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确山赶考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军事训练,确山大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6-29 15:18
在中国地图上寻找确山,并不容易---从驻马店向南,107国道西侧,一个轻描淡写的标注;而在军事新闻或军事论坛中,确山肯定是粗黑体、大字号---这个位居中原腹地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解放军训练、演习的一把独特标尺,是一座不容轻视的“考场”。
驻训部队的迷彩帐篷一路之隔,就是老乡的花生地;连接场区的道路上,摊晒着金黄的麦粒。在盛夏烘热的空气中,幅员400平方公里的确山基地,与毗邻的乡镇平和共处。
丘陵、平原、水库、河沟,多处高地海拔800米以上,复杂地形适宜锤炼部队。确山基地还可保障步兵、装甲兵、防空兵、特种兵等兵种实施在联合战役背景下的远程机动、疏散隐蔽、山地攻防、伞降、机降、特种作战、反恐怖作战等课题演练需要。
确山广为人知,源自6年前的“确山.2006”演习。在那次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中,中国军方首次通过媒体暴露演习中出现的8大类500多个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检讨式演习由此开启。
确山基地多次承担解放军基地化训练转型试点任务,因此成了有名的“挑毛病”基地。一场演习下来,成绩讲不了几分钟,毛病能挑出一大堆。梳理出来的问题,导演部逐个点评,逐个过关,让参加演习的旅团长们坐不住。这种方式由此得名“确山大考”。
“我们的硬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们的承训任务最重,效果也很明显。”确山基地司令员许民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每年基地轮转部队五六万人次,参与打造拳头部队,促进全军训练。
从靶场到新战法试验田
1960年,时任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上将看中确山,在此设立炮兵靶场。确山基地,由此而生。
将近40年后,靶场更名为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随后多次扩建改造。近几年,一个现代化训练基地逐步成型。
许民说,这不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解放军训练转型的一个标志。基地化训练,正成为检验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法。
现代化的军事训练基地,不仅可以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进行不同军兵种的战役战术对抗演习,而且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对演习做出科学评估。因此,这一训练在西方军事强国成为主流。
美军建有各种训练基地80余处,其中世界著名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其扮演假想敌的第177旅就有2500人的规模。
国土面积远小于中国的英国,有6个设施先进的训练基地。英军的普格瓦训练基地,能够进行旅级规模的战役战术合练,年轮训量达到10万人次。
2011年5月21日,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上将访问美国时,专赴欧文堡观看美军的反恐作战演练。此举再次向外界证实了中国依托大型训练基地开展军事训练的意向。
“一个大型、成熟的训练基地,应当成为新的训法、战法的试验田。”许民这样评价确山基地的职能拓展,他更希望把确山基地建设成新训法和战法的先行者。
比如济南战区近年来力推的“目标中心战”,在信息化条件下,依托高精准武器,整个战场全纵深突击,打击主要目标。“在这种大势下,粗放型作战需要转为精确作战,指挥也要随着转,比如使用弹药、弹种都要精细量化。”许民说,这将带来训练的革命性变革。
许民告诉本刊记者,在一次网上对抗中,基地扮演蓝军,遭到围攻。他们进行数字试验,把武装直升机的飞行高度降低到10米,在一树之高飞行,把战损率降至最低。各种火力配备,也通过精确计算拿出最佳方案。随后,蓝军绕到对手侧后,集中攻击其远程火力打击的重要基点,出其不意。
对手开始以为蓝军出“邪招”,到复盘时才恍然大悟。
确山基地近年来承担了“确山”、“前卫”等一系列大型军事演习,涉及山地攻防、城镇攻防、水网稻田作战、封锁水道等诸多科目的训练任务。2011年的“前卫-211”济南军区信息化大练兵,更是构筑了完全模拟实战的电子对抗环境。
“准战场”犹如信息之网
许民认为,一个综合训练基地,除了需要具备部队进驻训练的基本保障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构建起一个近似实战条件的战场环境。
许民称之为“准战场”。
“比如说,战场的信息化含量,成熟的考评系统,高水平的导调队伍。”许民说。
复杂电磁环境,就是确山基地布设“准战场”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确山·2007”演习中,基地派出的电磁干扰设备,让参加演习的部队在防备不足的情况下,通信手段失效,上下失去联络。有的部队急得拿出手机,又被现场导调人员抓个正着。
许民介绍说,确山基地这套构设复杂电磁环境的系统,干扰能力很强。
许民很骄傲地介绍他的指挥信息系统:“我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基地范围内每一个我想看到的场景,实施即时导调。”
确山基地的一个“狠招”是“无底案导调”,只给出概略的演习方案,而整个导调过程是临机的,随时出“情况”,比如桥梁断了,遭遇炮火封锁,或是在部队后方突然出现“敌军”。
“临机导调必须都是专家,出题要贴切合理,不能外行。”许民说。
美军的大型训练基地,都下辖有一支专业导调队伍,人数多在千人以上,专责演习的导演、调整和裁判。而我军训练基地的导调部队在规模和整体素质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完善训练基地的战场评估系统,是许民目前最关注的事情之一。
所谓战场评估系统,是指能根据相应的数据指标,对战役的弹药消耗、火力打击效果、战损情况进行即时预算和评估的信息系统。在确山基地,许民和一批训练专家,多次对现有的战场评估系统提出修改意见:要有联合作战的相关标准;更多因素需被纳入系统,如电磁对抗结果,防核生化袭击情况,前运物资弹药等综合保障情况等。
80年代中期曾经参战的许民甚至认为,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三战”的效果,作战意识和风纪,都应以科学合理的权重配比,纳入战场评估系统。
许民谈起外军的训练场,末端传感器精细密布,甚至士兵身体哪个位置被击中,都有不同分值,综合计入整个评估系统。在这位基地司令员眼中,理想的“准战场”,就像是一张密织的信息之网,每一个节点的微小触动,都会被迅疾捕捉并生成意义。
“集成训练的目标在推着你走,全军的各个训练基地,都在琢磨如何承载信息化练兵,都在尝试。”许民说。
从“陪你玩”到“教你玩”
训练基地的一个惯常比喻是“磨刀石”,言下之意就是陪练。
但确山基地这个陪练,当得并不甘心。军区几次组织训练基地与作战部队开展指挥机构的对抗,基地并不示弱。
“我们的装备不如作战部队,指挥机构也不如作战部队齐全,但是我们并不逊色。”许民说。
建设一支强大的蓝军,既是基地的近期目标,也是长远规划。“蓝军要强于红军,才能真正提高战斗力,而不是仅仅充当陪练。”许民的目标是,蓝军要让对手绞尽脑汁,要让对手头疼。
成效显而易见。在“确山·2006”演习中,“对染毒区域进行防化洗消”科目,部队用时两小时完成。而到了“确山·2007”,同一科目缩短到40分钟。“急造军路和桥梁架设”科目,“确山·2006”用时4小时才勉强完工,一年后的用时是45分钟。
这些成绩来自基地的打磨。为提高对抗效果,确山基地还下大力建成了激光模拟交战系统,使对抗更有实战感。除了红蓝对抗训练,红红对抗(同一个课题、同一时间、同一标准,同时组织两支作战部队各自演练)、网上对抗、指挥所对抗、侦查对抗也都是“大考”的常规手段。
“基地的最佳位置,是跑在部队的前面。”许民说。在这个意义上,确山基地已经不满足于做陪练,而是要当引导者。
《望东方周刊》记者黎云,特约撰稿王志强|河南驻马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