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立碑记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沙,立碑,南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8-16 13:23
“立府永兴 睦邻四方 固我海疆”。从2012年7月24日这一天开始,每个抵达永兴岛西渔码头的人首先会看到一块巨大的黄色碑体。它的正面镌刻一幅包括三沙市在内的南海诸岛图,背面书169字,是为《三沙市设市记》地名碑。
作为海南省委、省政府送给年轻三沙的礼物,“三沙地名碑”也是中国在三沙宣示主权的象征。中国人自古有勒石为记的习惯,在南海诸岛也可以寻到诸多证明中国存在的碑文。只是历经时间变迁,许多碑石已经模糊乃至消逝。
碑文应表达三层意思
曹锡仁是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7月16日,正在贵阳开会的他接到海南省政府秘书长徐庄的电话,希望他立刻赶回海口参加三沙设市纪念碑碑文的撰写。
“以前南海诸岛可能也有地名碑,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海设立国家地级市,在这个背景下设立地名碑。接到通知后,我有些激动和自豪。”64岁的曹锡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海南大学教务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同时是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共海南省委决策咨询小组成员。
曹锡仁当天下午就匆匆赶回海口。17日一早,他就赶到了海南省政府办公厅11楼的小会议厅里。会场里已经坐满了海南省政府研究室、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大学、海南师大、省博物馆、省档案馆等单位的多位学者,“不少是熟脸”。
徐庄说,他是在7月15日下午接到海南省委、省政府通知,要求在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当天,为三沙设市树立大型纪念碑。
“我赶回来时,大家已经拟好了两个初稿。不过,最终定稿改动还是很大。”曹锡仁说,“大家讨论得比较热烈,最后都倾向于碑文应表达三层意思。”
首先就是说明南海诸岛被纳入中国行政建制的历史沿革。
最终定稿的碑文于第二行即写道,“唐始开辖制 长沙石塘隶于琼州”,“千年建制沿革 一统绵延”,说明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历朝历代的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都进行了有效的、不间断的行政管辖。
上述内容引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了南海诸岛,这是中国从唐代起对南海诸岛实施管辖的证据,从此中国在南海诸岛确立主权,加快海洋开发。到唐朝末年,在琼州设置都督府,把西、南、中沙群岛划入振州管辖。此后,大陆中原王朝对南海诸岛的行政管辖从未中断过。
长沙、石塘是宋代对南海诸岛的专有名词。石塘也有写作石堂、千里石塘、万里石塘;长沙也有写作千里长沙、万里长沙、万里长堤。其中,“石塘”大多指今南沙群岛,“长沙”大多指今西沙群岛。
被称为“宋代史料宝库”的《宋会要辑稿》中有记载,“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后在《岭外代答》中说,南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这是第一次以“长沙”“石塘”分指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就是“长沙石塘隶于琼州”。
其次是要说明,中国民间和政府开发利用南海的历史。碑文开头即是“浩瀚南海 岛礁列布 秦谓涨海 汉曰七洲洋”。
“涨海”“七洲洋”以及“长沙”“石塘”都是中国古代先民对南海及诸岛的称呼。 “涨海”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南海的形象称呼。
碑文中还提到了“更路成簿 南海诸岛成先民生存之地”。《更路簿》是南海渔民世代相传的航海记录,是证明中国人抵达南海并进行生产的证据。“更”是古代距离单位,“路”指航向,“簿”为册子。
在目前存世的《更路簿》中,共收录南海诸岛地名98个,其中西沙群岛22个,南沙群岛76个,不仅有岛屿和礁盘的位置、航行线路,还标有渔场分布情况。
碑文其后由“郭守敬四海测验”“郑和七下西洋”“李准率师巡航”一直说到“明清乃成南海疆域”“民国终定南海版图”。
曹锡仁解释说:“民国第一次公布南海各岛屿华英文对照表,对标准化国家版图意义重大。实际上后来广东、海南承辖南海,管辖三沙,都是历史的承接。”
在169个字中,有超过120个字用于描述中国对南海发现和管辖的历史。
隶书文言更显厚重
碑文第三部分是对三沙设立行政建制的记载,尤其是对新中国成立后,设立地级市管辖西南中沙这一历史事件的记录。曹锡仁说:“会上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建议,精益求精吧,从上午一直讨论到下午2点多。”
最初的两个版本,是由海南省政府研究室和海南师大草拟的白话文和文言文两套碑文。学者们最终还是敲定为浅近文言文体。曹锡仁表示:“我们讨论认为白话文体力度不够,表达重大意义的事过于啰嗦,不够厚重,所以倾向文言体。”
曹锡仁说:“当天是徐庄秘书长主持的会议,他当场对大家敲定的碑文表示认可。随后,碑文被发给海南省委书记、省长过目,省上还提交到外交部、民政部、中宣部等部委送审了。我们最终看到的碑文除了极个别字,基本没什么变动。”
石碑的正面字体均为魏碑,雄强朴拙。右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三沙市”,左边写着:“公元二○一二年六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间镌刻着一幅包括三沙市在内的南海诸岛图。
这部地图采用阴刻,即地图下凹,颜色稍浅,海岸线和岛屿都凸出,十分醒目。著名的南海“九段线”也非常清晰。
为了与正面魏碑区分开来,又力求庄重雄浑,学者们建议背面169字的碑文《三沙设市记》采用隶书,落款为“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
据曹锡仁介绍,碑体的选材也颇具地域特色,选用了海南本地名石---黄蜡石。碑文的镌刻可谓精雕细琢,虽说选用的油漆耐日照海蚀,但为了使碑文更加醒目,每年还要上色一次。
石碑运往永兴岛之前,参加碑文起草的学者们在石碑前合影留念。曹锡仁激动地说:“那尊几层楼高的实体黄蜡石,气势宏大,凝重庄严,一想到它将巍峨屹立在南海永兴岛西渔码头之上,一种神圣感油然而起。”
碑体是一块重68吨、长6.0米、宽1.3米、高5.5米的巨型黄蜡石,浑厚巍峨,形如旗帜。为了完好无损地运输石碑,运输时,石碑被厚厚包裹,政府动用了2台吊机和平板车,运至船上,穿越海洋,经过一日才运抵永兴岛。
曾多次南海立碑
回顾历史,近现代史上,为宣誓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中国政府曾多次在南海诸岛上立碑,而且并没有受到邻国的反对。
近代中国在南海诸岛立碑,最早是20世纪初。1901年,日本商人西泽吉次漂流到东沙群岛最大的岛东沙岛上。他发现岛上覆盖着厚厚的鸟粪层,这是丰富的磷肥资源。第二年,他便欣喜若狂地带着数人到东沙岛上窃取磷肥。
1907年,广州水师提督李准巡防东沙发现此事。两年后,他受两广提督派遣,巡防西沙群岛,绘制海图。即三沙地名碑上的“李准率师巡航”。
他们抵达伏波岛即今天晋卿岛时,发现岛上的石室和石头上刻有德文,时间为1880年前后。
清军于是用巨大的珊瑚石刻“大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至此”,立于岛上。由于李准当时乘坐伏波舰来到此岛,就将其更名为“伏波岛”,也刻石立碑为记。
李准还建造房屋,并在房屋旁竖起一根五丈多高的桅杆,挂大清黄龙国旗,以此宣示,“此地从此即为中国之领土矣”。
1946年11月底,国民政府海军收复南海诸岛,立碑纪念,一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及“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另一面刻“卫我南疆”四个大字。1948年,曾参与收复南海诸岛的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张君然又立一块“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刻字为“南海屏藩”。
不过,1946年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即永兴岛上的第一块主权宣示碑在1955年被外国军队损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继续对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行使主权。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曾在黄岩岛及周边地区进行过科学考察活动,以后还在黄岩岛上设立象征主权标志的碑,但菲律宾1997年强行移除了这块中国主权碑。
而1987年5月,中国派出的海洋调查船在南沙群岛进行科学考察,考察期间曾在诸多岛礁上设立考察碑,宣誓主权,而永暑礁是此行第一个设立考察碑的地方。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的建筑高级工程师程子泉曾参与树立考察碑。他和同事连续两天在礁石上打钻、浇灌混凝土,终于将写有“永暑礁---中国南沙科学考察队立”字样的花岗石主权碑立了起来。
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这次大规模科学考察为准备,海军在南海诸岛设立哨所,特别是1990年在南沙诸岛完成永久性工事。1991年为纪念这一重大事件,在永兴岛立《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纪念。
这个纪念碑高8米、宽4米,由淡灰色大理石制。碑体正面有白色铭文“南海诸岛沧桑千年,炎黄后代创业今朝”,并记叙了南海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的历史沿革、疆域面积以及军民共建南海诸岛的经过,背面绘有“中国南海诸岛形势图”。
民国“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1991年《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在三沙市政驻地永兴岛上多块主权纪念碑中是比较著名的。进入21世纪,2010年中国海监南海总队在曾母暗沙投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碑,这是中国海监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以来首次投放主权碑,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宣示着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权利。
三沙设市记
浩瀚南海 岛礁列布 秦谓涨海 汉曰七洲洋
唐始开辖制 长沙石塘隶于琼州
千年建制沿革 一统绵延 渔民耕海
更路成簿 南海诸岛成先民生存之地
汉通海上丝绸之路 元郭守敬四海测验
明郑和七下西洋 南海岛礁赫然史册
清末李准率师巡航 踏勘诸岛宣我主张
明清乃成南海疆域 民国终定南海版图
新中国盛 海南建省 承辖西南中沙
今三沙设市 立府永兴 睦邻四方 固我海疆
和平发展 共享安康 镌石记之 以为永志
《望东方周刊》记者钱贺进|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