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蓝军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中国蓝军,联教,红军
  • 发布时间:2012-06-29 15:20

  “联教—2012·确山”演习,红军联合战术兵团主要对蓝军机动旅实施攻击作战。不过红军部队收拢后还未待战斗实施,就开始受到电子战袭击。蓝军专门的营连级电子战部队率先投入对红军的攻击。

  蓝军指挥所是一座半地下掩体,从上面看是种玉米的土坡。附近吃草的牛羊似乎很快就要啃食过来。

  与红军不同,蓝军指挥所里的所有标识都是蓝色的,上面的名称也与一般的解放军指挥部不一样。旅长万丽华说,连悬挂作战地图的方式都是模仿其他军队。

  这位精瘦、皮肤黝黑的大校率领他的部队,这几年来的主要任务就是与其他解放军部队“交战”,其中包括若干次最具实战性质的检验性对抗性演习。

  其实,这支蓝军并非整个战区装备最先进、战斗能力最强的部队。“它们的任务是‘最像’,纯粹的像。”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战役战术系主任王运平大校向《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蓝军的意义。

  他说,中国蓝军的建设经历从无到有,“现在主要是从有到好、从有到强。”标准化、制度化的蓝军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更像”的蓝军,是“演习像打仗”的要素之一。作为军事训练改革的关键一环,它正成为解放军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当蓝军很有意思

  因为“联教—2012·确山”,万丽华的旅专门来到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不过,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驻训几个月,最多的时候超过半年,迎战本战区以及其他战区的红军。

  根据条令安排的训练频次,“交火”最多的就是号称解放军精锐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万丽华也与“精锐”中的南方某师交过手。

  那次对方战区的副参谋长先给他打来电话,要他别手下留情。他说,自己心里有了底。

  “精锐师”抵达集结地当夜,蓝军特战分队就潜入其司令部,拿走了作战地图。第二天,对方将大部兵力投入警戒。蓝军还发动远程火力袭击,打了对方一个立足未稳。

  “蓝军就是挑刺儿。”万丽华着重强调了这个问题,找对方弱点,而不是简单地“陪着打仗”。

  “联教—2012·确山”中,来自不同军兵种的数百名营团级军官组成5个联合战术兵团基本指挥所,同时与万丽华的指挥部对抗。其中一个指挥所将配置分队,与蓝军实兵接触。

  万丽华的决策将同时反馈到五个红军指挥所中,由它们做出反应。与一般的检验性对抗不同,这次演习中万丽华更像是老师:同时给5个学生出题。

  “当蓝军很有意思。”他说。

  时间前推十几年,扮演蓝军还是一项有些无聊的任务:在对抗演习中的动作被严格规定,指挥员没太多自主权,却要面对兵力少、战损大等挑战。

  “像跑龙套。”万丽华说。

  而如今,作为军队训练改革的一个表现,即使是最重要的检验性对抗演习也不再直接简单判定输赢,“讲评”成为核心环节。于是,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蓝军越来越有劲头与红军“大战一场”。

  “讲评也和过去大不一样。”万丽华解释说,过去就是一页纸的定性报告,谁输谁赢;现在要把演习中的情况全部量化,直接拿给部队进行总结。

  基地偏向蓝军

  “中国蓝军的建设是与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建设同步提升的。”王运平总结说。最近这些年关于大规模军演的报道中,也屡屡出现这些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名字和简单情况。

  1986年解放军在安徽三界建立了第一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1986年到1993年,被视为初创阶段。从1993年开始,此类训练基地进入局部推广,新建了其他4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4年后,基地进入全面建设时期。

  在各大战区建立自己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同时,海空二炮部队也分别在西北、南方海域、东北建立了训练基地。其中,海军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为全军面积最大。

  对于陆军而言,不同基地将进行详细分工,比如专门针对特种作战、大规模地面作战、高寒高海拔等等。一旦形成这样的格局,跨区演习将成为常态。比如广州军区的作战部队要进行大规模地面作战,就可到北方的专门基地。

  相比而言,训练基地的投入不大,但是对训练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据称,有关全军训练基地建设的情况都会直达中央。

  此次演练,导演部使用的指挥车就是由基地提供的。它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展开,容纳近20人,还有四块巨大的显示屏,能够进行视频、语音通信。

  至于蓝军使用的电子战装备,只是基地的一部分。而即使在一般的对抗演习中,基地也经常站在蓝军一方,帮助蓝军创造条件,想办法。

  军队正希望将各军种的重点基地联网,这样就可以同时在不同空间发起针对同一目标的联合训练。

  如何“更像”

  一般而言,“更像”是蓝军的建设目标。

  在美国著名的欧文堡基地,基地司令部拥有一个师的假想敌部队。“冷战时期,他们穿苏军制服,吃大列巴。”王运平说,纯粹的蓝军部队要在作战思想、行为习惯、训练等等方面都模拟别人,“我们正力图走这条路。但作为新兴事物,中国的蓝军还要受诸多因素限制。”

  万丽华解释说,要想像蓝军,第一是按其他军队进行编制,比如转为特种作战体制;第二是形制模仿其他军队,比如内部作业流程,决策指挥等;第三是作战手段模仿,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比如面对信息化更高的其他军队,就用几种软件集成,力求接近其水平。

  “研究其他军队还是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比如指挥部人员更少、效率更高。

  “建设蓝军,最大的障碍是装备,特别是模仿更为先进的军队;第二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有时候可能存在文化差异;第三是作战理论,相对比较容易学习。”王运平说。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红蓝对抗,实质还是红红对抗:用解放军的方法和手段对抗红军。

  由于只是在最近10年内才有质的发展,对蓝军的探索仍在进行之中。比如,发达国家军队的蓝军按照假想敌的标准考核,而解放军的蓝军部队还在沿用红军的考核方式。

  与西方军队的专职蓝军相比,解放军的蓝军部队还要承担自己防区的任务,“既是作战力量,又是磨刀石。”王运平说,关于蓝军的标准化问题正在研究之中,届时不同的蓝军部队会体现不同的特点,但是会拥有通用标准。

  外军观摩团几乎不提问题了

  虽然不再判定输赢,但是万丽华觉得,在这些年的对抗中,他的部队“还是有点优势”。而他自己,也可以说是最了解解放军应该如何提升的人之一。

  万丽华说,首先红军不够了解对手,缺乏研究。

  第二是军事理论的研究赶不上装备的进步,没能充分发挥装备优势。这方面,万丽华所在的济南战区提出的“目标中心战”,虽然仍在不断完善中,但已经是全军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理论的重大尝试。

  “要突出火力主战,信息主导。”他说,随着装备的进步一定要突出火力打击,作为基本的手段方式,构建立体打击。

  万丽华告诉本刊记者,过去外军来观摩的时候提出的问题很多:为什么演习中飞机总是可以在天上停留、蓝军火炮射程总是比红军短……总之,让人难以应付。“去年新的外军观摩团来,几乎没有问题了,我想,是我们越来越符合他们的标准,更像了。”

  《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特约撰稿李坤阳|河南驻马店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