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连险莫问牛熊再洗牌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投连险
  • 发布时间:2012-02-22 17:22
  回首2011年,相对基金、股票而言,投连险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股市行情今非昔比,大卖、疯销成为投连险已逝的“神话”,如今,投连险正深陷保费数十倍“缩水”的窘境。

  尽管如此“惨淡”,投连险仍奋力一搏。即使是在最低潮的时候,仍有保险公司紧抱投连险不撒手。“顽抗”的成果是,变额年金在中国问世,让他们看到了有望起死回生的路径。

  保费骤减背后

  1月16日,春节前最后一周的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两市个股跌多涨少,上证指数缩量下挫逼近2200点,创业板指数更是创下历史新低。

  这种市道,对于与股市唇齿相依的投连险而言,不啻为一个双重的冬季。一方面,股指下挫导致持有人的投连险账户净值大幅缩水,收益率全线飘绿;另一方面,投连险新单的销售变得难上加难。

  来自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的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至12月,所有在沪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保费收入合计仅1.68亿元。而在此前的2010年,这个数字高达31.1亿元。前后一年时间竟缩水近20倍,2011年一整年投连险保费规模甚至还不如2010年一家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保费。

  牛市潮退、熊途漫漫,是投连险保费走下神坛的导火索。2011年国内资本市场迷雾重重,投连险亦同样经历了不小的市场考验和业绩压力,投连险账户2011年全年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不过,真实的情况并非真的如此惨淡。

  对于投连险2011年保费的“骤降”,一位业内人士解释说,事实上保险公司投连险规模缩水的程度没有那么严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保费统计口径的变化。

  中国保监会自2011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录得的保费收入并不能全部计入保费,要进行保险合同分拆以及重大风险测试,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能计入保费。其中传统险和短险,均能计入保费;对于分红险,绝大多数能计入保费;对于万能险,只有满足重大风险的才计入保费;而对于投连险,只有很少部分计入保费,其他大部分则计入投资型收入。

  “投连险保费收入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负债,属于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跟真正意义上的保费收入是完全两个概念。”因此,按照上述人士的说法,在新的统计口径下,投连险的保费收入才出现同比骤降的现象。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由于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加上银保新政的出台、资本市场的走熊,令一些保险公司在几番挣扎后,选择主动放弃投连险业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投连险基本不卖了。”北京一家中资寿险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的信息来看,2011年,多家保险公司停售了投连险产品,即使尚未停售的,很多新单保费也基本挂零,这种情况在中资保险公司中尤甚。

  收益相差悬殊

  因为有基金仓位及基金选择的双重投资因素,投连险账户明显慢基金半拍,体现在收益上即“熊市抗跌、牛市跑输市场”。这在2011年的股市深度调整行情中,显然是一个有利因素。

  但业绩对比结果却显示,就收益率而言,投连险2011年总成绩单与可比的公募基金相比并不出彩。

  长期跟踪投连险收益走势的华宝证券研究所于日前发布了“中国投连险2011年度报告”。据其提供给的数据显示,在投连险7个二级分类账户中,激进型、混合激进型、混合保守型、增强债券型账户2011年累计回报率超越可比公募基金,指数型、全债型、货币型账户落后于可比基金。4比3的结果,投连险也只是略胜一筹罢了。

  而在2011年的熊市行情中,大部分投连险账户的收益之间相差悬殊。尤其是激进型偏股型投连险账户,仓位不同,命运各异。

  细读该账户月报后不难发现,在2011年4至7月这四个月中,该账户一直坚守空仓。熊市中,空仓即意味着好业绩,在2011年8月之前,该账户收益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同类型账户,甚至一度是投连险激进型账户中较少的正收益者。

  然而,去年8月的一次决定,令其优势功亏一篑。休整了大半年的国寿精选价值投资账户开始出动,从近乎空仓骤变至接近满仓。2011年8月底时,该账户的基金仓位骤增至87.96%,2011年末,该账户的基金仓位高达87.91%。

  从空仓到满仓的操盘转变,源于国寿对于市场底部的预言。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从该账户2011年8月近乎满仓操作到2011年12月末,上证指数下挫了近500点。操作策略的骤转,导致该账户在去年四季度出现负收益,最终排名落至去年第七位。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投连险各账户收益悬殊的背后,也折射出各家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和投资能力的差异。

  “目前,投连险账户基本以配置基金为主,保险公司打着具备‘优选基金’能力的口号,来说服一部分客户购买投连险。那是否所有推出投连险的保险公司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一位长期研究投连险的业内人士质疑道,其中,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员仅有个位数,而个别保险公司干脆直接将投连险管理职能委托给了相关基金公司。

  另外,在信息披露方面,与其他理财产品如公募基金、券商集合理财等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除极少数保险公司外,普遍存在净值公布不及时、不公布等诸多关乎投资透明度的根本问题。

  新一轮洗牌期

  在中资保险公司纷纷倒向分红险一边时,仍有诸多外资(包括合资)保险公司紧抱投连险不放。

  一家外资寿险公司负责人称,在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三大投资型保险产品中,只有投连险没有任何保底收益规定,因此被外方股东认为是风险最低的品种。同时,从偿付能力角度看,投连险对资本金的要求是最低的,而其他险种则是越卖越“吃”偿付能力。

  事实上,目前的投连险市场并不是“只出不进”。华宝证券的投连险年报显示,2011年,新上市且开始运营公布净值的投连险账户共计6只,其中,激进型账户2只,混合激进型账户2只、混合保守型账户1只、货币型账户1只。此外,还有31只新账户已通过保监会批复成立,但尚未开始运营和披露净值。

  我们看到,2011年股市虽震荡走跌,仍不乏跃跃欲试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尚未开展投连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期待低位抄底建仓。如阳光人寿、安邦人寿等公司首次申报投连险账户。而新增账户不乏特色和新意,如阳光人寿就推出了产业升级型、消费升级型等主题风格明显的账户。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微博)、太平人寿虽然已是经营投连险业务的老将,但旗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也在2011年积极申报投连险账户,意图独立运营。

  “我们认为,专业养老险公司积极推出投连险业务的情况可能在今后更为普遍,主要是因为《变额年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只有经营投连险业务期满3年的保险公司才有资格经营变额年金。而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年金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正逐渐显现。”华宝证券分析师赵恒珩分析说。赵恒珩口中的变额年金,即2011年6月正式面世的创新险种。

  2011年中国变额年金面世,可谓掀起了保险理财产品发展的新篇章。从已经面世的金盛人寿“保得盈”变额年金和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步步稳赢”变额年金来看,两个产品自2011年成立至2011年底,分别录得了-4.05%和-5.91%的回报率,显著跑赢同期HS300指数。

  经过十二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投连险在经过皆大欢喜的起步发展阶段、熊市挣扎的蹒跚学步阶段后,投连险的差异化竞争日趋加剧,业绩出现明显分化,整个市场将迎来一轮洗牌期。

  本刊记者 袁满l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