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 保持一贯的分享思想,而不是生活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柴静,央视
  • 发布时间:2012-01-31 16:27
  柴静

  中央电视台《看见》主持人。19岁主持电台节目《夜色温柔》,一举成名。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导,并在湖南卫视主持《新青年》节目。她曾出现在非典最前线,矿难第一现场,在浮躁的社会中,坚持着自己的新闻理想,把更真实的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她的外表谈不上漂亮,却有着一种飘逸而明慧的气质。

  A■女报时尚 B■柴静

  A:“这个年龄”是怎样一个年龄?

  B:再过几天,我就36了。

  A:其实你的经历挺传奇的。15岁上大学,专业是财经,但一心想做电台主持人,就写信给一位知名主持,“可否帮我成就梦想”,后来他真的给你打电话,让你去面试。之后你做记者,再到电视主持人,好像每一次都打破了常规?

  B:那会儿读大学,我借用学校的播音室录了一盘带子,把自己所能理解的文学、青春、梦想都录了下来,步行两个多小时送到电台,就是你说的面试。没想到台里当即决定把这盘带子做一期节目播放出来。我特别记得第一次坐到话筒前,第一次坐进真正的演播室,觉得自己就属于这个地方,没有恐惧和紧张。后来去北京学习,看到《三联》在招聘,一打电话他们说招完了。我问“你们不是想要优秀的记者吗?这还有期限吗?”就让我去试试了。

  我理解的常规,不是条条框框的规则,是一种内心的渴望吧。你想做就去争取,很简单。

  A:你主持《夜色温柔》的时候只有19岁,19岁的女孩主持夜间谈话节目,一播成名。现在回想,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B:想做一档午夜节目是偶然的。当时我听新加坡电台林伟的《点一盏心灯》,他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灯火”,这句话给我感触很深,我就决定做一档这样的节目。必然的话,能争取到这个主持机会很不容易,本来我被分回太原铁路局,但我一定要回长沙。在长沙一个人租房子住,一个人为工作神魂颠倒,特别幸福的经历。

  A:你和听众都聊些什么?仅是温暖、励志的话,做久了也会厌倦吧?

  B:我接听热线电话,什么都聊。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要怎么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但我觉得声音是可以激发一个有想象力的世界。说得最多的,无非是“我在,我听到了,我懂”这样的字眼。但你珍惜了一个陌生人给予的信任,你的那种幸福感,对方是可以感受到的。

  A:你和邱启明搭档主持《看见》只有4个多月,这档节目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追随你而看,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B:有一天我和范铭(《看见》编导)聊自己的采访状态,我说能感觉自己的天灵盖被打开了。比如今天两个摄像,还有编导,旁边很嘈杂,当机器一开,外界所有的信息,一点风吹草动,我都能感受,编导的皱眉都会影响我;这就像灵魂出窍的感觉。我把身上所有的细胞都打开了,这种感觉挺棒的。

  A:据说编片子的时候,工作人员常听不懂受访者在说什么,请你来帮忙听,结果你也听不真切。但采访现场你听懂了,怎么回事儿?

  B:我做新闻,感兴趣的是新闻背后的人。我的采访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广东梅县的老兵,四川自贡的小老板……他们的乡音和表达会对后期制作产生一些问题,可在现场交流的时候,我除了听,更多的是在看,他们用眼神传递出的信息,我花了很多精力在捕捉。

  A:你觉得自己有天赋吗,在与人交流方面?

  B:没有,是时间和经验的历练。10年前,我做《新闻调查》时,电视正在播,有人马上给陈虻(原央视评论部副主任)打电话,说:“这样的人还是陈虻招的啊?你可别让我丢脸。”然后挂了。

  A: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有没有受到一些人或事的启发?

  B:我觉得自己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2003年非典,我采访一个护士。当时门打开,我跟摄像招了一下手,微笑了一下,走了进去。后来编导叶山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我的微笑很小资,“闪进去”的动作像一片树叶,太飘。

  今年我采访张妙的父亲张平选(药家鑫案受害者),隔壁忽然传来一阵号啕大哭,是张妙的母亲。我问张父,“为什么不进去劝劝?”他说“不劝,劝也没用。”我走进屋,把手搭在她的手上,那时,我忽然问自己:如果这是二十多岁的自己呢?我肯定不会做这个动作,也许手足无措,也许很“粗暴”地给她擦去眼泪,嘴里不断说着“不要悲伤,明天会更好”之类的安慰话。还有一种可能,我会端着摄影机闯进去,拍下她崩溃的画面,或等她停止哭泣后,继续追问采访。可到了这个年龄,我想了想,放弃了。

  A:20出头就成名了,当时有规划过未来吗?

  B:20多岁时,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我辞职去北京,兜里就揣着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书,刚够用的一点钱,再就是面目不清的未来和22岁的年纪。

  A:那30多岁呢?更多的关注些什么?

  B:30多岁吧,是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一起合作。要价值观比较契合,对工作的态度也近似,就走在一起。

  A:你采访李阳,他问:“你也是一个成功的女性,你肯定把事业当成最重要的事情。”你反问他家庭难道不是人生最大的价值之一吗?事业和家庭在你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

  B:这一段采访,我内心有激荡。现在回想起来,内心是不稳定的,我只需呈现真就行了,而用不着带着捍卫真的心态去说话。

  A:镜头前的你犀利又柔情,生活中的柴静是什么样的?

  B:非常简单,又普通,像我那一柜子棉麻衣服,蓝灰黑白。

  A:阅读是你生活的中心?哪些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B:《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西方政治思想史》、《曾国藩嘉言钞》,最近特别痴迷的是《安娜·卡列尼娜》。

  A:有什么特别吸引你的地方吗?

  B:看谢素台译的,文字中的教养太好,好到让你觉得托尔斯泰天生就是在用中文写作。

  A: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B:常有人问我,学哲学有什么用?我说什么用都没有。但哲学能帮你分辨,那个跟你说话的人是不是在胡说八道。读书有什么用?同样什么用都没有。如果一定让我说出其好处,那就是,读书能让一个人变得更丰富,更有力,更理性,更沉潜,而不是相反。

  A:有人开玩笑说你是最穷的主持人,到现在还没买房?

  B:谁知道有没有比我更穷的主持人?我觉得这个职业理应给人生存比较尊严的报酬,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当年电台有听众给我一张明信片,说你一定要相信,大众是最好的雇主。我一直在等待着他们给我发工资的那一天。

  A:一直没买房?

  B:这十年我是一直住在原来租的房子里,但这不说明什么。钱这东西跟能力,跟道德都没多大关系。其实现在生活挺适度的吧,女孩子嘛,压力没有那么大,够我生活了。人很多时候大的花费其实都因为虚荣心。

  A:做了这么多年新闻,有遇到瓶颈吗?会厌倦吗?

  B: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形容橡树的吗?橡树在什么环境下长得最好?在土壤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橡树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分出很多枝丫,不再向上生长。只有长在稍微贫瘠但又不是极端恶劣环境里的那些橡树,历经风吹雨打、百年风霜,根系不断往下深扎于土,树冠不断向上寻求阳光,才会长得粗壮挺拔。人也是这样。

  A:最近你又写了一本书,是关于什么的?

  B:一些总结与感慨吧。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对工作的反思。

  A: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B:这些年来我就像河流一样,急急穿过峡谷,冲出禁锢而下,现在慢慢流到平原上,开始自由自在,比较舒缓地流淌。

  A:你一直没有开微博,为什么?

  B:我的博客基本上只谈工作,我只愿意和观众分享思想,而不是生活。

  A:于丹曾说逢年过节,祝福的短信收到很多,但你的短信令她情有独钟,常常就是6个字:姐姐,岁月静好。

  B:还需要说其他的吗?

  采访 NOC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