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雄心:一个也不能少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育,失学,教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1-19 11:29
这个亮点来之不易。长期以来,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教育的权利,都能通过教育的机会之梯公平发展,中国政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通过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失学、辍学的现象正在绝迹。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尽管孔夫子“有教无类”的理想源远流长,受教育却从来只是少数人的特权,穷人的孩子能读书,往往会因稀罕而成“佳话”。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穷乡僻壤也有书声琅琅。然而,受制于经济基础,在贫困地区,仍然存在因贫失学辍学的现象,希望工程也折射出这样的现实。锲而不舍地接力攻坚,终于实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场为了实现人人都能受教育的接力攻坚中,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是落实《规划纲要》,完善资助政策,从而让“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成为现实。
“有学上”,是“上好学”的前提;“上好学”,教育才能让人民满意。可喜的是,“上好学”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保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正在全面部署落实。中央与地方政府投入资金,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校车安全条例》正在征求意见中,中央财政斥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加强配套。国务院出台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370多个文件,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各方面。
改革创新。为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教育改革措施正在逐步推进。
促进公平。一年多来,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三个“差距”,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变化有目共睹。
提高质量。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质量为核心的政策导向正在确立,随着教师地位待遇的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教育改革与发展绝非一蹴而就。袁贵仁承认,这一年多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有的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镇“大班额”问题比较严重;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推进解决的合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机制尚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这些难点的背后,更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破解。正如袁贵仁所指出,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一些重大改革有了宏观层面的决策部署,而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跟进。各地各校改革的热情很高,而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单靠地方或者一个部门很难突破。
一个也不能少的教改雄心,并非只是教育部门的事,配套努力同样一个不能少。比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后就地参加升学考试、面对的将是现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就绕不开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改变“一考定终身”、推进素质教育,也需要全社会公信力的建设。
本刊评论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