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的幕后推手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微博,粉丝经济,电影票房
  • 发布时间:2012-03-09 15:15
  2012年的电影贺岁档由两部大制作拉开了序幕。

  当《金陵十三钗》依靠沉重的剧情收获巨大的反响时,由徐克执导的武侠巨制《龙门飞甲》也毫不逊色。影片里星光熠熠,与李连杰、周迅、陈坤等国内一线影星相比,二度登上大银幕的歌手李宇春明显牵动着更多人的注意。

  观察微博、首映式现场不难发现,李宇春的出现让影片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目前尚无法统计《龙门飞甲》的票房中,有多少是来自李宇春的粉丝“玉米”。早在2009年,李宇春参演的大片《十月围城》上映,有媒体报道,“玉米”为之贡献了至少一亿元票房。

  粉丝对票房的巨大贡献,越来越引起业界的关注。

  “粉丝电影”方兴未艾

  2011年中,一部投资仅500万的电影《孤岛惊魂》博得了近9000万的票房收益。影片的主演是杨幂,一个近年凭借电视剧火起来的柔弱女孩。她的粉丝叫“蜜蜂”,9000万的票房背后,他们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本刊记者依然可以在杨幂的百度贴吧中,找到“蜜蜂”们自发组织“晒票”的记录。“蜜蜂”将各自前往影院观看《孤岛惊魂》的票根拍照贴出来,以示对心中偶像的支持。一个“蜜蜂”自爆“3天看了6遍”,为的就是“支持杨幂”。

  23岁的乔飞是杨幂官方后援会会长,目前供职于一家软件公司。在他眼里,这是支持自己偶像的一种“当然行为”。他向本刊记者解释,喜欢她就应该舍得为她花钱,“不然怎么叫‘粉丝’呢?”

  这正是粉丝与一般支持者的区别。“投入和迷恋超过常人才叫粉丝,”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长期研究“粉丝文化”,他向本刊记者介绍,“过度性”是成为粉丝的最基本要素,其背后正是情感、金钱的慷慨投入。

  尽管影片《孤岛惊魂》票房成绩的好坏跟乔飞毫无直接关系,但因为主演是杨幂,乔飞等“蜜蜂”们开始把影片宣传、造势当成了自己分内之事。据乔飞介绍,在影片上映之前,他就组织杨幂官方后援会召开会议并取得了一致意见:要发动“蜜蜂”做大型造势活动,力撑偶像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为此,乔飞组织了一个多达五六十人的临时管理团队。首先从造势开始,他们号召全国各地的“蜜蜂”们通过贴吧、微博、论坛等各种媒体途径宣传杨幂的新片,以期让更多人知晓。

  在影片正式上映后,乔飞等人密切关注着票房的变化。他们选择京沪广深等重点城市,展开了一项“攻城计划”。具体做法是,通过与各家影院的密切联系,在获知《孤岛惊魂》刚上映时不同场次的售票情况后,“蜜蜂”们会冲上去尽可能多地将剩余的票买下,以便将座位填满。据乔飞估算,在该影片上映期间,类似的不同规模的包场不少于100次。

  这样做的好处是,营造出一幕场场爆满的盛况。“电影院看到上座率那么好,就会考虑加场;媒体注意到了也会闻风而动,通过报道票房就有可能真的挺上去了。”乔飞透露,在《孤岛惊魂》上映期间,他就买过十余张电影票,分送给朋友。

  偶像明星韩庚参演的电影《大武生》上映期间,他的粉丝“庚饭”们甚至还准备了装有蛋糕、巧克力、饮料在内的观影礼包,赠送给参加首映式的媒体记者,一一拜托“多支持韩庚”。

  知名互动网站豆瓣网有专门的电影板块,豆瓣网友为不同影片的自主打分高低往往成为媒体、网民考量电影值不值得一看的一项指标。粉丝们也看到了这其中的价值,“贴吧里就有各种帖子教新手如何在豆瓣拉高评分,”乔飞说。

  由此,“粉丝电影”频频见诸媒体,意即单靠主演的粉丝就能支撑票房收回成本的电影。

  2011年上映的影片《五月天追梦3DNA》更为接近纯粹的“粉丝电影”,片方甚至直言“为粉丝拍摄”。该片基本属于一部纯粹的演唱会电影,几无情节可言,被外界批评为“只有偶像,没有电影”。在电影上映前数天,人气偶像组合“五月天”的粉丝就拿着荧光棒、海报、灯牌前往多家影院外齐声高呼偶像的名字,以吸引路人支持该片。

  狂欢的群体性消费

  “粉丝经济”的成型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速度是一致的。据陶东风介绍,从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火爆全国开始,“粉丝经济”的商业运作手法渐趋成熟。其成因离不开“粉丝”群体日趋严密的职业化倾向。

  这其中,购买与明星相关的产品应算是“粉丝经济”最基础的表现形式,比如购买明星的专辑、观看明星演出的电视剧电影、收看明星参与录制的电视节目、购买演唱会门票等。陶东风认为,“粉丝”们的热爱往往还会扩展到对明星们所代言商品的认同,趋向购买偶像所代言的商品。

  尤为重要的是,“粉丝”们的消费行为往往是集体行为。陶东风将围绕偶像所组织的各种歌友会、影迷会、后援会,通称为“粉丝社群”。

  据本刊记者调查多家明星粉丝团发现,一般粉丝团都有线上和线下明确的分工,有全国性的官方后援会,设立会长、副会长等职务,也有地方性的分会,分会再设分会会长。后援会内部,宣传部、策划部、财务部、影音部、网宣部、外交组等各种机构一应俱全,分工十分明确。

  韩国知名人气偶像组合Super Junior的粉丝团设立有外交组,甚至还细分为“文组”和“楼组”。“文组”负责在贴吧、微博等发布各类帖子,传递各种消息;“楼组”负责就各类帖子进行转发、评论。

  为了强化管理,加入粉丝团需要交纳会费,组织活动时再进行集资或摊派。2011年“快乐女声”全国四强苏妙玲的官方北京后援会会长冷沫介绍,苏妙玲的粉丝“妙恋”们要加入北京后援会,需交纳50元的会费。

  乔飞组织的影星杨幂的官方后援会尽管没有收取会费,但粉丝若想参加活动就必须分摊费用,否则不能参加。

  集资的方式包括募捐、以各自偶像名义开办的淘宝网店的经营行为、购买的会服及偶像明信片、台历等周边产品。

  这给粉丝团的组织者提供了一定的盈利空间。“贴吧每次做的专辑团购和周边团购,我们会把包装等费用算高一些,保证有富余的钱。”知名偶像组合Super Junior 百度贴吧吧主“一夕欢颜”向本刊记者透露,每次活动的具体开销只对管理层公开。

  “一夕欢颜”曾为偶像Super Junior在中国的某次演唱会造势,除了例行的“圈票”外,场内场外的各种造势活动均由他们组织。在“一夕欢颜”提供的造势物品清单中,列下了上万张不同款式的海报、卡帖、围巾等,加上管理层的住宿交通费用、花篮、给偶像的礼物等,每次活动可供粉丝团支配的经费均在数万以上。

  庞大的粉丝群体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同样令人无法忽视。年近40的袁辅瞬是2011“快乐女声”全国六强李斯丹妮官方后援会的负责人之一。据他介绍,在2011年启动的“快乐女声”全国巡演中,粉丝已经到访杭州、北京、深圳、常州等地为偶像造势。“每场造势花费都在一万左右,在杭州租场地一次就花了六千。”

  从“职业粉丝”到公司化运作

  “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当场晕倒200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这是一则描述“职业粉丝”的网络段子。

  没有粉丝就不成为明星,粉丝力量的强大让“职业粉丝”开始浮出水面。据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商业服务仍多以私人承接为主,一些以公司为名招募“职业粉丝”的也多是小型的传媒、营销公司,主要手段是在贴吧、论坛里发布招募广告。

  本刊记者找到一则“职业粉丝大规模招聘”的帖子,对“职业粉丝头”的要求是“有经验,有号召力,一定要有管理能力,并且熟悉各个流程。”对于打算长期工作的“职业粉丝”,要求“年满14周岁,活泼开朗,重要的是放得开。”帖子中提到的“粉丝头”被称为“金领”粉丝,属“高层管理”者,除了指挥粉丝群体的行动,还要善于与经纪公司、活动主办方进行沟通。

  网络中也不乏自荐做“职业粉丝”的各种帖子,多自称“有丰富的灌吧、发帖、顶帖、水帖经验”,“参加过追星活动”。网名为zhaonasp88 的网友自述的简历是:“参加过节目录影、记者会、接机、送机、演唱会,会表演,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让我晕倒,立刻晕倒。自己有电脑,时间自由支配,随时可以发帖、投票。”

  本刊记者联系到一名22岁的“职业粉丝”小煜,她介绍已经做过好几次“职业粉丝”,每次都是通过QQ等网络聊天工具联系,参加过包括开机新闻发布会、新专辑首发等在内的活动。

  小煜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她参加某歌手新专辑首发仪式的经历:“我们有专门的座位,拿着那个明星签名的海报,在她唱歌时偶尔呐喊一下,呐喊的口号都是他们提前设计好的,我们就跟着喊就行。”小煜没有透露她出场费的数额,但她坦承“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赚更多的零花钱”。

  与散兵游勇式的“职业粉丝”不同,一些公司也早已注意到“粉丝”背后的利益链。

  早在2005年夏天,走在上海街头的商人王吉鹏突然被一群狂热的粉丝拦住,抢去他的手机给鏖战正酣的“超级女声”选手发送短信投票。

  这给王吉鹏很大触动。当年,他在北京创办了“粉丝网”,试图从狂热、庞大的粉丝群体中找到生财之道。

  据称,目前“粉丝网”已经拥有超过7000万注册会员,收罗了近6万个粉丝团入驻。“粉丝网”总裁陈淡云告诉本刊记者,“粉丝网”正试图运用互联网打造完整的“粉丝经济”财富链条。

  其核心动力正是源于粉丝与偶像之间强烈的情感纽带。长期关注“粉丝经济”的厦门大学助教杨玲认为,“粉丝”由具有共同感情的人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最不惜代价和有着强烈消费冲动的人群。

  广告是目前“粉丝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陈淡云透露,他们也曾探索与明星经纪公司组织官方粉丝团,进而向粉丝收取会费的经营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

  陈淡云很推崇日本、韩国运营成熟的“粉丝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现象已经与明星产业链相辅相成,作为新型文化产业的“偶像工业”已然成型。

  《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王霞 | 北京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