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PC时代,英特尔的战略失策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英特尔,谷歌,摩托罗拉
  • 发布时间:2012-05-16 15:38

  “在未来,没有人买PC是为了计算。他们是用来通信。”2005年,时任英特尔通信事业部总经理的马宏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说到。

  仅仅一年后,英特尔却将旗下的XScale业务以约6亿美元出售给了Marvell。

  七年后的今天,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安卓系统登陆了大大小小手机制造商的终端,苹果的iPhone和iPad正大行其道,ARM的芯片被空运到世界各个角落。移动互联网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PC时代的巨人英特尔,在这个全新的市场领域里却沦为了看客。

  不预则废

  从2008年第一代iPhone的上市到2010年iPad的推出,英特尔对一系列终端的革命性变化反应似乎一点都不灵敏,种种原因延缓了英特尔的进军步伐。

  对智能手机芯片而言,英特尔当初出售XScale业务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策。XScale本来有基于ARM架构的手机芯片产品,由于2006年被英特尔出售,导致其后来在关键技术研发上严重滞后。英特尔的处理器一直强调兼容,可是一直要兼容也就很难从底层创新,当年x86设计在能耗和发热上的缺陷也就很难去弥补。

  其中,也有英特尔迷信摩尔定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早在当年与AMD的竞争中,就曾出现过一些征兆,如“伪双核”风波,如P4 4GHz芯片的失败。现在在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PC时代,摩尔定律也需要重新定义。(关于摩尔定律,早在2003年《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曾有过这样一个在今天看来有高度前瞻性的解读:摩尔定律从自由度与成本之比来理解对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自由度包括技术空间自由度、时间上的自由度、场合上的自由度、网络空间的自由度等)

  从2002年开始出击移动通信就屡屡受挫的英特尔,似乎一直都没有完全重视移动终端领域,其后顺应趋势推出的Menlow、Moorestown和“移动上网设备”(MID)也没有成功。直到2011年1月,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公司手机芯片业务整合自身技术,X86架构的凌动芯片在能耗和散热上的改进才得以真正开始突破,而实质性的收获直到今年才实现(即现在推出的Medfield芯片)。在CES 2011上,英特尔不得不面对各种新产品几乎无一采用凌动芯片的尴尬局面。

  这一切,毫无疑问注定了英特尔要陷入苦苦追赶的困境之中。

  弱弱联合

  被ARM、苹果和谷歌抢走了先发优势的英特尔,又一个战略失策就是2010年初选择和落难的手机厂商诺基亚合作。如果简单是硬件上的合作也罢,偏偏要重点与其共同开发MeeGo系统,甚至在诺基亚后来自己都放弃了的情况下还独自苦苦支撑运营。

  不过,这半年多的单方面苦苦坚持并没有挽回败局,MeeGo和AppUpSM在市场上逐渐销声匿迹,现在英特尔最新的产品已经开始大范围支持安卓系统。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在于英特尔一直热衷于打造一个多元化跨平台的系统和应用商店,以整合上网本、平板、手机、车载设备诸多终端,谋求对苹果模式的超越,同时,英特尔对于开放和创新却又顾虑重重——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如此高的定位招致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简单判断,和诺基亚的这场无果婚姻至少让英特尔又损失了近一年半的黄金发展时间,其糟糕表现还间接引发了微软向ARM的背叛,这对于英特尔未来在智能终端地位的影响很可能是致命的。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直接竞争对手ARM及其阵营也进一步得到巩固壮大。最让英特尔难受的是:其因为技术问题在移动计算领域输在了起跑点上,而辛辛苦苦拍马赶上来时,却发现技术却早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了。

  模式之困

  众所周知,ARM负责处理器架构设计并授权生产,它本身不生产和销售任何一块处理器,而是由它的客户来设计和生产具体的处理器产品,这与英特尔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截然不同。

  显然,英特尔习惯了在PC时代相对水平化的产业链下与AMD这样的公司进行竞争,而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英特尔与ARM的竞争意味着与全球的每一个芯片厂商进行竞争。

  模式差异对英特尔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巨大的。首先,芯片产品价格上处于劣势。ARM提供了一个基础架构,让其他芯片厂商去开发新产品,分担了部分成本,而独立负责研发设计并生产销售的英特尔显然成本更高,而价格因素肯定是手机厂商极为重视的一环。

  其次,众多的基于ARM架构的移动芯片厂商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使得手机厂商能根据自己的硬件组合与功能定位灵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芯片,而英特尔不可能靠自己一家来完成。这也是ARM比英特尔更具竞争力的地方。

  智能手机和平板是需要软硬件高度结合的产品,由于各大手机厂商和ARM架构芯片已经有了两年左右时间的磨合,在整体性能和系统软件上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如果断然放弃而选择另一种陌生的芯片,是很冒风险的事情。

  英特尔现在更应该做的事情是,或许是顺应趋势对自身芯片业务的模式进行改革。乔布斯2011年3月在iPad2发布会上将iPhone、iPod和iPad称为是“后PC时代设备”。这个定义无论英特尔方面赞成与否,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领域英特尔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多的合作伙伴,也不具备核心话语权。今年,英特尔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能否挽回颓势着实存疑。

  或许是英特尔内部也认识到了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领域翻盘的难度,在今年的信息技术峰会上,超级本成为英特尔宣传和推广的核心重点。借助超级本,英特能否曲线救国、为PC行业找到不同于平板的另一种出路?

  本刊记者 范晓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