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支付者得天下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电商,移动支付
  • 发布时间:2012-11-30 13:28

  互联网的重心正在从PC向移动端迁移,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争夺入口。

  这种观点本身完全正确,但提得太多太频繁,我就不能自制地觉着这种说法恶俗甚至产生厌恶——拿起你的手机,上面的通信工具告诉你,我们要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浏览器厂商不停地强调,我们要成为用户所有手机行为的起点;甚至芯片厂商也会告诉你,我们要构建围绕芯片系统的生态……

  人人都想当老大,做平台,成为移动端流量的控制源头。从商业逻辑看,“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成为这样的“闸口”?

  在国内,所有的企业都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相比较PC互联网,一款产品从纯工具走向平台的过程和难度都要深远得多。除了纵深改进自身的主打功能之外,只要是企图传导流量的产品,都会不断尝试横向扩展,重则开放API,发布SDK打造第三方组件系统;再不济也会内挂一个功能界面——应用推荐,链接终端内默认的应用商店。最后的结果是,有实力成为平台的产品在功能方面会趋向于同质化,最终汇聚于中心点,短兵相接。

  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微信与微博两种针对性完全不同的移动社交产品,在很早以前就被当做了对手。双方的产品路径几乎就是一个“互补”的过程,从强弱关系链的整合构建,到信息推送源的整合,最后共同走向商务营销,你无法不认为它们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社交之外的产品线也在进行这样的融合,比如地图。百度在发布全新的4.0地图产品之后,一下子将整个O2O生态圈的玩家关系变得更加微妙。这一领域的当前领先者大众点评网占据了先发以及线下数据源的优势,但以一个平台级产品的要求来看,其“前置程度”远不及地图——你可以查地图时搜罗美食,但不能在搜罗美食时随意查看某段路线。但对于大众点评来说,其多年的线下资源积累仍是一笔客观的资产,也可以转型成为一家面向平台级产品提供数据源的B2B厂商。

  再进一步前瞻的话,社交化和电商化功能对于所有平台级产品都会是通用的标配。所以未来你可能会看到诸如“腾讯微信大战百度地图”的局面。而移动互联网相较PC的最大不同点即是基于精确位置的线下资源整合,所以移动互联入口争夺战的最终胜负手将是闭环的形成速度,也就是目前移动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所在——移动支付。

  这中间地位最尴尬的产品将是浏览器,因为其技术属性远远大于产品属性,因此可被替代性也是最强的。

  王哲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