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尚福林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融资,尚福林,中国银行业
  • 发布时间:2012-02-22 16:48
  --访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简历

  尚福林,中国银监会第二任主席、党委书记。1982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计划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2000年2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2002年12月至2011年10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低调尚福林 P31 风物长宜放眼量 P34

  在中国证监会连任了9年的党委书记兼主席,尚福林的低调实干让中国证券市场“换了人间”,实现了股权分置改革。如今,飞来的尚福林,空降至中国银监会,成为刘明康的继任者。

  “2012年,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对银行业服务的要求更加严格,监管任务更加艰巨。”新任的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主政期间充满挑战,既要打牢银行监管防线,也要打破银行业的垄断格局。

  这一次,老成持重的他是否能凭着稳健和实干,在银行业指点乾坤呢?业界人士拭目以待。

  挑梁银监会

  作为刘明康的继任者,尚福林在银监会一刻也不敢怠慢。上任伊始,即召开媒体发布会。

  他表示,银监会对于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本充足率、不良容忍度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同时要求银行在对微小企业的贷款服务当中,不能够收取贷款咨询费、资金管理费等,以此来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据悉,刘明康在任期间就已反复强调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并且已经控制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增量,要求各家银行进行打包还原和加大风险拨备。但是尽管有着严苛的监管力度,银监会仍然未能避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暴露。

  分析人士指出,房地产贷款使得银行未来的资产质量与房地产业紧密捆绑在一起。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大的波动,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另外,严苛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使得银行陷入不断需要资本市场输血的怪圈;偏离市场供需的利率水平扰乱了银行正常的存贷业务;民间金融的监管空缺也累积了风险等等。

  这些都让银监会未来的金融监管之路充满挑战,而挑梁银监会的尚福林必须破解这些困难,迎难而上。

  他必须思索,未来银行业监管的重点放在哪?下一步的计划和任务如何具体实施。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未来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应在如何实施新监管标准方面,实现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同时要考虑短期内房地产风险和地方融资平台所带来的坏账高企压力。

  另有银行高管称,进一步加强监管,把防线筑牢并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是当务之急,包括引入民间资本办银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让银行业真正在激烈的市场中发展。

  同时,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一直影响着中国经济实体,银行业如何有效应对未来的金融危机?看来尚福林的银行业改革之路还很漫长,银监会的监管之责也愈发具有挑战性。

  面对诸多难题,低调而又熟稔中国银行业弊病的尚福林近日撰文首度公开了自己的监管思路,涉及发展基调、服务方向、改革重点、风险防线、创新精髓、监管导向等六大方面。

  整体而言,尚福林延续了其一贯稳健务实的风格,而其中最大的看点则是在“服务方向”和“改革重点”上。对于前者,尚福林强调金融业要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后者,尚福林称,银行业接下来一阶段的重点是进行包括融资模式在内的一系列机制改革。

  尚福林认为,当前的重点是将有限的信贷资源投放到重点在建工程、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同时,要做到“有扶有控”,限制对“两高一剩”和落后产能行业的信贷投入,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科学发展。此外,银行业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满足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需求,其中包括“要规范收费”、为小企业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等内容。

  提及“改革重点”,尚福林坦陈,为弥补前几年信贷扩张所带来的资本缺口,银行业于2010年进行了一轮以“A+H”配股为主要形式的资本补充。很显然,这种资产扩张而倒逼资本补充的现象不可持续。“如果说八年前的改革是体制改革,那么下一阶段的改革重点就是机制改革。”

  具体而言,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提升资本管理的前瞻性,在经营中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的平衡关系,强化资本对资产的刚性约束,坚决走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循环。

  针对过于偏重绩效的做法,各银行应尽快建立起风险与效益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风险指标在绩效考评中的权重;准确测算各类业务的风险成本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防止利润虚增和风险隐匿。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速逐步放缓,银行资产规模的基数日益扩大,银行业保持同水平的高速发展已不太现实,为此,各银行要在制定出符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自身发展实际的年度经营计划,避免给分支机构造成过大压力。”尚福林表示,银行业要定期对信用风险,特别是集中度较高的贷款领域,开展动态压力测试。密切关注各类贷款的现金流覆盖情况,及时对押品进行价值重估。

  九年证监路

  2002年12月27日,尚福林自农业银行调任证监会,从周小川手中接过证监会主席一职,任职时间创下了历届纪录。

  在他上任伊始,上证指数为1357.76点,沪市有741只股票,当日成交金额61.06亿元。其离开时,上证指数为2468.25点。9年间,沪深股市总市值扩大了近5倍。截至2011年9月,沪深两市的229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23.1万亿元。

  尚福林主政期间,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包括推出创业板市场、股指期货以及融资融券业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他的稳健实干使中国证券市场“换了人间”,实现了20年历史上最大跨越。

  少有煽情的演讲,低调做事,更多地是“照本宣科”,更无“造市”、“托市”的表态。唯一的高调莫过于在股改试点的紧要关头,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一场股改新闻发布会。

  会上尚福林斩钉截铁地说:“股权分置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搞好。”其体现出的坚定和魄力为人所知,而这句话也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实现全流通、结束单边市、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大型国企完成上市。”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如是总结尚福林9年来的四大贡献。

  股权分置改革被认为是尚福林最大的历史功绩。股改的成功消除了大股东与小股东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冲突,改变了中国股市与生俱来的制度缺陷,进入了全流通时代,直接促成了后来2005-2007年的大牛市。

  到2007年8月,基本完成了综合治理预定目标,初步建立了证券公司市场退出和投资者保护的长效机制。

  尚福林主政期间,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建设。9年来,新出台和修订的有关规章制度达现行市场制度规则的87%。在他的全力推动下,国务院发布的“国九条”,首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改变了中国证券市场往日被高度边缘化的历史发展定位。

  此外,他主持推出的中小板、创业板丰满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羽翼。截至2011年9月底,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618家,累计IPO融资额达4247.01亿元,先后共有96家园区企业进入新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共有267家创业板公司上市,累计融资1895.7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7家,占比92.51%。

  稳健实干家

  “聪明,稳健,实干。”圈内人士这样评价他。

  既没有“海归”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学历。今年61岁的尚福林,当过兵,做过普通职员,凭着稳健实干,做到国有商业银行行长职务,历任9年证监会主席,担任现在的银监会主席。

  他是在中国跌宕的金融变迁中成长起来的高官,也是颇具“中国特色和政治智慧的监管者”。

  1951年的山东济南某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落了,在他22岁时,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5年后,获得前往北京财贸学院学习的机会。1982年毕业后,他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一干就是18年,从基层干部一步步提拔为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再到行长助理和副行长,一个台阶也没落下,一个台阶也没有跨越。2002年初出任农行行长。

  一位证监会工作人员称,或许正是这种背景让尚福林了解基层工作,并且锤炼出稳健、务实的领导风格。

  2002年,股市低迷,几乎所有指责的矛头都对准了证监会之际,此时尚福林临危受命。到证监会后的尚福林却没有当即发力,低调亮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交易所搞调研。之后近乎一年的静默是深入翔实的调查。股改启动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尚福林一直在为改革做着精心的制度准备。

  2004年春节刚过,业内期待的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没有出台,取而代之的却是“国九条”的横空出世,为股改打下了重要伏笔。另外,2004年证监会还推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分类表决制度。这是股改最重要的一颗信号弹。

  20多年的银行从业经历铸就了尚福林稳健、实干的风格。这也是接触过尚福林的人用来描述他最多的字眼。媒体印象中,尚福林神情严肃,极少在公开场合接受采访,面对记者总是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谨慎但并不保守,平和但并不平淡,定力十足,又不乏魄力。”一位长期接触尚福林的官员这样评价。

  1993年时任央行计划资金司司长的尚福林跟随当时的副总理朱镕基处理“三角债”,其铁腕和效率就被朱镕基赏识,夸赞他是“飞来的尚福林”。

  本刊记者 吴辉l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