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成立始末

  永兴岛,西、南、中沙群岛最大的岛屿,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千人,多为渔民。2012年7月24日上午,这座远离大陆、人烟稀少的岛屿一片沸腾,中国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城市---海南省三沙市政府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这里的渔民们将成为第一批拥有三沙市户籍的市民。

  此时,距离国务院公布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的消息过去一个月。7月1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成立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三沙市的政权组建正式启动。

  国内评论一致认为,此次三沙市的组建包括警备区等机构的相继设立,有利于维护南海主权,凸显了中国政府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设立地级三沙市,是中国对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默默淡出的三沙工委

  新成立的三沙市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与此同时,一个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机构悄悄淡出公众视线,那就是“西南中沙工委”。

  伴随三沙市成立而撤销的西南中沙工委,几乎从未成为媒体的核心话题,甚至对于公众而言相当陌生。而这个机构,与三沙市的成立有相当紧密的关联。

  某种意义上来说,西南中沙工委类似于三沙市的前身,多年来,它履行着对西南中沙诸岛的直接管辖权。

  1959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共广东省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南中沙工委或三沙工委)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成立,两个机构基本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西南中沙工委成立后,人迹罕至的永兴岛从这时起有了定期驻岛人员。驻岛干部实行轮换,三四个月或半年,永兴岛上的干部职工就回到陆上,另一批人则上岛顶班,管理着神圣的海岛。

  西南中沙工委的存在,无疑宣示着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但其实际运转中却有着相当的局限。多次接触西南中沙工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三沙工委(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简称)虽然名义上是县级单位,但定位相当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困惑。

  “比如三沙工委对于西沙旅游开发,有着很好的想法,做过很多努力。但涉及具体问题,三沙工委经常被问及是以什么身份、什么级别来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三沙工委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李国强说。

  在面对海上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三沙工委的管理权变得相当有限。三沙工委海洋局一位负责人曾对媒体坦言,由于此前西沙没有地方法院,那些非法捕捞的外国渔民无法进入中国司法审判程序,只能罚款。甚至三沙工委也没法把那些违法船带回海南文昌市,因为从西沙到文昌,一趟单程就需要两天,如果天气不好,时间会更长,往往最后连罚款也处理不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沙工委按照现实需要,在工委以下逐步设立了发改局、宣传部等各部门,这也引发了一些对三沙工委行政体制的质疑。对多数人而言,三沙工委,某种程度上来说,不是一级地方政府,更像是海南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一度搁置的设市计划

  三沙工委对于南海诸岛在行政管理上略显薄弱。随着周边国家为了实际控制岛屿加快对南沙群岛的非法侵占,组建三沙市的计划开始酝酿。

  “2006年,根据海南省的要求,国家曾准备启动成立县一级的三沙市,当时就进行了相关论证。”李国强参与了这次论证的过程。

  在最初的论证方案中,有构想是“三沙隶属于海南文昌市”。李国强当时在论证会上建议“不要成立县级市,直接成立地级市,单独设市。市府放在永兴岛,考虑到永兴岛远离大陆,办事机构可以设在海口”。

  他的主张是,既然要设三沙市,规格不能太低,起点要高一些。因为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三沙市的部门一定要齐全,而且一定会在各方面行使实际权利。

  李国强还提议“三沙市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考虑”。他的理由是:海上问题非常复杂,一旦遇到抓捕事件等海上纠纷,如果三沙隶属于文昌市,作为一个县级市,三沙就要把情况逐级上报,太过繁琐。如作为特别市,可以直接上报省委、省政府,流程一条线下来,马上能着手解决。

  论证后确定的方案,将方向定为:三沙市作为文昌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来设立。

  2007年11月,香港《明报》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海南省人民政府的提议,将三沙办升级,设立正式的县级市“三沙市”,并将由距离西沙群岛最近的文昌市来承担三沙市的补给工作。

  2007年,并没有成立县级三沙市的官方消息。而正是从2007年开始,“三沙市”的名字第一次进入公众视线,百度还有了网友讨论成立三沙市的贴吧。直到今天,搜索三沙市的基本资料,仍会出现“2007年11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三沙市”的词条。

  新任领导班子实力凸显

  三沙的建市计划并未停止。

  2008年,海南省编办下发《关于西南中沙行政体制调整方案的通知》,参照市县党政机关模式,设置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党群部、公安局等18个行政职能部门。这时的西南中沙工委已经具备正规政府的规模。

  从发展过程来看,南海问题专家普遍认为,经过多年的酝酿和现实的考量,三沙市作为地级市而成立已经是“水到渠成”,是正常的机构调整。

  2012年7月23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市一级权力机构,符戆当选首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杰当选第一任市长。

  自从国务院公布三沙市设市消息后,舆论对三沙市领导班子就有诸多猜测,同时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罗援此前撰文指出,三沙市委书市长将是中国最“牛”的父母官,不仅要管辖我国幅员最大的地级市,还肩负经略“三沙”及其附近海域和镇守南疆的重任,必须具备很高的主权意识、国防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

  7月24日,三沙市领导班子成员正式亮相,大多数是“60后”,分负其责的特点明显。首任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现年52岁,曾担任琼海市委书记、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科技厅长和农业厅长等职务,被舆论评价为行政政务处理能力突出。

  三沙市首任人大常委会主任符戆的履历也引发外界高度关注。符戆是军人出身,曾任海南军区副参谋长,履新之前的职务是海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有媒体分析,此次其调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将有助于协调地方政府与军队的联系,为三沙市日后建造海防边防城市的定位,提供大力助推。

  海口市至三沙市的邮轮航线,最快将于今年底开通,西沙旅游正在倒计时推进。三沙领导班子中的副市长冯文海曾担任海南省国际旅游开发服务中心主任、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监督管理处处长等职,舆论认为,这位副市长将在推动三沙旅游工作上凸显能力。

  2012年4月,本刊记者曾就西沙旅游开发问题采访冯文海,他当时的身份还是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冯文海对于西沙旅游开发规划有着缜密的想法,他谨慎地指出“西沙旅游本身就是一个常态化的经济领域开发活动,不值得炒作,也不要搞得这么敏感,关键是,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做好以后,再对外开放。”

  此外,同样出生于1955年的两位业界资深人士罗毅刚和陈亚春分别出任三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三沙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也为上文提及的三沙地区多年来的法律困扰画上了历史性句号。

  《望东方周刊》记者李静|北京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