其规则,虽然从文字上看不到“你们”,但通篇都是,“你们试吧”,“你们要遵守”。

  政府确定规则天经地义?

  两种不同的表述,对应的是两条不同的市场发展路径,同时也决定了规则的产生迥然相异。在西方,规则往往生于市场,在梧桐树下;而中国,规则往往定于庙堂,在中南海内。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特别热衷于制定规则的政府,不管是IPO,还是再融资,抑或涨跌幅,那只有形之手总是无法闲住,进而使政府替代市场参与者制定规则成为资本市场的习惯动作,久之,政府制定规则不但成为天经地义,政府还扮演起上帝的角色,它是万能的,没有政府,就没有市场,更没有所谓规则的产生和完善。

  习惯的力量确实令人惊叹。因为我们发现,人们在讨论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时,往往聚焦于“规则是否得到公正执行”,或者最多往前再走一步,深化到“规则是好的还是坏的”这一层面,但少有人对政府制定规则本身提出怀疑,而这,也即“规则究竟该由谁来制定”,其实才是我们这个市场最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

  按道理,政府制定规则本来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我们的政府不仅仅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还是市场的监管者(裁判),更是市场的参与者。这三重身份集于一身,注定它很难保证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它制定的东西注定会是一个坏的规则。

  举例来说,作为市场的参与者之一,国企为政府所控制,代表着政府的利益,你很难想象政府在制定规则时不会偏向于国企。事实上,政府也一直是这么干的,而且是明目张胆地这么干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资本市场要为国企解困”,即为明证。

  看到这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政府总是喜欢替代市场参与者来制定规则,而且最后还习惯性地将此当作一种政绩来炫耀,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应该得到市场参与者的感恩戴德:“瞧!你们不是需要市场吗?我帮你们推出来了;你们不是需要规则吗?我帮你们制定出来了。”

  听上去确实不错,甚至有些美妙,足以让人眩晕。鉴于此,我们抄录一个故事,希望能让你醒醒。这个故事,即是美国最为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一书中提到的“分蛋糕”理论:两个饥饿的人要在一起分蛋糕,每个人都想要多吃多占,谁也不想让对方占到便宜,怎么分才好呢?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选择一位精于切糕技术且又德高望重的人操刀,然后分给每个人。另一办法是让其中一个人先切蛋糕,然后让另一个人先挑选蛋糕。

  显然,主张第一种办法的人,他们相信操刀分糕者不会藏私,能秉持公义,将蛋糕均匀分配,现实中,其结果,蛋糕往往是分不公平的。而主张第二种办法的人,他们不相信操刀分糕者,所以,要设置规则限制切糕者的权力,规定切糕者后分蛋糕,现实中,这种办法往往可以有效杜绝私心,其结果,蛋糕会被公平分配。

  但是,在我们的资本市场里面,政府三重身份集于一身,不但制定分糕规则,还亲自操刀切糕,而且最后还优先选择蛋糕,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把规则制定权还给市场

  看看当今之中国资本市场,庄家盛行,内幕横生,很多曾经热情参与A股的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港股、美股。个中原因很多,但最根本一条,就是这个市场,是一个由政府制定游戏规则、并深度参与其中、且又亲自充当裁判的包办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里,最大的庄家其实就是政府,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谁玩得过手握制定规则权杖的人呢?等待他们的只有被宰的命运。逃离,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市场的觉醒。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前途和投资者的未来,根本上并不取决于游戏规则如何改变或者说如何重置,而是取决于究竟该由谁来制定规则。因为,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问题,不是规则执行得如何的问题,也不是规则好和坏的问题,而是由政府制定规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既然由政府来制定规则这第一步就错了,接下来,无论如何走,结果都是错误,历史事实也已反复证明了这一条,从“8·10股疯事件”到“3·27国债危机”,从“基金黑幕”到“国有股减持风波”,从“德隆骗局”到“特权资本肆虐”,无一不烙刻着资本市场上的中国式荒谬。

  而这一切,根子就在规则上。所以,坏的规则要改,谁定规则的事更要改。如何改?我们认为,就是要从根本上把制定规则的权力交还给市场,让市场参与者自己制定规则,也就是要让规则生于梧桐树下,而不是定于朝廷之上。要相信,市场参与者,也就是市场里的“我们”,才真正知道什么样的规则能够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一如罗尔斯笔下的分糕者。

  当然,在由市场参与者自己制定规则的局面下,政府并不是无事可做,它应该充当制定规则的组织者,并保证规则能够得到实施,也就是要回到监管者的本色上去,而不是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还手握规则之权杖而不放。

  李武/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