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宝是我儿子,我是他娘。李小宝爱读书,就像他爱乐高玩具、爱滑冰、爱踢球一样自然而然。
先知死后知生
李小宝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忽然跑来问他娘:“妈妈,你会死吗?”
他娘先吓了一大跳,然后镇定地回答:“会的。人都会死的。”
见李小宝啥也没说去玩别的了,他娘松了口气,想这孩子准是从故事中听到了谁谁死了才好奇地问问。
那天晚上,要睡觉了,他娘发现李小宝独自缩在被子后面,小屁股撅在外面,一动不动。
“你干吗呢?”李小宝趴在那儿,埋着头不动:“我在哭呢。”
“为什么呀?”他娘赶紧把他抱在怀里,李小宝哭着说:“妈妈,我不要你死。”
他娘马上说:“妈会陪你长大,上小学、上大学,看着你实现梦想,妈不会死呢。”
李小宝非常喜欢卡尔维诺写的《意大利童话》,百听不厌。有一次他让他娘朗读之前,忽然指着封面上卡尔维诺的照片问:
“他死了吧?”
当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又问:“那他为什么还老讲故事呢?他假装死吧?”
“不。他死了。他写了书,人们读他的书就常会记起他,他好像没有死一样。”
李小宝听了马上去拿了笔和本塞给他娘:“那你也写一本书吧。”
他娘起初没理会,“好吧,我们写什么呢?”
“写个故事吧。”李小宝说完就开始瞎编自己的故事,看着他娘认真记下他讲的故事,他满意地笑了,然后说出一句让他娘不知所措的问话:“你不会死了吧?”
见他娘说不出话来,他平静地说:“人都会死的吧?”
“对。但我会一直陪着你的,陪你长大。一直爱你。”他娘用同样的平静回答他,
“你知道我爱你吗?”
“我知道。我早就知道。”
看着李小宝安心的样子,他娘释然了,也许是阅读带来的力量。
读莎士比亚
李小宝上小学三年级,近来他迷上了莎士比亚,他读莎士比亚,但他其实不知道莎士比亚是谁,在他心里,莎士比亚只是他喜欢的一个七年级男孩霍林(《星期三的战争》中的人物)被迫阅读的“冗长”而“乏味”的作品,但最后他们都爱上了莎士比亚。孩子不像我们大人,他们没有被莎士比亚吓住,李小宝后来很认真地说:“我现在知道莎士比亚是好的戏剧。”
这句朴素的评价反映了孩子对“大书”有着天然的亲近,虽然他们刚开始从那里学来的只是一句骂人的话,比如三年级的李小宝和七年级的霍林首先从莎士比亚习得并不断运用的是:“愿西南的恶风把你们吹得浑身起水疱”……
起初李小宝从书架上挑了《星期三的战争》让他爹读,他爹说:“这个你能自己看,读别的。”其实他爹有点私心,睡前阅读总是读儿童文学什么的实在很难坚持,必须有些“童叟共赏”的书掺和着,像前一阵子读《金银岛》,李小宝不用央求,他爹就会主动说:“我再给你读一段。”那叫一个欲罢不能!这次他爹还想找这么一本书来读,捎带着满足大人的爱好。但李小宝坚持说:“这是我的睡前故事,得我决定读什么书!”他爹当然得让步。
好在《星期三的战争》带给一家大小的愉悦感受丝毫不减,不仅如此,听完霍林的故事李小宝宣布:“下一个睡前故事我要听莎士比亚。”
说实话他爹都没怎么正经读过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对于大人是书架上端正站立的“大书”!孩子可不管这么多,他要读,而且和霍林的阅读顺序一致,李小宝先点了《暴风雨》。
当晚听了一幕,李小宝还不过瘾,他说要带两本莎士比亚到学校去,他爹没太当真,那天放学回家,李小宝说读完了三个剧本,还没等他爹起疑,他继续说:“你猜那磅肉是怎么解决的?”幸好高中课本里有《威尼斯商人》节选,不然可能还不知道小宝说的是“哪磅肉”呢。“那个法官真是够聪明的,她说当初只说了是一磅肉,没说要一滴血,所以不能有一滴血,你就可以割去一磅肉!”孩子眼里闪着兴奋火花,在大人眼里的“大书”带给他的是单纯的故事的快乐。
听读加上阅读,李小宝读完了大部分莎士比亚,他爹娘也和他一起完成莎士比亚扫盲。
有一天,李小宝还谈了他对《李尔王》的看法,“开始太啰嗦了,中间故事讲得太快了,发生了那么多事儿,最后太惨了,人都死了。我在意大利童话里看过一个故事,那个小女儿对她的父亲说‘爱你就像爱盐一样’,故事就没有那么悲惨。其实,我爱你们也像爱盐一样。”他爹听得眼泪汪汪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古宇:毕业于北京大学,1994年起开始小说创作,并陆续在《中国作家》、《十月》等杂志上发表,主要作品有《双月》、《流年》等,现居北京。)
古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