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原谅我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请你原谅我,吴秀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10 15:33
编剧:徐兵
导演:刘惠宁
主演:吴秀波饰徐天、海清饰何佳、吴越饰吴晴、董洁饰梅果、房子斌饰陆秦生、王大治饰费兵、罗京民饰徐天爸等
虽然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的作品,但看完你总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年代无关,你的青春、你的感情都随着剧中人慢慢流淌,全剧笼罩着温暖而有淡淡的忧伤,这些东西让你向往和徐天、和他们一起,温暖而忧伤地流浪。
很多年前,徐兵就曾经和吴秀波有个约定,一定要写个关于火红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戏,由吴秀波来演,这个约定在《请你原谅我》中兑现了。由刘惠宁执导。片子讲的是一群年轻人在“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以及他们的感情归宿。当这部既有内涵又风格清新的电视剧呈现出来时,就注定了它的不一样。整部剧充满了人文和怀旧色彩。故事场景在西安,街道小巷里,徐天(吴秀波饰)、何佳(海清饰)、吴晴(吴越饰)、梅果(董洁饰),他们穿着军大衣或者海军衫、梳着辫子,背着军挎,窝在路边吃一碗油泼扯面,带着浓浓的老秦味。他们在变迁的年代里彷徨、寻找,当一切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徐天&吴晴 谁都有一个帮助自己成长的女人
吴晴。这个女孩只能同生。因为她的人生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计划中,但徐天因为吴晴成长。他们互相深爱,吴晴知道徐天的傲气和随性,她还是一再给他机会给自己时间。终于当吴晴看到徐天没办法达到她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划要求,说责任时,这些东西就被摧毁了。与吴晴只能是最真实的同生,没有第二条路。
徐天&梅果
你太美好,我只能望着
梅果。她像仙女一样站在徐天和费兵的眼前,费兵因为这惊鸿一瞥爱上了这个女孩。但是问题出现在徐天身上。徐天去追偷了梅果书包的小偷,转念间的失误让自己对这个女孩背负了责任。从愧疚到无所适从,从动心到躲闪,这是一个能与自己共死的女孩,带着一份略带疯癫的感情,徐天害怕。在梅果面前,什么都不在乎的徐天处处小心,细心呵护。他说梅果是仙女,他是鳄鱼,只能仰头望着她。
徐天&何佳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爱情
何佳。何佳出现的时候,带着浓浓的工厂女工的气息,漂亮却俗气,尤其是在吴晴和梅果之后。但是何佳懂徐天。只有她懂得徐天一直在被索取,没人了解他想要什么,没人照顾他。最重要的是,何佳对徐天不离不弃。一个能混在江湖,重情重义,对徐天毫无压力、毫无杀伤力的人,就在眼前,徐天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不是自己最终的选择。分开多年,徐天把给何佳写的回信全部放在抽屉里,当他磕磕绊绊说出“我想你”三个字时,故事已经快有了尾声。一段心经让徐天终于敞开心怀,因为在何佳解释的心经里,徐天找到了自己。两人在舞台上唱着《采红菱》,这出人生的戏似乎才刚刚开始。
独家专访
吴秀波 彼岸春暖花开
“本身我就是一个无知的人,喜欢演一些无知人的事。这是我很得意的说法,其实我觉得看到无知就是看到清醒。”——吴秀波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吧,彼岸是光明的世界。”这其实是徐天一直想要的声音。当何佳说出这段话时,徐天孩子似的要求,还想听一遍。第二遍话音刚落,徐天眼泪掉了下来。徐天带给全剧浓浓的文艺气息,他与朋友的相处,对父亲的爱的表达,对爱人的爱的方式,都在平淡中散发巨大的能量,观众被徐天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吴秀波的表达方式。去年采访吴秀波,聊刘新杰时他正在拍《请你原谅我》,那时他的状态在徐天里,所以他不断地提起信仰两个字,这个一直和刘新杰血肉相连的东西,徐天却直到最后结局时才找到。吴秀波不断地寻找,他借徐天在寻找,那种说起来很缥缈的东西——方向感。吴秀波说徐天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心地柔软,又举棋不定,武装成一个武士,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可是那份善良和软弱让他回过头去看。而这种外表和内在被别人的误读是他最喜欢的,“徐天是让我疼爱的角色”他说。
电视指南:对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他的内心有哪些东西是你想通过自己的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吴秀波:我一直以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戏很难拍,因为那些场景、那些物件、那些倾诉的情怀历历在目,所以无异于让我把生命倒回去,让我看清楚,那样有点不大可能。我看剧本的时候,虽然写的是80年代,但我觉得它还是照应着现在人的成长方向和情感,所以编剧也很聪明,假借了一个80年代的场景,把一个情感故事放进去,我也特喜欢,把这个无知男青年寻找方向感的故事放进了这个年代。
电视指南: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那个年代?
吴秀波:简单地说是留恋和不舍。因为我的青春、我所有情感的启蒙都从那个年代滑过,那个年代一旦过去,我的青春和青春年代的情事也都没有了,然后我会对它万般留恋。我的留恋是在80年代,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80年代,其实是青春的流逝和最初的、甜蜜的爱情失去了以后所带来的留恋。
电视指南:刚才所说的方向感,徐天也一直在找。
吴秀波:我们说得平常一些,在我的80年代,年轻的时候,我经历了两个印象深刻的状态,一个是在工作上不知道你能干什么,第二是在情感上不知道该跟谁好。其实这部戏最终就是徐天服了的意思,通篇写的是一个“服”字。
电视指南:我很喜欢这个剧的结局,让人心生温暖。
吴秀波:我也特别喜欢。当时徐兵给我看剧本的时候我就说,这不是一个商业大戏,一个人都没死,也没有大的争吵或者决裂,简单地说不适合热闹地看。现在大家看戏都是看热闹,谁没事拿戏照镜子玩啊?我就说咱拾掇拾掇这个戏。徐兵的 剧本传达出来的就是站在一个男性立场上对一夫一妻制的一些批判,结尾的时候你看到徐天虽然娶了何佳,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吴晴在老公逝去后对他深深的爱意。他在陆秦生的坟前,他看到女儿陆晴朝他姗姗走来时,眼前闪烁的却是梅果的样子,就是到最后他也没想明白到底跟谁好,这是原剧本的结尾。我其实不是一个惯演主流角色的人,但是这个人物也太把男性主流意识非主流化了,而且会让观众觉得太过冷血了。我们把它当做爱情仪式也好,当做对青春流逝的一种依恋也罢,终归来说有点悲观主义色彩,因为这些东西已经逝去了。所以同样对于悲观主义者来讲,我们就想试试看还在笼子里给它找到一对翅膀。然后我们稍微把结尾改成了另外一种圆满的结局,就是当徐天在自信、圆满的情况下,他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他都能快乐地活在当下,这是我喜欢的。最后在所有人视为事业低谷的时候,在劳改释放犯人的舞台上,跟何佳欢快地演着一场生命的喜剧,快乐地活在当下,感受着自己到底是林冲还是雷震子,他是认真的。
电视指南:大概是在何佳解释心经的含义的时候,他有了方向感。
吴秀波:对,我们很难解释自己的方向感各自都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自信的关照,就是认清楚自己的生命是有起点有终点的,爱情是,青春也是。所有的一切只有真正站在两岸才能看见整条河流。
电视指南:何佳吃着面对徐天的那番总结似乎是对徐天很准确的解释。徐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吴秀波:那段话是海清老师写的。其实我们对剧本最大的改动是关于何佳和徐天的这条爱情线,基本上都是后来我和海清重新写的,包括磁带、去广州和最后上舞台。我觉得这个戏还有意思的是在于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个性不一样,戏剧给她们赋予了不同的色彩,然后其实每个女性都愿意站在格子有所参照的角色立场上来对应自己。我们在戏里就不给吴晴一双能看清徐天的眼睛,也不给梅果一个能让徐天承受的神智,恰巧赋予了何佳一颗聪慧的心和良好的脾气。哈哈。
电视指南:徐天有一个变化成长的过程,你对他哪一个过程最着迷?
吴秀波:我觉得我喜欢看他在这三个女人中转的这一圈,我以为这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爱情被形容成一句话,就是与你有缘,同生共死。吴晴代表的是爱情的同生那一面,就是我们要计划人生路程,如此给一个青年男性带来一种生存压力。梅果好像是爱情共死的那一面,那确实是爱情特璀璨的光芒,但是那种东西有飓风的力量,他直接摧毁的是徐天所有的伦理道德和自私,他觉得用生命中所有的道德和价值去等同于这样的爱情,又好像天平不太对了,他不敢选择,就像是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在深山峡谷中游移不定、害怕,最终他看到的是何佳,何佳是爱情的初始阶段,喜悦、甜蜜,如此的清新自在,最美好的就在于它永远停留在那一个点上,其实在这生活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很多的夫妻或者恋人最后走不下去?因为他们到最后丧失了最后的一层关系,叫做朋友。徐天转来转去,他突然绝望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女人是完整的,他不可能停留在这个女人的某一个侧面,直到他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以后,就是徐天认识何佳后,他才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这一生中赶巧了要和你去一个地方的人很少。当徐天终于明白他只需要跟着这个女孩,那个时候他很快乐。
电视指南:整部剧给人的感觉很干净。
吴秀波: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戏拍得不顺应潮流和年代。这个东西需要一杯茶,就是此茶清淡,心静者得。我想未来的戏剧文化可能产生这种趋向。
电视指南:你是否一直有自己理解的人物的方式?
吴秀波:我没有任何依赖,只能自己去理解角色。别人的任何说教在我心里不产生任何的动力。所以演员塑造角色是孤独的过程,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过程,每当塑造一个角色时,我去看他,去和他聊天,慢慢地我相信只有我能看见他,所以我会特别自负、特别自私地去讲述。片子播出之后,我根本没有权利去讲述我对这个人的理解,因为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电视指南:观众对电视剧大多都是用消费的方式接受或者拒绝,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驱动你把演戏和创作这件事做到最好的?
吴秀波:我们说得特别粗俗,当一个麻将桌上停和不断时,依旧有个傻子要做清一色一条龙。哈哈哈,特别对。
采访手记
采访吴秀波已经是晚上十点,他正在乌镇拍摄阎建刚执导的《赵氏孤儿》,饰演程婴。问他是否觉得辛苦,他说不是辛苦,而是“心”苦,拍了一星期那种一望无际的苦让他开始后悔,不该给自己找如此大的苦头,但是这个角色就像导师一样,引领着他一路走下来,他受益匪浅。他说聊徐天,但是状态还在程婴里,就像去年聊刘新杰时,他的状态是在徐天里一样,但是和一个老朋友这样聊聊天挺好的。是啊,从《兄弟门》播出开始,《黎明之前》、《请你原谅我》,一路采访他下来,吴秀波用角色打动着观众,有多少行业人因了解他而开始尊敬电视剧这个用来娱乐消费的东西。他说当2012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希望自己觉醒,因为他觉得那是人性转变的时刻。他调侃说这个新年愿望他一直不敢说,怕别人说他演戏演出毛病了。说到这里,突然发现,吴秀波还是那个羞涩的戏疯子,他仍然常常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把自己想说的话放进某一部戏的某一个角色的一场戏中,尽管逝去的一年,他因为太火常常忙碌得不能自已。
文/姚珺文 图/金色枫尚 喜天影视 设计/薛丹
……
导演:刘惠宁
主演:吴秀波饰徐天、海清饰何佳、吴越饰吴晴、董洁饰梅果、房子斌饰陆秦生、王大治饰费兵、罗京民饰徐天爸等
虽然这是一部讲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的作品,但看完你总会找到自己的影子,和年代无关,你的青春、你的感情都随着剧中人慢慢流淌,全剧笼罩着温暖而有淡淡的忧伤,这些东西让你向往和徐天、和他们一起,温暖而忧伤地流浪。
很多年前,徐兵就曾经和吴秀波有个约定,一定要写个关于火红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戏,由吴秀波来演,这个约定在《请你原谅我》中兑现了。由刘惠宁执导。片子讲的是一群年轻人在“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以及他们的感情归宿。当这部既有内涵又风格清新的电视剧呈现出来时,就注定了它的不一样。整部剧充满了人文和怀旧色彩。故事场景在西安,街道小巷里,徐天(吴秀波饰)、何佳(海清饰)、吴晴(吴越饰)、梅果(董洁饰),他们穿着军大衣或者海军衫、梳着辫子,背着军挎,窝在路边吃一碗油泼扯面,带着浓浓的老秦味。他们在变迁的年代里彷徨、寻找,当一切尘埃落定,每个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徐天&吴晴 谁都有一个帮助自己成长的女人
吴晴。这个女孩只能同生。因为她的人生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计划中,但徐天因为吴晴成长。他们互相深爱,吴晴知道徐天的傲气和随性,她还是一再给他机会给自己时间。终于当吴晴看到徐天没办法达到她按部就班的生活规划要求,说责任时,这些东西就被摧毁了。与吴晴只能是最真实的同生,没有第二条路。
徐天&梅果
你太美好,我只能望着
梅果。她像仙女一样站在徐天和费兵的眼前,费兵因为这惊鸿一瞥爱上了这个女孩。但是问题出现在徐天身上。徐天去追偷了梅果书包的小偷,转念间的失误让自己对这个女孩背负了责任。从愧疚到无所适从,从动心到躲闪,这是一个能与自己共死的女孩,带着一份略带疯癫的感情,徐天害怕。在梅果面前,什么都不在乎的徐天处处小心,细心呵护。他说梅果是仙女,他是鳄鱼,只能仰头望着她。
徐天&何佳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爱情
何佳。何佳出现的时候,带着浓浓的工厂女工的气息,漂亮却俗气,尤其是在吴晴和梅果之后。但是何佳懂徐天。只有她懂得徐天一直在被索取,没人了解他想要什么,没人照顾他。最重要的是,何佳对徐天不离不弃。一个能混在江湖,重情重义,对徐天毫无压力、毫无杀伤力的人,就在眼前,徐天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不是自己最终的选择。分开多年,徐天把给何佳写的回信全部放在抽屉里,当他磕磕绊绊说出“我想你”三个字时,故事已经快有了尾声。一段心经让徐天终于敞开心怀,因为在何佳解释的心经里,徐天找到了自己。两人在舞台上唱着《采红菱》,这出人生的戏似乎才刚刚开始。
独家专访
吴秀波 彼岸春暖花开
“本身我就是一个无知的人,喜欢演一些无知人的事。这是我很得意的说法,其实我觉得看到无知就是看到清醒。”——吴秀波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吧,彼岸是光明的世界。”这其实是徐天一直想要的声音。当何佳说出这段话时,徐天孩子似的要求,还想听一遍。第二遍话音刚落,徐天眼泪掉了下来。徐天带给全剧浓浓的文艺气息,他与朋友的相处,对父亲的爱的表达,对爱人的爱的方式,都在平淡中散发巨大的能量,观众被徐天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吴秀波的表达方式。去年采访吴秀波,聊刘新杰时他正在拍《请你原谅我》,那时他的状态在徐天里,所以他不断地提起信仰两个字,这个一直和刘新杰血肉相连的东西,徐天却直到最后结局时才找到。吴秀波不断地寻找,他借徐天在寻找,那种说起来很缥缈的东西——方向感。吴秀波说徐天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心地柔软,又举棋不定,武装成一个武士,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可是那份善良和软弱让他回过头去看。而这种外表和内在被别人的误读是他最喜欢的,“徐天是让我疼爱的角色”他说。
电视指南:对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他的内心有哪些东西是你想通过自己的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吴秀波:我一直以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戏很难拍,因为那些场景、那些物件、那些倾诉的情怀历历在目,所以无异于让我把生命倒回去,让我看清楚,那样有点不大可能。我看剧本的时候,虽然写的是80年代,但我觉得它还是照应着现在人的成长方向和情感,所以编剧也很聪明,假借了一个80年代的场景,把一个情感故事放进去,我也特喜欢,把这个无知男青年寻找方向感的故事放进了这个年代。
电视指南: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那个年代?
吴秀波:简单地说是留恋和不舍。因为我的青春、我所有情感的启蒙都从那个年代滑过,那个年代一旦过去,我的青春和青春年代的情事也都没有了,然后我会对它万般留恋。我的留恋是在80年代,但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80年代,其实是青春的流逝和最初的、甜蜜的爱情失去了以后所带来的留恋。
电视指南:刚才所说的方向感,徐天也一直在找。
吴秀波:我们说得平常一些,在我的80年代,年轻的时候,我经历了两个印象深刻的状态,一个是在工作上不知道你能干什么,第二是在情感上不知道该跟谁好。其实这部戏最终就是徐天服了的意思,通篇写的是一个“服”字。
电视指南:我很喜欢这个剧的结局,让人心生温暖。
吴秀波:我也特别喜欢。当时徐兵给我看剧本的时候我就说,这不是一个商业大戏,一个人都没死,也没有大的争吵或者决裂,简单地说不适合热闹地看。现在大家看戏都是看热闹,谁没事拿戏照镜子玩啊?我就说咱拾掇拾掇这个戏。徐兵的 剧本传达出来的就是站在一个男性立场上对一夫一妻制的一些批判,结尾的时候你看到徐天虽然娶了何佳,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吴晴在老公逝去后对他深深的爱意。他在陆秦生的坟前,他看到女儿陆晴朝他姗姗走来时,眼前闪烁的却是梅果的样子,就是到最后他也没想明白到底跟谁好,这是原剧本的结尾。我其实不是一个惯演主流角色的人,但是这个人物也太把男性主流意识非主流化了,而且会让观众觉得太过冷血了。我们把它当做爱情仪式也好,当做对青春流逝的一种依恋也罢,终归来说有点悲观主义色彩,因为这些东西已经逝去了。所以同样对于悲观主义者来讲,我们就想试试看还在笼子里给它找到一对翅膀。然后我们稍微把结尾改成了另外一种圆满的结局,就是当徐天在自信、圆满的情况下,他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与谁在一起,他都能快乐地活在当下,这是我喜欢的。最后在所有人视为事业低谷的时候,在劳改释放犯人的舞台上,跟何佳欢快地演着一场生命的喜剧,快乐地活在当下,感受着自己到底是林冲还是雷震子,他是认真的。
电视指南:大概是在何佳解释心经的含义的时候,他有了方向感。
吴秀波:对,我们很难解释自己的方向感各自都是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自信的关照,就是认清楚自己的生命是有起点有终点的,爱情是,青春也是。所有的一切只有真正站在两岸才能看见整条河流。
电视指南:何佳吃着面对徐天的那番总结似乎是对徐天很准确的解释。徐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吴秀波:那段话是海清老师写的。其实我们对剧本最大的改动是关于何佳和徐天的这条爱情线,基本上都是后来我和海清重新写的,包括磁带、去广州和最后上舞台。我觉得这个戏还有意思的是在于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个性不一样,戏剧给她们赋予了不同的色彩,然后其实每个女性都愿意站在格子有所参照的角色立场上来对应自己。我们在戏里就不给吴晴一双能看清徐天的眼睛,也不给梅果一个能让徐天承受的神智,恰巧赋予了何佳一颗聪慧的心和良好的脾气。哈哈。
电视指南:徐天有一个变化成长的过程,你对他哪一个过程最着迷?
吴秀波:我觉得我喜欢看他在这三个女人中转的这一圈,我以为这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爱情被形容成一句话,就是与你有缘,同生共死。吴晴代表的是爱情的同生那一面,就是我们要计划人生路程,如此给一个青年男性带来一种生存压力。梅果好像是爱情共死的那一面,那确实是爱情特璀璨的光芒,但是那种东西有飓风的力量,他直接摧毁的是徐天所有的伦理道德和自私,他觉得用生命中所有的道德和价值去等同于这样的爱情,又好像天平不太对了,他不敢选择,就像是一个孩子骑着自行车在深山峡谷中游移不定、害怕,最终他看到的是何佳,何佳是爱情的初始阶段,喜悦、甜蜜,如此的清新自在,最美好的就在于它永远停留在那一个点上,其实在这生活几乎不可能。为什么很多的夫妻或者恋人最后走不下去?因为他们到最后丧失了最后的一层关系,叫做朋友。徐天转来转去,他突然绝望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女人是完整的,他不可能停留在这个女人的某一个侧面,直到他确定了自己的方向以后,就是徐天认识何佳后,他才在对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这一生中赶巧了要和你去一个地方的人很少。当徐天终于明白他只需要跟着这个女孩,那个时候他很快乐。
电视指南:整部剧给人的感觉很干净。
吴秀波:其实我一直觉得这个戏拍得不顺应潮流和年代。这个东西需要一杯茶,就是此茶清淡,心静者得。我想未来的戏剧文化可能产生这种趋向。
电视指南:你是否一直有自己理解的人物的方式?
吴秀波:我没有任何依赖,只能自己去理解角色。别人的任何说教在我心里不产生任何的动力。所以演员塑造角色是孤独的过程,是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过程,每当塑造一个角色时,我去看他,去和他聊天,慢慢地我相信只有我能看见他,所以我会特别自负、特别自私地去讲述。片子播出之后,我根本没有权利去讲述我对这个人的理解,因为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电视指南:观众对电视剧大多都是用消费的方式接受或者拒绝,这样的情况下,是什么驱动你把演戏和创作这件事做到最好的?
吴秀波:我们说得特别粗俗,当一个麻将桌上停和不断时,依旧有个傻子要做清一色一条龙。哈哈哈,特别对。
采访手记
采访吴秀波已经是晚上十点,他正在乌镇拍摄阎建刚执导的《赵氏孤儿》,饰演程婴。问他是否觉得辛苦,他说不是辛苦,而是“心”苦,拍了一星期那种一望无际的苦让他开始后悔,不该给自己找如此大的苦头,但是这个角色就像导师一样,引领着他一路走下来,他受益匪浅。他说聊徐天,但是状态还在程婴里,就像去年聊刘新杰时,他的状态是在徐天里一样,但是和一个老朋友这样聊聊天挺好的。是啊,从《兄弟门》播出开始,《黎明之前》、《请你原谅我》,一路采访他下来,吴秀波用角色打动着观众,有多少行业人因了解他而开始尊敬电视剧这个用来娱乐消费的东西。他说当2012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希望自己觉醒,因为他觉得那是人性转变的时刻。他调侃说这个新年愿望他一直不敢说,怕别人说他演戏演出毛病了。说到这里,突然发现,吴秀波还是那个羞涩的戏疯子,他仍然常常静下心来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把自己想说的话放进某一部戏的某一个角色的一场戏中,尽管逝去的一年,他因为太火常常忙碌得不能自已。
文/姚珺文 图/金色枫尚 喜天影视 设计/薛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