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呼唤教育资源重新分享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异地高考,教育,外来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31 10:47
异地高考,最近正由期待变成蓝图,一张有截止日期的时间表,正逐步实施。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近日在河南调研时透露,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已获国务院同意,将由教育部等四部委适时发布。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
有关推进异地高考的动作,近年来频繁出现:
2009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编写的《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表示,将在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考。
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两会上首次表态正在调研“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
2011年7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透露,完成义务教育的随迁学生,可以在当地高考,但他强调“尚无时间表”。
2012年2月初,教育部网站消息透露,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要求指导各地出台并落实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至于方案公布的时间表,他回答,“用不了十个月”。
方案从调研到出台耗时相对较长,是因为这项政策出台影响大。首先我们面对的一个国情是---人员多情况复杂。目前我国有2.53亿农民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也随迁进城或在流入地出生。据统计,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有1260.97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36.74万人。
其次,正如杜玉波所说,“这个问题很复杂,十几个省分省出题,且课本也不一样。”各地教育水平、高校录取指标差异,同样是个复杂的问题。
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对异地高考的慎重,也可能考虑到这一制度的开启会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而有些问题又不是教育部门所能解决的,须有各部门联动。这从前述意见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连续就学的年限来确定具体方案,可见一斑。
挑战不少,但共识也较为集中---异地高考关乎社会公平。高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达致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样一个逻辑链条中,对高考公平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表面看起来,异地高考仅仅是一个高考地点的改变,但实际上,它关乎现行体制下教育资源的重新分享。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格局,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城乡差距、东西差距。
目前国家高考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实行保护政策,尽管如此,由于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源多,相对于发达地区,高考竞争也很激烈。因为我国的招生制度本质上是偏重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大城市高校多、资源也多,分配的招生名额也多,因而高考录取的分数线就相对要低。
如果不改变目前这种偏重大城市的招生名额配置方式,异地高考仍会面临诸多难题:如对于像广东这样外来人口集中的地区,其高考难度本已很大,允许外来工子女异地高考,在教育资源不能增加的情况下,考生的竞争压力只会更大,还可能使高考移民进一步增加。
就更宏观的层面而言,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仅仅是一个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能范围。打破户籍藩篱,让外来人员拥有城市资源,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同城市市民一样的权利,唯有这些前提条件具备,异地高考才能真正实现。
本刊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